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后全球化"時代,IBM和IBM中國如何穿越新的周期?
原文發布于"云科技時代",作者:寧川。轉載已獲授權,部分內容有微調。
北京2024年11月18日 /美通社/ -- 2024年,全球經濟這艘巨輪依然在暗礁涌動中前進,從地緣政治到環境危機的"世界OS(操作系統)"更是bug不斷。隨著全球矚目的新一任美國總統浮出水面,許多人都會同意,這一結果將導入更多不穩定因子,這套系統也將迎來新一輪的"版本迭代"。
“后全球化”時代,IBM和IBM中國如何穿越新的周期?
在新的市場周期和技術周期中,IBM在中國市場似乎也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波動和波折。從中國市場看,更多是波折;從全球市場看,更多是波動。過去一年,IBM全球的股價增長了近100美元,幾乎相當于翻倍。如果從1992年持有IBM股票至今,在僅僅30年時間實現近40倍的增長。如果看過去三年,完成Kyndryl拆分的IBM更是保持著穩健增長,業績引擎也從過去的硬件和IT服務,轉變為軟件和咨詢。
今年是IBM在中國的第四十年。今天IBM在中國市場所經歷的,或許只是"時間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與許多如今風頭正盛的企業相比,IBM是一家罕見的穿越百年世界歷史的科技公司。在這一百多年中,IBM經歷了多次產業周期甚至是世界格局的巨變,而絕大多數現代中國企業往往只經歷過一次這樣的巨變。
早期的IBM公司用全稱反映了公司創立的初心
在20世紀初,當時"創業"不久、如日方升的IBM甚至被許多員工認為將永遠是一家打卡機公司;當耗資50億美元研發的IBM大型主機System 360問世時,已經是60年之后的1964年了。2019年,當IBM斥資340億美元收購紅帽(Red Hat)時,業界有人批評IBM"除了Red Hat就不剩其他產品了。"如果以最開始的打孔卡業務來看,今天的IBM早已"面目全非"……所以,多次穿越世界格局和產業周期的IBM,將以何種姿態穿越"后全球化"時代的新周期?
是什么讓IBM穿越百年周期?
自1911年IBM公司的前身CTR公司正式成立以來,世界在百年中連番發生巨變:兩次世界大戰、兩次工業革命以及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全球化和今天"后全球化"時代的逆全球化、全球疫情……
IBM也在這百年中大起大落:曾兩次跌到"谷底",又在"觸底反彈"后成為一家"全新"的科技公司。那么,讓IBM公司穿越百年周期的內核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對價值觀的堅守。借用現任CEO Arvind Krishna的話,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許多現實問題的本質都發生了改變,IBM始終堅守著"科技的初心"——用創新應對現實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推動商業和社會的雙重進步。
其次是勇于創新的精神。百年來,貫穿了所有IBM產品的一個特質就是創新。如果最初的IBM固守打孔機業務,就必然被市場淘汰;如果固守PC(個人電腦)、x86服務器等產品,就必然在"向市場要利潤"的博弈中停滯不前;如果不開創大型主機、AI等新產品,就無法打開公司的一個又一個新篇章。
在勇于創新的背后,是重視研發的"長期主義"。IBM常年保持100億美元左右的自由現金流,這為IBM投資新業務、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等提供了充足的資金。IBM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50-60億美元左右,近兩年更是達到70億美元。左手資金、右手研發,這個模式保證了IBM在長達百年的時間里,至少立于不敗之地。
全球化是IBM商業運營的另一個基本元素。IBM全稱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全球化從一開始就是IBM的基因。在經歷了全球化運營、跨國公司、全球整合公司三個階段后,今天的IBM就像一個覆蓋了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大有機體,而不是170多個小型有機體的組合,這就讓IBM有了穿越更長時間周期的生存和發展的本能。
下一個世界格局:新的市場周期和技術周期正在開啟
從2017年開始,全球進入了下一個世界格局的形成中。IBM的締造者之一老沃森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留下"金句":世界貿易締造世界和平(World peace through world trade)。而隨著后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世界貿易進入動蕩期,也相應啟動了新的市場周期和技術周期。
“世界貿易締造世界和平”在于創造全球創新樞紐
在新的市場周期方面,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交替并行,兩股力量的博弈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在技術周期方面,LLM大模型的出現堪比下一個大型主機和計算機,它對底層基礎設施的高要求也將重塑全球技術供應鏈。
在大模型影響下,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率先應用LLM和Gen AI的企業將獲得極大生產力的提升,進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對IBM來說,這意味著"企業級AI"的未來已經到來,也要求它將打磨多年的全棧AI技術和能力——包括最近推出的"迄今最強、最開放"的Granite 3.0系列模型——加速轉化成客戶的商業價值和運營效率。對于IBM中國來說,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中國企業客戶的需求和調整中國市場策略,將是穿越下一個四十年的關鍵。
在大中華區,IBM仍有相當完備的業務團隊,包括IBM咨詢(IBM Consulting)、IBM科技事業部(IBM Technology)、紅帽(Red Hat)。其中,IBM科技事業部的軟件包括數據庫、自動化到運維、watsonx人工智能和數據平臺等各種現代化的關鍵企業級產品和技術;IBM咨詢則提供從戰略到運營的端到端咨詢服務,為企業落地生成式AI等最新技術,并推動全球化戰略;紅帽是完整的開源開放混合云與AI平臺。
今天的IBM
在中國,IBM的客群已經轉向了民營企業和在華外企。民營企業中,許多IBM過去的"學生"已經成長為"老師",他們對IBM的需求轉向了更高價值的咨詢服務和技術平臺。對于這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他們正從全球化運營走向跨國公司以及進一步邁向全球整合公司,而IBM的全球化經驗和全球技術與服務能力,無疑更有吸引力。
結語:前沃頓商學院教授茲巴拉基(Mark J. Zbaracki)曾評論說:"IBM的長處一直就是善于徹底改造自己。"或許這就是答案:IBM從始至終都在不斷生產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隨著這三個詞在不同時代被不斷重新定義,IBM的內核——勇于創新、重視研發、全球整合、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它穿越一個又一個周期的"獨門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