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論壇暨2024年度產融創新智庫建設頒獎典禮成功舉辦
2024年12月15日,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創業灣區,加速一流高校科創團隊與新質生產力前沿領域科創企業及金融機構的產融結合,探索貫通創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融合之路,由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創新研究院主辦的“綠智融合 賦能新質”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論壇暨2024年度產融創新智庫建設頒獎典禮在大零號灣科創大廈大零號灣會議中心舉行。
為助力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貢獻交大智慧
近300位來自金融、能源、信息、醫療等行業的菁英翹楚,一流高校的院士專家以及大零號灣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就綠色生物制造創新,大零號灣建設發展、產融創新智庫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人才培養、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等主題進行深入解讀和探討。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周承致開幕詞。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創新研究院院長胡潔主持論壇。
褒揚優秀企業和金融行業智庫建設的先進經驗
2024年度產融創新智庫建設頒獎典禮在論壇期間圓滿舉辦。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常委、統戰部長,2024 年度產融創新智庫建設評委會主席張衛剛發表致辭。此次獎項評選盤點了2024年我國優秀企業、金融行業與高校智慧高度融合的智庫建設成果,深度展示了產融智庫建設的先進經驗,表彰了對產融創新智庫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
前沿技術、智庫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入解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樊春海作《合成創造未來:合成生物學帶來的新機遇》主題報告。他表示,合成科學是分子創制的核心和基礎。隨著化學和生物學領域的發展與技術進步,化學合成和生物合成之間出現由點到面的快速融合和相互促進的趨勢,為合成科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他指出,以合成生物學為基礎,利用生物組織或生物體進行大規模物質加工與物質轉化,是一種以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先進生產方式,也是提升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制造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他向大家展示了AI賦能的合成生物學在三大生命物質合成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展望了合成科學未來新趨勢。
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專項辦公室主任、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大零號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柳寧作《“大零號灣” 建設情況匯報》主題報告。他從建設背景、發展現狀和建設愿景等方面詳細分享了“大零號灣”的重大機遇與重要使命。他表示,大零號灣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為破解“不想轉、不敢轉、不能轉”難題,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全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建成成果轉化“一門式”行政管理服務體系,構建靈活多樣的成果轉化模式,協同學校各有關部處制訂配套保障政策。目前,“大零號灣”區域內共集聚硬科技企業4000余家,其中交大系“教師圈”、“校友圈”、“朋友圈”科創企業占比高達60%。同時,他還介紹了“大零號灣一公里孵化器”、“大零號灣”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重要推進舉措。
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長)王鍇作《產融創新智庫建設分享》主題報告。他回顧了建行研修中心的建設歷程,表示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圍繞“服務戰略、賦能員工,建言國家、造福社會”的使命追求,打造全行產學研一體化的企業教育學習培訓和智庫研究機構。他介紹了智庫建設經驗,表示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匯聚國內外智庫,服務國家戰略,踐行內涵式發展,做好推動者;賦能員工,全周期培養,全方位育人;堅持價值創造,增強業務互通互融,使教育培訓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為戰略發展出思路,為戰略落地出行動。未來,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將繼續積極落實中央政策導向,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加強金融智庫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體系繼續努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黨校常務副校長、培訓中心主任李立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實踐與思考》主題報告。他首先介紹了從上海交大走出的紅色航空工程師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情況。隨后,他詳細講解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他表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非常重視創新人才培養,根據技術人才成長規律,貫穿人才成長的各個階段,為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技術人才指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每個計劃都有特定的目標定位、面向對象和重點舉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形成了完整的創新人才教育培訓體系,為提高校企合作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育具有強烈使命感、強大內驅力的優秀創新人才,將我國建設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科學與人才中心而不斷拼搏。
協鑫集團培訓中心執行校長官同良作《打造賦能型人才團隊,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協鑫集團的實踐與成效》主題報告。他首先介紹了協鑫集團的發展歷程和產業鏈布局。在“雙碳”目標指引下,2021年協鑫正式提出“三大協鑫”戰略:科技協鑫、數字協鑫、綠色協鑫。集團將科技作為協鑫的“第一能源”,把企業建在數字的土壤上,把綠色能源帶進生活。協鑫培訓中心通過三大方向與十二個學科,構建起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多功能教學平臺,對員工進行全生命周期培養和任務課題式培養。集團與上海交大緊密合作,組建企業級專家智庫,助力人才培養,探索研產學融合,通過科技引領、數字賦能,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篤行可持續發展之道,構建商責同行的新能源生態。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全球創新研究院院長、上海市閔行區政協副主席胡潔作《綠智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主題報告。首先,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他提出全球創新研究院的發展戰略,并以“雙碳板塊”、“新能源板塊”的院長工程為例,詮釋了創新驅動發展的4.0解決方案。然后,以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線,他闡述了兩者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最后,他對科技創新驅動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做了展望。他倡議通過產融結合和產教融合,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形成綠智產業智庫,最終構建全球綠智產融創新解決方案。
1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培訓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論壇四場分論壇活動在大零號灣和交大長寧校區同步舉行,圍繞綠色環保與ESG、醫療創新與大健康、人工智能與未來產業發展、中外教育交流與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此次“綠智融合 賦能新質”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論壇暨2024年度產融創新智庫建設頒獎典禮在校友企業的積極參與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分享智慧、共話繁榮,取得圓滿成功。未來,全球創新研究院將進一步發揮平臺優勢,充分利用優秀企業和金融行業智庫建設成果,努力為“大零號灣”科技創新貢獻交大智慧,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楫揚帆,破浪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