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集配SPD緣何遇冷?廢標頻發背后的深度追問
近期,“又一超級大三甲,‘叫停’耗材 SPD!” 一文在行業內掀起波瀾,關注背后,實則是商業集配SPD模式深陷爭議漩渦的真實寫照,其暴露出的諸多問題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挑戰,引發了行業內部的高度聚焦與深度反思,亟待全面審視與有效應對。
商業集配SPD之殤:壟斷與不正當競爭隱憂
(一)托管暗箱操作:滋生腐敗溫床
國家為整肅醫療行業環境,明令禁止醫藥代表違規入院活動。商業公司借助SPD模式,以提供供應鏈延伸服務之名進入醫院內部。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其深度參與醫院的耗材采購、配送及庫存管理等關鍵環節,掌控大量業務往來信息與資源,極易為權力尋租與利益輸送營造隱蔽空間,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
(二)利益補償怪象:破壞公平競爭
SPD業務本身毛利相對較低,商業公司難以單純依靠其直接盈利,一些商業公司采取了 “羊毛出在豬身上” 策略,先以SPD項目切入醫院耗材供應鏈,占據一席之地后,憑借SPD合作優勢,不斷拓展業務品類和范圍,通過排擠其他競爭對手,優先獲得醫院更多采購訂單,或在耗材附加值服務上設置獨家條款,從其他業務中彌補虧損以實現整體盈利最大化的同時形成壟斷。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也使醫院在不知不覺中對特定商業公司形成過度依賴,削弱醫院自身采購的自主性與靈活性。
(三)信息安全漏洞:引發信任危機
贛州五院事件警示了商業集配SPD信息安全危機。在SPD項目中,商業公司能夠獲取物資需求、供應及消耗等環節數據信息,可能存在漏洞或故意違規操作,導致統方數據等敏感信息泄露,誘發醫藥代表商業賄賂的廉政風險,滋生更為隱蔽的腐敗行為,嚴重影響醫院的正常運營秩序和聲譽。
商業集配SPD之困:多重弊端并存
(一)品種選擇權與采購權旁落:醫院自主性受限
在商業集配SPD模式下,醫院供應商被整合至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并由其中一家公司統一負責SPD運營管理。這一結構使得醫院在選擇醫用耗材品牌時的自主權受到極大限制。商業公司出于私利常優先推薦特定品牌物資,醫院難以獲取全面產品信息,無法依臨床、質量與性價比等多維度因素自主選擇最適合的物資品種。長此以往,醫院的采購決策逐漸被商業公司所左右,醫療服務質量提升與成本控制面臨巨大挑戰,醫院發展自主性受阻。
(二)院內專業化管理與服務缺失:醫療質量遇挑戰
商業集配SPD模式存在“重配送輕專業服務”弊端。醫院耗材管理工作實際上涵蓋了庫存精細管控、質量追溯、臨床培訓等多個方面的專業化需求。而商業集配服務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往往難以提供這些專業化的服務,這種以配送為主導的模式忽視了醫院內部對于物資管理的復雜需求,后期運營中必然會面臨諸多考驗,不利于醫院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和醫療服務質量的保障。
(三)責任推諉頻發:供應鏈運轉受阻
服務商在商業集配SPD項目中,通常通過購買第三方SPD軟件或硬件的方式進行項目集成,但因分工差異,當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責任推諉的現象,軟件、硬件供應商與商業集配服務商相互扯皮,醫院面對問題難以確定責任主體,協調艱難,影響醫院耗材供應鏈正常運轉,增加醫院管理成本和運營風險。
商業集配SPD之鑒:廢標案例警示
鞍山市8家大型醫院SPD“打包” 項目曾備受矚目,計劃通過商業集配SPD模式整合區域內醫院耗材供應鏈資源,實現規模效應與管理協同,按照采購方案,中標企業為一家,將主導八家醫院未來三年80%耗材配送。然而,10月9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公告,該項目廢標。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作為知名大型三甲醫院,于10月底發布SPD招標信息,計劃遴選 6 家服務商提供醫院高值、低值耗材和檢驗試劑SPD服務。但11月19日,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發布暫停公告,暫停原因未詳。
頻頻廢標或中止的案例敲響了商業集配SPD模式潛在風險的警鐘。多數醫院已對該模式可能帶來的管理疏漏、信息安全威脅、不公平競爭格局及腐敗隱患等多方面風險高度警覺,行業爭議也促使醫院重新審視商業集配SPD模式。
第三方SPD之興:破局新方向探索
在商業集配SPD爭議不斷背景下,微盟、峰禾、國醫科技等第三方公司主導的SPD模式逐漸成為行業關注焦點。這類第三方主體專注于服務職能的履行,并不涉足銷售領域,有效規避與醫院的利益沖突,依據醫院實際需求定制管理方案,構建涵蓋采購至質量追溯全流程服務,構建高效、透明、安全的供應鏈體系,充分保障醫院耗材管理自主性與專業性。加之審計嚴抓財務合規與運營透明,行業標準導正發展路徑,第三方SPD模式有望引領醫療器械供應鏈管理領域朝著更規范、高效、可持續的方向變革與發展,成為行業破局關鍵與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