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2024杰出藝術人物 袁志康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們見證了無數藝術家的辛勤耕耘與卓越成就,他們用筆墨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藝術畫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
本次活動旨在表彰那些在書畫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杰出藝術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們都以筆墨為媒介,以畫作為載體,傳遞著真善美的價值觀,他們不僅技藝精湛,更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社會的關注與擔當。他們的作品不僅體現了個人風格與情感,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
袁志康出生于書香門第,六歲學書,成年后師從林散之、尉天池和武中奇幾位大師,懂得了不少學書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他從事過很多工作,當過農民,做過工人,大學畢業后,任過教員,坐過機關,下過海,經過商,但從未間斷過對書法愛好的追求。
書法諸體中,他在楷書上用功最深,為創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楷書新貌,他全面吸取了古人各體所長,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完整的楷書體系,渾厚雄秀的體態,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博大寬厚的胸襟和燦爛輝煌的文化。在行草書方面也有他自己獨特的建樹,在他的作品中已有體現。他從不喜歡虛名,這也是林老的教誨,要踏實做事,誠實做人。
當代楷書的變革與突破——記著名書法家袁志康
楷書萌芽于兩漢,興起于六朝,成熟于隋唐,守成于宋明清, 而式微于近現代。在漫漫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先后出現了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公認的楷書四大家。雖然他們各有千秋、自領風騷,但他們也各有不足,而歷經千年,恒古不變,仿佛楷書天生就該如此。今人的楷書也不例外,面對古人,頂禮膜拜,亦步亦趨,進取甚微。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袁志康楷書(下簡稱袁書)的出現,以其鮮明的個性,獨創的風格,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給楷書這一沉寂的書種注入了新的活力。
袁志康楷書,結體求豐,用筆求潤,間架求緊,外形求松,涵蓋了歐體的險勁,柳體的清健,顏體的寬博和趙體的秀雅;豐滿而不臃腫,雄強而不張揚,內斂而大氣,俊秀而厚重;蘊含著儒家中和之美、道家陰陽圓潤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理念。既有冰 清玉潔似仙女的嫵媚,又有陽剛雄健如勇士的威武,骨與肉協同共生,雄與秀完美柔 和。時代成就藝術,藝術頌揚時代。當今創出如此風格的書體,應歸功于這個時代, 歸功于創造這個時代的偉大的人民,袁先生認為,是時代激發了創作的靈感和激情, 是人民賦予了書體的靈魂和體魄。所以,書作彰顯了時代的精神,昭示了人民大眾中 國夢的訴求,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風貌,弘揚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書法文化。這一書體風格的創立,張揚了楷書的個性,是繼承與創新的成果。
袁書在借鑒古人楷、行、草書的筆法、字法基礎上,終一身之厚積與不斷的修正,形成了獨特的學書理念和審美理想,并由此激化出服務配套于該理念的筆法組合和字 法圖式,不斷嘗試,大膽創新,同時融入具有現代社會特征的時代內涵,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自我風格體系,使楷書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為楷書的進步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字的內在氣質與書寫者的心靈追求以及書者的氣質息息相關。首先,書者要有高超的審美情趣,不凡的藝術天賦,其次要有一定表達的訴求。作品中袁書作者是要表達厚重、雄強、博大的時代主題和雅俗共賞的藝術追求。
于是,他在每一筆造型、每一字的姿態上都賦予了這種內涵,或粗壯、或細膩、或挺拔、或委婉、或蒼勁、或舒展……正是這些筆畫的組合,才使整個字的內涵得以完美的表達,乃至保證整篇字的氣質得到充分的展示。一直以來,袁書作者對傳統楷書就有很多想法,面對楷書當前的衰落,決心踐行救贖漢字楷書的使命。為充實字體內涵,讀書修為,豐富心靈,增強氣質,同時,錘煉筆墨,博覽群帖,廣收精取,使筆墨功力更加深厚,使字內氣質不斷提升,終于使字內意境達到了超然的境界:格調高雅,氣質卓然,雅俗共賞。只有關懷思想的深度,才能體現藝術的高度!
