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2024杰出藝術人物蘇鳳智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們見證了無數藝術家的辛勤耕耘與卓越成就,他們用筆墨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藝術畫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
本次活動旨在表彰那些在書畫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杰出藝術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們都以筆墨為媒介,以畫作為載體,傳遞著真善美的價值觀,他們不僅技藝精湛,更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社會的關注與擔當。他們的作品不僅體現了個人風格與情感,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
蘇鳳智,字宣植,號懷虹樓主。1953年出生,河北玉田人,中共黨員。出生于天津,四歲被抱回農村,為爺爺奶奶撫養。稍長喜文習武,能詩,1972年參軍入川,供職民航,后畢業于中國工人運動學院。
其人多善緣,先隨楊澤霖老拳師修煉心性,更有緣拜識多位高僧大德探索性命之學。曾于1986年寫下,人類欲認識世界必先認識自已。于民航業務之暇,隨游丕承、白允叔、李行百、王鈞、楊良諸先生學金石書畫。向游驥,劉傳茀兩先生請教過古體詩詞。也向馬大骙先生請益陳子莊畫派技法,隨霍嘉順先生習山水畫六年。
尊重傳統文化,訪道高山。他認為,搞藝術當有廣博之胸懷,還應放下我慢,一顆平常心去待人,求得大自在。其人生活在逃禪煮石之間,素喜清霜黃菊淡,兼懷玄鶴白云深,是其心性也,“賦性生來近野流”是其書畫也。“兩行清雪染睫眉,半輪殘月我獨歸。”是其詩也是人生境遇也。
早年無知無畏,攜一枝自制雞穎敢闖南北二京。后見清人郭尚先真跡方知天外有天。曾訪故鄉八景,登獨樂崖如古人般嗟嘆,“貧富誰人交態遠,煙霞不復古人同”。五十始知“少不如人何況老,”(趙堯生句)從掃地、倒垃圾開始學做人。夢里安巢系紫燕,居然別開生面。回首往事,貪嗔癡慢皆因無明。而今商品大潮,物欲橫流,人欲橫流,文字腐敗,爭名奪利更是絞殺心靈之索。故繪《中華槐神》《將軍旗》《富二代下江東》等作品。
其創作多為山鄉題材,入收《國寶檔案》,《翰墨華章百年西泠》《當代畫壇巨匠》等三十余種書刊中,為藝術院校大門之外的書畫探索者。
借得焦山瘞鶴魂,
更須明月證前身。
云峰大字生靈府,
孔廟三碑禮器真。
喜伴流霞讀汗簡,
常臨造像認刀痕。
天生愚鈍不知倦,
夜靜潭心朗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