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審計分會年會召開,基調聽云安全事業部總經理盧中陽受邀演講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指導,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信息科技審計分會主辦的“信息科技審計分會2024年會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與審計(ITGRA)論壇”在北京召開。
為了針對當前金融行業面臨的安全挑戰,提供一個高層次的溝通與合作平臺。通過行業內頂尖機構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推動金融應用系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金融業務的安全穩定運行,維護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大會設置了金融應用系統安全管理論壇(2024)。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恒豐銀行、江蘇銀行、銀河證券、泰康保險集團等金融行業翹楚的信息化代表齊聚一堂。
基調聽云安全事業部總經理盧中陽以“下一代運行時安全技術方案探討——ASPM應用安全態勢管理平臺”為題,發表了精彩演講,與現場與會嘉賓就技術、產品相關問題展開深入交流,獲得現場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
盧中陽,原烏云社區核心白帽黑客,在應用安全、DevSecOps等領域擁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
2020年創立火線安全,任聯合創始人兼CTO,主導研發并推出了全球首款開源的交互式應用安全測試產品洞態IAST,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實現實際落地部署應用。現任基調聽云安全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基調聽云安全產品的研發與產品工作,主導推出了國內首款應用安全態勢管理產品安云ASPM。
盧中陽首先分析了當前應用安全領域面臨的挑戰:
1. 漏洞數量激增:從2014年到2024年,應用相關的漏洞占比接近80%,主要原因包括應用更新頻繁、組件復雜度增加、以及底層系統升級導致的新漏洞不斷出現。
2. 0-day 漏洞威脅:未知漏洞在未修復前對企業系統構成巨大風險,傳統安全設備難以及時識別和應對。
3. 傳統安全產品的局限性:
WAF(網絡應用防火墻):
雖然能檢測已知攻擊,但對未知攻擊和細粒度防護能力不足。
RASP(運行時應用自我保護):
部署和維護成本高,對業務性能有影響,且需要深度依賴開發團隊支持。
為了有效應對以上挑戰,基調聽云推出了全新的 ASPM(應用安全態勢管理)理念,即通過可觀測性、應用性能管理與應用安全相結合,實現深層次的應用運行時安全防護。
● 結合可觀測性平臺的優勢:通過擴展現有的可觀測性 Agent,無需額外部署安全 Agent,實現對安全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降低成本和維護難度。
● 多階段威脅識別:
· 攻擊探測階段:識別異常請求、惡意掃描等行為,捕獲攻擊前兆。
· 攻擊執行階段:檢測惡意代碼執行、SQL 注入、內存泄露等實際攻擊行為。
· 數據泄露階段:監控敏感數據訪問和傳輸,防止數據外泄。
● API 資產梳理:通過 Agent 在應用啟動階段一次性采集全量 API 資產,解決傳統基于流量和網關無法準確覆蓋 API 資產的盲點。
● 快速溯源與響應:利用可觀測性平臺的實時數據和上下文信息,幫助安全團隊快速定位問題源頭,提升響應效率。
● 業務風險監測:基于聽云可觀測平臺精準的用戶和用戶行為數據,ASPM 可實現入撞庫、爬蟲、越權訪問敏感信息等業務風險監測。
一家位于上海的公司在完成了整個安全防護體系的建設后,在攻防演練過程中發現類似內存馬等無文件攻擊可輕松繞過現有防護體系,這種攻擊在流量層和主機層均不會被察覺。但 ASPM 可基于運行時代碼堆棧數據進行入侵檢測,這類攻擊行動也無所遁形。
在一個實際落地案例中,基調聽云在客戶的生產環境中復用現有的 APM Agent,快速啟用安全能力,無論是核心業務系統還是邊緣業務系統,全部迅速被賦能安全能力。通過這一部署,聽云 ASPM 成功檢測到了幾起攻擊者利用漏洞繞過 WAF 后進入應用內部的攻擊行為。得益于聽云 ASPM 的 Agent 部署在應用內部,因此具備深度的發現能力,能夠發現這些隱蔽的安全威脅。
ASPM 借助可觀測性平臺的統一 Agent,不僅減少了額外部署和維護的成本,還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實現了對應用安全的高效觀測與防護。可觀測性與應用安全的融合,為企業提供了一種高效、低成本的安全防護新模式。通過 ASPM,企業可以在現有的可觀測性平臺上拓展安全能力,及時發現并應對應用層面的安全威脅,促進業務的安全穩定運行。
會議現場,基調聽云在展臺為參會嘉賓帶來了精彩的展臺活動與精美禮品,基調聽云的技術專家在展臺為參會嘉賓詳細介紹了基調聽云在可觀測性與應用安全領域的最新創新與實踐。
此次會議的圓滿落幕,不僅為金融行業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與金融應用系統安全管理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臺,也彰顯了行業對未來安全發展的共同期待。
基調聽云安全事業部總經理盧中陽的精彩演講,深入探討了下一代運行時安全技術方案,啟發了與會嘉賓對應用安全態勢管理的新思考。
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金融應用系統的安全管理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各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唯有攜手合作,持續創新,共同構建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才能有效應對風險,推動金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