袁志康先生的翰墨造詣,起源于幼承家學的熏陶,書香門第多才子,進階于深師碑帖的磨礪,追晉韻唐法,不遺余力,提質于法由師授的教化,他曾經得到書法大家林散之、武中奇、尉天池的教導,得到了書如其人的精神點化,所以書法的進取一路暢通,根基深厚,造詣臨巔,是謂當代書壇的大手筆。書法功底的優劣,可以依楷書的修養為見證。當許多書家為了逃避楷書修煉的艱難跋涉,不寫楷書,直接狂草的時候,令人尊敬的袁志康先生卻初心不忘,磨礪楷書功法至今不輟,所以他的書法便有以楷書為磐石的堅實根底,筆法精絕,正大氣象,正是當代書壇可以依楷書真法傳承書法文化正脈的實力派。
楷書法度,魏晉楷法圓活靈秀帶隸意。唐楷筋骨強勁最精神,明清楷書過度追求板正成為館閣體常被人詬病,雖然為詬病卻也是楷書最后的黃金時期。當代楷書,基本上難尋魏晉楷書的圓活,也難見唐楷的嚴謹,當然能寫得一手板正的館閣體者也是非常難見。楷書被邊緣化的現象漸成流弊。
弊世造英雄,袁志康恰是再寫楷書雄威的能家,他的楷書在審美上追求雅俗共賞,不欺大眾, 在文化格局上又切題當下的盛世景象,書入時代寫精神,傳統文化的復興進程與東方大國的威嚴氣概都成為他楷書精神品格的映象。大唐盛世有顏楷,當代神州有袁楷。所以他的楷書既是個人書法造詣的突出成就,也是藝術家心系國運寫雄品的創新典范。歐顏柳趙四體之后,又有袁楷橫空出世入龍脈!
點畫處理形態多變,嚴謹而生動,落筆鼎健,力透紙外。又獨樹一幟地調整了楷書形態為正方的舊形態,向上下兩極縱展結構,使體勢稍顯長方,勁拔鼎立的形態十分突出,字字如恒岱,四角飽滿,頂天立地!
仰觀其楷書,源出于諸體,卻又不是舊有諸體的類同,而是自有體貌的新楷法。執筆寫正氣,氣沖神足,剛勁浩莽,參意了魏碑的方筆凌厲,方不中矩,汲取了顏楷的飽滿圓勁,圓不中規,果然是方圓兼用,調度自如。
落筆時沉著有力,起筆時快速利落,寫硬弩欲張之勢,成鐵柱將立之威,內宮緊湊,勢出八面,豪邁印乾坤,時序百年心,無意為佳卻最佳!所以他的楷書并無算子之呆,盡顯豐神之煥。他的楷書源于碑帖之法,筋骨來源龍門二十品、麻姑仙壇記,氣韻參意九成宮、神策軍,稍有牽映,也有重修玄妙觀三門記的形斷意連,不失灑脫。師于碑帖,琢磨透徹,又可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成為楷書既寫正大之形,又寫文化正品的新代典范。
當然,先生的書法研究,并不局限于楷書一門,而是諸書博涉,又有精彩于行草的非凡功夫。書者抒也,要達到人書合一的境界,必然需要像袁志康先生這樣,在行草一體里深追晉韻。他的行草作品,灑脫自如,如詩如賦,帶有文人書法的書卷氣息,既無嬌柔造作,也不粗頭亂服,用晉人信札體的一任自然,表現書法依心而成,落于筆端的文化格局,復成書法是文化的品位,可謂是觀之若回兩晉,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他的行草之所以氣象超脫,究其原因是有得法的要妙。在用筆層面,追求線條飛動的表現力,側入中行的筆法鋪陳的相當嫻熟,凌空殺紙意在筆先,然后輕觸紙面,側入為飛燕,眨眼之間已經由側入之勢,調整為中行的利落,調鋒之快,快如閃電,落實于筆跡的表現,就是鴻飛在前,獸駭在后,真真是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豐姿多彩。一枝軟毫寫乾坤,筆師萬物得精神。所以他的行草的線條魅力可謂是無窮無盡,纖纖乎如新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凡是孫過庭書譜所論,都是袁志康先生書法的實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