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賦能,粵伴童行項目助力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高質量發展
近日,廣東“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在廣州正式發布,該項目通過數字技術的賦能,實現了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公益效能,還促進了社會力量的有效參與和政府工作的聯動。
通過發放"數字關愛券"讓受助兒童根據實際需求選購商品、賦能"愛心媽媽"等志愿者在線下給予更多關心等方式,"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將向廣東地區困境兒童提供關愛陪伴、社區融合、素養提升、閱讀推廣、營養支持等多層次的精準幫扶和專業服務,不斷增進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和困境兒童福祉。
在發布會現場,廣東省婦女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曾曉佳表示,"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助力婦聯"愛心媽媽"能夠更加創新地開展服務,希望能走出一條行之有效、長長久久、實實在在幫扶困境兒童的路,帶動更多公益人一起關愛困境兒童,"我相信這帶給孩子們的不是一時的幫助,而是給他們的人生注入一股暖流。"
"希望通過‘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的開展,加強多方的合作,促進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地健全完善;加強技術的賦能,來促進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模式不斷地優化和創新;加強專業的支撐,促進困境兒童服務質量不斷的提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榮致辭時表示。
在未來半年里,"粵伴心愿"計劃將為廣東省6個區縣的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經濟困難的流動兒童提供每人300元的"粵伴心愿券"(每人每次不超過100元)。"愛心媽媽"(志愿者)將陪伴受益兒童前往當地經過篩選的愛心商戶,由受益兒童自主選擇生活物資、運動用品和生活營養品,從而滿足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
與以往一些關注困境兒童的公益項目僅僅提供標準化的物資包不同,"粵伴心愿"計劃以"粵伴心愿券"為鏈接點,帶動政府主管部門、公益組織、志愿者、企業和媒體的多方參與,通過賦能和激活"愛心媽媽"等志愿者與當地困境兒童結對,給受益兒童帶來關愛陪伴、自主選擇物資的機會。
除了開展困境兒童關愛陪伴行動,"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還將開展孤獨癥兒童社區融合行動、困境兒童素養提升行動、鄉村兒童閱讀推廣行動、大病兒童營養支持行動等多個子項目,總共將為廣東地區超過27000名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發放心愿券、愛星友好券、成長券、購書券、營養券等各類數字關愛券,帶動超過12000名志愿者、60家企業商戶參與,讓更多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留守兒童能實現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此外,"粵伴童行" 系列公益項目還將聯合騰訊微保等合作方,面向困境兒童、愛心媽媽等志愿者群體進行保險支持,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公益守護。
在發布會現場,圍繞著"數字助力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來自高校、婦聯組織、公益機構、愛心企業、"愛心媽媽"代表等多方嘉賓,以"粵伴童行心愿計劃"為例,共同探討了數字技術如何助力多方有效協同、為困境兒童提供更好的關愛服務。
"粵伴童行" 系列公益項目,是騰訊基金會嘗試以"數字消費券"形式助力困境群體的最新實踐。這一行動的緣起,來自甘肅積石山地震救災時的探索。
2023年12月,為支持積石山地震災后安置救助及恢復重建,騰訊基金會啟動了"呵護寶貝,寶寶券溫暖行動",向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2500余名2023年新生兒家長發放"寶寶券",用于在當地母嬰店購買適合自家嬰兒的奶粉、尿不濕、衣服鞋帽等物品。
不同于傳統的救災模式,"寶寶券"將救災物資以數字券的形式發放給受災群眾,讓受助者可以"私人訂制"所需物資,在實現精準救助的同時,彌補了傳統救災物資發放中難以兼顧新生兒家庭等特殊人群個性化需求的情況;除了讓受助人可以買到"私人定制"的急需物資,這種數字消費券的模式還能避免救災捐助被亂用。
以積石山地震中的"寶寶券"為起點,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騰訊基金會從一個讓災區新生兒童家庭買奶粉的數字券的探索試點,演變成現在創新資助的一攬子計劃。在這過程中,資助行業樞紐公益組織超過15家,就"數字備災" "一老一小"議題下的十余個子議題展開了參與式資助,參與其中的一線組織已經超過100個,合作商家超過200家,已在11個省份開展了超過30個項目,受益人群超過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