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整合生物治療技術創新及轉化 首屆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頒獎典禮在滬舉行
11月8日,以整合生物治療為核心的首屆“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頒獎典禮在國際中心上海隆重舉行。作為全球生物治療領域的創舉,該獎由碧海尚薈醫藥健科創論壇于2021年發起。獎項匯聚了國內外眾多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團,旨在獎勵對整合生物治療技術研究及臨床應用有突出貢獻的機構與個人,以期為全球生物治療技術的創新發展樹立標桿。
整合生物治療 醫學前沿的發展方向
生物治療技術涵蓋多項醫學前沿領域,如腸道微生態診療、基因藥物、生物制品、干細胞和免疫細胞治療、疫苗、溶瘤病毒、器官移植、噬菌體療法等。這些創新技術通過基因檢測、AI監測、類器官等先進診斷手段的結合,正在迅速發展并逐步應用于臨床,推動醫學從“治疾病”向“防未病”乃至“主動健康”邁進。
細胞與基因治療(CGT)技術在國內外更是備受關注。它們在癌癥、罕見病、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能顯著提升療效并減少傳統療法副作用。
為激勵和加速廣大臨床一線及參與科研的醫生對生物治療技術及研究成果的轉化以期成為可及的醫療服務或醫藥產品,由國家相關部委領導關懷下于 2016 年成立的“碧海尚薈醫藥健科創論壇”發起并經由論壇理事會主要醫學科學家倡導,會同權威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研究機構和教學醫院、有志于并已經實踐于生物治療相關產業的企事業單位、投資機構共同啟動并成立了“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
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理事會認為,整合生物治療技術有望在未來全面提升中國乃至全球的醫療水平,真正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質生產力”理念。
頂級專家評審 聚焦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
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評選主要聚焦于全國乃至全球性的生物治療相關專業臨床醫生在科創研究包括實踐應用方面突出成果的獎勵。“宏圖勵志,生命之心”是該獎的靈魂和宗旨,“中國創 全球新”則是獎項評審初心和工作重點。
科學顧問與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由各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內部提名及投票過程專業、嚴謹且無事前公關,確保獲獎者的科研成果在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方面均具備全球領先水平。
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的理事會會長朱同玉教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及全國政協委員,具有深厚的科研和臨床背景。副理事長錢亢博士作為碧海尚薈醫藥健科創論壇主席,擁有超過18年的國際制藥業務開發、監管事務經驗,在推動中外醫藥創新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科學顧問與專家評審委員會的核心主導者徐建青教授,是復旦大學著名感染免疫學與免疫治療學專家,目前擔任上海市新發再現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等多項要職,對生物治療的前沿技術有著獨到的見解。另有包括副理事長如來自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部王強教授等CACA腫瘤與微生態專委會專家云集,已在腸道微生態領域主導制定了若干技術及應用指南和共識,為臨床應用和研究指明方向。著名病原微生物學專家張永振研究員、自身免疫性消化病專家劉占舉教授(AOCC現任主席)等一批全球知名學者均在評委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徐建青教授闡述辦獎思路及評審機制和本次獎項產生的流程,提出展望)
(圖為醫學獎總顧問、清華校友總會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專委會秘書長余永平先生致賀詞并提出期望)
“宏心”服務體系 構建全球性研究與應用生態
目標聚焦全球性獎項,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不僅注重獎勵機制,更建立了廣泛的技術服務體系,旨在長期支持獲獎者及相關科研人員。該獎項不僅為獲獎者提供科研資助,還搭建了資源共享和學術交流平臺,以促進生物治療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的轉化應用,并逐步降低生物治療的成本,拓寬其適用范圍,造福更廣泛的人群。
“宏心”服務體系包括科研資源、臨床支持、學術交流和產業對接等多方面。例如,獎項組委會與國內多家領先的醫療機構、大學和科研機構達成合作,為獲獎者提供科研設施和臨床試驗支持。此外,宏心獎還與多家國際生物制藥公司、投資機構合作,為科研項目的商業化提供資金和市場支持,確保技術創新不僅能獲得獎勵,更能造福大眾。
未來,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將繼續秉承“宏圖勵志,生命之心”的宗旨,積極推動“中國創 全球新”的評審理念。通過表彰和支持生物治療領域的卓越成果,構建一個具有全球性、前瞻性的生物治療研究與應用生態系統,力求在推動生物治療技術普及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助力中國在世界生命健康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宏心獎還將積極推動在國家科技部的備案及與先進國家科技促進機構的聯合工作。
首屆宏心(生物治療)醫學科學獎授獎情況:
(一)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郭智教授血液腫瘤與微生態精準診療團隊榮膺2022-2024年度優秀集體獎
郭智教授團隊在血液系統疾病領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已初具雛形,逐步推進整合生物治療技術在血液系統疾病的規范化診療,重點推進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腫瘤疾病的精準規范化診療,注重轉化醫學及創新性醫學的研究,為廣東省片區乃至全國的血液學科樹立行業標桿,且勇擔使命與責任,將在腸道微生態診療技術服務在腫瘤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包括規范培訓與相關體系建設為社會多出成果再立新功。
(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肖秀英教授榮膺2022-2024年度優秀個人獎
肖秀英教授多年來從事胃腸道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建立胃癌的臨床隊列、腫瘤免疫不良反應隊列以及胃癌類器官平臺,為臨床和科研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已為整合生物治療技術服務運用于臨床病患的診治摸索出大量珍貴的經驗,并形成了多項論述等,成果頗豐。
(三)
寶藤生物榮膺2022-2024年度優秀科創機構獎
成立于2008年的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藤生物”),是中國腸道微生態為代表的整合生物治療領域的先行者,持續致力于創新生物治療技術的臨床研究及產業化。在基因治療領域,寶藤生物開發出了一系列針對遺傳疾病的基因藥物,并推動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多項空白。同時,公司積極推動腸道微生態診療的臨床應用,通過與國內外醫療機構合作,探索該技術在腫瘤和代謝疾病等領域的潛力。
頒獎典禮現場,多位來自于國家相關部委對口部門領導及代表、全國知名教學醫院院管代表及社會賢達觀禮,并共同向獲獎代表致以祝賀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