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委會副主任王鳳岐風采
王鳳岐照片
王鳳岐,1952年生人。中企報盟信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家報編委,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書畫研究與創作委員會委員、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作委員會理事、委員,中國服務貿易國際文旅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管理科學院教育標準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會員,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華夏邦交國禮書畫院副院長,浙江省東陽市鳳落岐山書畫苑院長,原黑龍江省虎林市委黨校文史教研室主任、教授,高級書畫創作師。
王鳳岐先生銳志持恒,在墨海激蕩四十余載。揮毫之間任流轉,濃淡縱墨生雄風,草書作為極具藝術表現力的書體,其觀賞性遠大于實用性。如想掌握住草書,尤其是狂草的創作,書法家不僅需要有著堅實的書法基礎,還需要其具備天賦。看王鳳岐的草書,可見并非簡單的胡亂行筆,狂草雖狂,但仍具備嚴謹的規范性,在法度之內作草書的灑脫,這是王鳳岐草書的高明之處。
其草書遠師張旭、懷素之精髓,氣度狂卷,古墨輕磨,頗具古法與古韻,可以說是將顛張醉素的那種潑墨氣節展現的淋漓盡致,如癡如狂是也!自如灑脫,鋒纖往來,書法要妙,一目了然。狂草既已達境界,由此無論是立墻置紙,還是幾面平鋪,王鳳岐必能將狂草展現出八面出鋒的萬般姿態,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一劃之間變起伏于鋒杪,寫得剛柔相濟,直有筆墨天成的妙觀。
在作品的筆墨上,他是將個人情感全然融入到了筆端,作品行筆極為迅疾,頓挫多有變化,筆鋒時用中鋒,塑造精巧勁道,時用側鋒,彰顯瀟灑,奔涌不盡,時而中鋒側鋒因善使轉而得調度,可令筆墨迸發出狂草的奔放骨力,視覺審美賞心悅目。筆筆線條暢達痛快,萬般變化!粗細結合,高低有趣。厚重的筆線,猶如漢碑意象有氣勢,張弛恰當,纖細的筆線,則如春風楊柳之搖曳,約花分柳,清逸多姿,諸字所成,實乃于嚴謹之法呈現結構美感,于奔放之功展遒勁風骨!品味良久,若不是縱觀整體,觀者根本想象不出其線條的走向,且通幅墨色的變化,不僅有濃重,亦有疾澀,由此所產生的墨韻,再配以線條的張狂,使得作品充滿了節奏感,韻律感,姿態感。乍眼一看,隱約似亂,再細看之,卻是有章可循,字字時斷時續,實乃筆斷而意不斷,視覺效果十分強烈。嫻熟的用筆,精到的結字,無不透露著晉人的書法意趣,瀟灑寫來,從容不迫,筆墨交替,胸有成竹,筆墨養性,草書暢志!
王風岐《鏡》
王鳳岐 《卜算子·詠梅》
王鳳岐《滁州西澗》
王鳳岐《春雪》
王鳳岐《讀書》
王鳳岐《墨梅》
王鳳岐《寧靜致遠》
王鳳岐《沁園春·雪》
王鳳岐《沁園春·雪》 (2)
王鳳岐《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