數字科技塑造未來戲劇丨隨幻科技助力上戲打造首部XR話劇作品《嵇康》
11月6日,作為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展演作品之一,由上海戲劇學院出品的原創話劇《嵇康》在上戲實驗劇院正式與觀眾見面。引人矚目的是,傳統話劇《嵇康》與采用了隨幻AI+XR虛擬技術制作的數字戲劇作品《嵇康》在同一天線上線下同步上演,標志著中國戲劇在傳播等方面的探索過程中,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打開了劇場空間與數字空間同步演映的新紀元。
一周“打造”一部話劇 驗證隨幻MBOX數字制作超高效工作流
《嵇康》作為上海戲劇學院匠心獨運的原創力作,由上海戲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陸軍教授擔任劇本指導,肖留教授執筆創作完成。本劇導演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伊天夫擔任,主創可謂齊聚了上海戲劇學院優秀師生力量。正是伊天夫導演,決定跳脫出傳統舞臺形式,以全新的數字虛擬技術來呈現這部話劇作品,當時距離展演正式開始僅僅剩下兩周時間。
(伊天夫導演與隨幻制作團隊討論呈現形式)
面對這場“極限挑戰”,上海戲劇學院與東浩蘭生元數文化、隨幻科技、得寓文化共同攜手,使用隨幻MBOX STUDIO數字化影棚系統,8臺隨幻工作站設備實時錄制輸出,在一周多的時間里,就完成了中國首部AI+XR虛擬話劇從想法到成品的落地實現。
隨幻科技MBOX STUDIO,作為當前虛擬制作領域的前沿性技術系統,結合了基于人物的深度AI合成與XR實時融合兩大核心技術,為本次話劇《嵇康》的拍攝提供了從前期預演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方案。在拍攝前期,MBOX STUDIO的動態分鏡預演功能,讓導演與創作團隊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預演劇情,精準調整鏡頭與場景布局,有效減少了實際拍攝中的不確定性。拍攝過程中也是摒棄了最為繁復的現場燈光調整環節,實時預覽與數據采集技術的運用,確保了每一幀畫面的精準控制與即時反饋,使得演員表演與虛擬場景的融合天衣無縫,大大提升了拍攝效率與作品質量。
傳統拍攝中,攝影機只能記錄二維畫面影像,而利用MBOX智能數字化影棚系統,制作團隊記錄的是精準的人物三維空間及深度數據信息,從而在后期階段讓導演能夠智能化地調整光線效果,重塑場景氛圍。這種創新性的工作流程,大大縮短了藝術創作與呈現的時間周期,提高了創作效率,使得藝術家們能夠更專注于內容的創新與情感的表達,而非技術細節的困擾。
在數字空間展現國風氣韻 讓劇場藝術鏈接未來時代
《嵇康》以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中名士嵇康被殺前后來展開故事,不僅包含了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還融入了大量的典故與寓意,展開了一場深邃的歷史與現代人文的碰撞。這種似真似幻的國風意蘊,本身就與虛實結合的數字空間十分契合,一旦打破了傳統舞臺的物理界限,演員時而在傳統的水墨山水畫卷之中,時而又穿梭到了超脫與現實的未來時空,讓整場演出塑造出了宏大又宛如夢境般的氛圍。
此次合作中,隨幻MBOX數字影棚系統與上戲原創話劇的結合堪稱完美,XR系統內置的高精度環境模擬與實時渲染技術,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話劇的視覺表現力,更通過智能化的交互設計,使得演員與虛擬環境的互動更加自然流暢,讓觀眾仿佛置身于話劇故事的每一個細膩情節中,讓話劇的藝術魅力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得以無限放大。
與此同時,本次XR話劇《嵇康》的呈現,也為話劇這一傳統舞臺藝術與前沿科技的結合,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數字空間內的話劇舞臺呈現,不僅更加具備視覺沖擊力與沉浸感,更因為其本身的三維空間屬性,在智能交互、呈現介質上,都有著更多元的衍生空間。
可以預見,在如今這樣一個藝術與科技的時代交匯點,AI+XR技術也將持續賦能于經典舞臺藝術,帶來更多實用而驚艷的變革,塑造未來劇場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