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未來出行新賽道 AI創新中心企業卡蛙科技憑何"智"勝?
成都2024年12月18日 /美通社/ -- 隨著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汽車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變革。
成都市德賽西威卡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雙建平
在這一背景下,智能網聯服務與自動駕駛技術的布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座艙智能化發展日新月異,各大車企在汽車智能賽場不斷推陳出新,"卷"出行業新高度。
搶灘未來出行新賽道,這家坐落在天府軟件園姊妹園區 AI創新中心的成都市德賽西威卡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蛙科技")正迅速崛起,在這場搶灘未來出行新賽道的競賽中,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選擇成都:看重人才與區位優勢,助力海外發展戰略
卡蛙科技成立于 2018年,是中國汽車電子行業領軍企業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主要圍繞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和網聯服務這三個產品方向開展研發服務。卡蛙科技副總經理雙建平介紹,卡蛙科技之所以選擇成都,主要是看重其人才與區位優勢。
"成都的高校眾多,軟件及信息服務類企業密集,軟件類研發人才‘扎堆'。憑借成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優勢,我們近些年積累了豐厚的研發資源。目前,卡蛙科技研發中心共有 200多名員工,為德賽西威總部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雙建平副總經理表示,公司還設定了一個宏大的發展目標——致力于在西南片區建立研發中心,建立大概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成都是一片人才洼地,性價比極高。同時,它也是西南片區交付中心的重要一環。"
公司選址成都的另一重要考量,是支持德賽西威 2030年的國際化戰略。近期,位于成都經開區的制造基地項目已啟動,預計將于2026年正式投產,該基地主要面向海外客戶。雙建平向記者透露,在最初選址時,公司從全國14個城市中進行了深入考察,并最終選定了成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擁有的"亞蓉歐"國際班列線路網絡。
在德賽西威的 2030年國際化戰略中,公司的大部分設備將需要出海。對于公司而言,交付周期至關重要。目前,設備主要通過德賽西威總部惠州的海運出口,最快也需要30天左右才能到達。如果設備通過"亞蓉歐"國際班列從成都出發,大約只需5-7天就能抵達目的地,一周內即可抵達俄羅斯和歐洲,物流時間可以從一個月大幅縮短至一周多,在物流成本相當的情況下,這對于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優勢。這將極大地提升公司對海外市場的響應速度,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公司總部未來的海外發展戰略。
"軟件"支撐: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 40%
如果說海外擴展是企業發展關鍵路徑,那么驅動其持續增強行業競爭力的核心則是科技創新。
六年來,卡蛙科技持續研發投入,聚焦車聯網應用軟件的開發和集成,擔任起這份"使命"。目前,卡蛙科技在研項目超過 100個,服務20+主機廠、25+汽車品牌。
"我們并不面向最后的客戶,但我們支撐了德賽西威的發展。"雙建平坦言,卡蛙科技配備過包括理想、長安、小米、豐田、大眾、保時捷、奔馳等車企車型,提供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和網聯服務三個業務方向產品,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過了 40%。
"接下來,我們將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方面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雙建平透露,在卡蛙科技的眾多研發產品中,正計劃研發一款智能網聯產品,類似飛機上的"黑匣子",可記錄保護車輛所有數據資料,一旦有危險情況發生,可根據該產品還原當時的現場狀況。"目前,在汽車領域并沒有這樣的應用,我們認為未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人才保障:暢通良性循環機制,明年預計將增至 340人
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培養和完善的人才儲備機制。在人才招募、人才培訓、晉升通道方面,卡蛙科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雙建平回憶道, 2018年團隊成立時只有不到5個人,6年不遺余力地人才"招攬""擴張",如今團隊人數達到260人,明年預計將增至340人。
卡蛙科技,憑何筑起人才匯聚"強磁場"?雙建平說,入駐成都,他們邁開的第一步就是深入與高校合作,積極吸納三類人才。
第一類是技術工人,與成都市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引進大量產業技術工人進入生產第一線。
第二類是研發交付人員,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簽訂戰略框架協議,不斷輸出研發交付員工。
第三類是面向未來技術的高精尖人才,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同成立雷達聯合實驗室,以滿足內部 T類人才需求。通過各種框架和校企合作,卡蛙科技匯聚研發創新人才。
雙建平還提到,公司優化制定薪酬與晉升制度 ,因地制宜滿足來自互聯網大廠、傳統企業、小型科技型公司的人員需求。同時,公司還建立健全了科學的評價體系,不斷激勵各類人才"茁壯成長"。
未來可期:園區服務與產業生態 凝聚起強大支持與推動力
作為天府軟件園姊妹園區 AI創新中心的一員,雙建平在采訪中激動地表示,很榮幸能夠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他說,園區良好的產業生態為公司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合作關系與資源互通的機會,也為業務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與推動力。
"我們很多客戶就在這個園區",雙建平笑著說,位于 AI創新中心二期的長城科技,是卡蛙科技的合作伙伴之一。"你看我們現在成了鄰居,以前是‘就近服務',現在成了‘貼身服務'。我們團隊能更快速、更及時地響應需求,推動項目進展,這大大提升了業務效率。"
此外,園區內擁有許多深耕 AI領域的垂直領域技術公司,"比如一些在視覺圖像處理和聲音處理方面有著創新與領先技術的企業,這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技術資源。"雙建平表示,我們就需要去整合這些垂直領域的技術,將最新的技術應用到產品與服務中,從而推動公司業務板塊持續創新與發展。
園區內豐富的檢測機構資源也是一大亮點。經過認證的檢測機構為卡蛙科技的產品提供了質量保證,同時也為其研發團隊提供了可靠的測試環境。"這大大降低了我們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風險與成本,也增強了客戶對我們產品的信任與選擇。"雙建平說。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內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緊密配合也是卡蛙科技感受到的積極推動力之一。"大家共同為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努力,這種積極的合作氛圍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機會,也為我們的產業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我們可以更加專注于自身業務的研發和創新。"他說。
作為成都高新區發展車載智能系統產業的重要載體, Al創新中心主要聚焦人工智能、5G、車聯網、大數據、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細分領域。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已吸引包括新華三成都研究院、鼎橋通信、綠盟科技、安恒信息、智元匯、中科創達、德賽西威卡蛙科技、快手、燧原科技、海光集電、卓勝微電子、龍芯中科、華西精創、國星宇航、微眾銀行、吉利智行科技、長城汽車、國汽智端在內的100多家企業簽約入駐,聚集人才15000余人。
未來,天府軟件園將繼續在成都市和高新區的指導下,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部署,按照專業化、平臺化、國際化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打造產業生態、推動產業創新,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管理和服務創新,持續增強行業影響力,努力實現新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成都高新區創建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成都市德賽西威卡蛙科技有限公司部分榮譽證書
成都市德賽西威卡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