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2024杰出藝術人物李惠省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們見證了無數藝術家的辛勤耕耘與卓越成就,他們用筆墨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藝術畫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
本次活動旨在表彰那些在書畫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杰出藝術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們都以筆墨為媒介,以畫作為載體,傳遞著真善美的價值觀,他們不僅技藝精湛,更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社會的關注與擔當。他們的作品不僅體現了個人風格與情感,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
藝術家李惠省,別名沐陽惠省,生于1956年10月,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等學校油畫專修班, 國家一級美術師。任廣州市華恒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荔灣區華恒教育培訓中心校長,以及華恒星空美術創始人,美術培訓總導師,華恒幼兒教學書設計者,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廣州荔灣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畫院會員,原廣州公安《警民橋》特約通訊員。2023年8月榮獲八一建軍節擁軍愛黨藝術家榮譽稱號,2023年榮獲GZAF國際藝術大獎:藝術傳承獎,2024年在第三屆水墨丹青書畫傳承大賽中《寧靜的小島》評選榮獲金獎,及傳承獎,2024年由中國東方文化,社會藝術專業委員會聘請為藝術研究員,2024年入冊網絡中國名人錄。2024年,由水墨丹青文化藝術中心出版發行《大家風范》。2024年,入編中國美術出版社出版并發行《中國繪畫全集》。
以真寫美,以美傳世
吳冠中說,“美不是漂亮,漂亮不是美。漂亮一般是緣于渲染得細膩、柔和、光挺,或質地材料的貴重如金銀、珠寶、翡翠、象牙等等;而美感之產生多半緣于形象結構或色彩組織的藝術效果。”在李惠省的油畫創作當中,他筆下的山川湖海在畫面上的組織,在盡情地發揮和創造美的過程當中,同樣為人們帶來了許多關乎“美”的藝術體驗。
李惠省的油畫作品描繪的題材多為廣袤無際的自然風光和正與自然發生互動的人們,人與自然萬物相結合,以構成完整的畫面,生活氣息濃厚,具有強烈的真實感。真、善、美,在李惠省的油畫創作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展望未來》一作中,畫面前方的地面與湖水的界限模糊朦朧,遠處群山與天空反而界線明晰清楚,這樣的處理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放佛違背了普遍作畫中“近實遠虛”的繪畫原則,但畫家這種獨特的設計,卻是我們人眼看世界時的真實視覺現象再現。這一刻,觀者借畫家的眼睛與畫筆看到了更遼闊絢爛的景色,這拉近了觀者與畫家的距離,更拉近了觀者與自然的距離。
李惠省善用色彩切割畫面,用色彩的對比關系塑造畫面的空間關系。他的色彩運用恣肆濃烈,又充滿油畫作品所獨有的厚重感。這是一種樸素的力量,正如徐悲鴻先生所說的“寧拙勿巧”,通過顏色的試驗將簡單的事物畫出可經推敲的視覺藝術。《菊花》上半部分一束黃白紫相間的菊花由筆觸松散的色彩構成,使畫面極具松弛與層次感。下半部分菊花的花瓶繪以互補色調成的灰色調,融入環境色當中,前方紅花與藍布冷暖襯托,在現實的刻畫中又平添一分浪漫與奇異。
在李惠省的油畫作品中,拉和擦的筆觸技法配合在營造畫面的虛實關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寧靜的小島》中,“擦”的手法使大面積的翠綠色在畫面上暈染而開,放佛一滴濃重的顏料暮然滴落與清淺的水洼,并于此不斷融合醞釀,宛若夢境。畫面近處幾處“拉”的人手法猛然躍于紙上,濃厚跳動的筆觸與清晰的肌理感,又極富沖擊與力量感。整幅作品細膩不失豪邁,李惠省對用筆技法的掌握可見一斑。
同時,李惠省非常具有社會責任感,很重視美術教育的發展,他希望自己有機會創辦學校,能夠讓熱愛畫畫的學生都有機會體驗一下這份獨特的美,并通過藝術教育開啟孩子們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從美感教育出發,讓欣賞美與創造美融入到大眾的生活當中。
《小橋流水》
《英西秋色》
《海上紅墻》
《靜物》
《黃昏》
《獨來獨往》
《計劃未來》
《寧靜的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