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砥礪前行,海爾成持續為全球化征程注入創新力量
近日,海爾迎來了創業40周年紀念日。在青島的紀念會上,海爾集團展示了其全球化征程中的創新力量,以及通過構建無界生態實現持續發展的決心。
創業40年來,海爾堅定傳承創業創新的精神,市場業績持續韌性增長。此次大會重點總結回顧了創業40年來的發展成果,明確了未來再造一個新海爾的發展方向!
海爾創業于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司元年"的1984年,歷經40年創業創新,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成長為如今全球知名的物聯網生態企業。2024年海爾全球營業收入預計將突破4000億元,創立至今,全球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34%,累計創造利潤2986億元。
從三個“一”看海爾
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梁海山以三個"一"總結了海爾集團創業40周年發展成果:一個全球化企業、一個世界級品牌、一個全球引領的管理模式。
一個全球化的企業,連續15年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
從1984年的青島出發,海爾已經在40年的時間里進入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美國、日本、巴基斯坦、新西蘭、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成為行業第一,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海爾已連續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
如今,海爾的海外收入占到總營業收入的53%。海爾不僅展現出了出色的全球市場覆蓋能力,還有著強大的全球資源整合能力、跨國運營專業能力,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海爾在全球4大洲、20個國家建立了35個工業園、163個制造中心,其中海外建立了15個工業園和60個工廠;打造了全球家電行業"首個"燈塔工廠,目前已有9座燈塔工廠和1座可持續燈塔工廠,成為全球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企業。
一個世界級的品牌,堅持全球自主創牌,打造全球用戶喜愛的本土化品牌。
自1991年產品批量出口開始,海爾就堅持以自主品牌進入海外市場。如今,在將消費者意見囊括在內的品牌價值榜單"凱度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中,海爾已連續6年蟬聯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這份在全球54個市場上調查了430多萬名消費者,涉及超2萬個品牌的權威榜單,證實了全球用戶對海爾的認可。
世界級品牌應當有生生不息的特質和跨越周期保持正向增長的穩定性,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世界品牌500強"因其連年接續客觀評測的長時間跨度而權威,它相對全面地覆蓋了經濟發展周期和企業成長周期。在這份榜單中,海爾連續21年上榜,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前三。而谷歌與凱度聯合發布的"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中,海爾蟬聯行業第一,連續8年穩居10強,貢獻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生動樣本。
一個全球引領的管理模式,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
從2005年首次提出以來,歷經19年日臻完善,人單合一模式已成為物聯網時代引領的管理范式。
通過打破組織內部的"墻",讓每個員工都直接面對用戶創造價值,海爾成功轉型為自組織、自驅動、自進化的生態型企業,并實現了人單合一模式在日本三洋白電業務、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通用家電和意大利Candy等的成功復制,打破了闡釋跨國并購高失敗率的"七七定律"。
從北美到歐洲,從亞洲到非洲,人單合一模式跨越企業、行業邊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均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卓越成效,在德國博世智能出行、富士通西歐、圣馬力諾ASA、非洲西納等公司,在信息通信技術、能源、零售、健康科技、數字服務、通用設備等47個行業得到復制,進一步驗證了其普適性。
截至目前,全球已自發成立14個人單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個國家和地區41.7萬家企業會員在學習人單合一模式,8.2萬家企業在實踐。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宏任表示,海爾集團40年的奮斗歷史五彩斑斕,他分享了自己對"繽紛海爾"的體會和期許:火紅的海爾,在拼搏奮斗中走向輝煌;蔚藍的海爾,在矢志創新中走向高端;綠色的海爾,在構建生態中走向未來。
三個轉折煅造海爾創新韌性
海爾的40年成長史,是一部腳踏實地的奮斗史,也是篤行于自主人、自組織、自進化迭代升級生態的漫漫之路。其間,三大轉折點成為了這條路上的醒目注腳,從1984年重生的轉折點,到2005年新模式轉折點,再到2024年新引擎的轉折點,海爾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今天的海爾。
"任何企業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會上海爾創始人、海爾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在《四十年風雨兼程 四十年永恒追求》的初心寄語中,深入回顧了海爾40年如何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時間,確定不同的發展思路,持續引領,他通過三大轉折點詮釋了海爾持續進化的內在動力。
重生的轉折點,始于1984年12月26日,瀕臨倒閉小工廠崛起的轉折點,源自創業創新精神,并由此植入海爾基因。
張瑞敏在1984年臨危受命擔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時,面對的是147萬元的虧空和人心渙散的工廠。他上任的第一次變革,便是推出了包括"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在內的十三條廠規,這在當時代表著"活下去"的決心,也給了企業"活下去"的希望。
1985年,張瑞敏帶頭砸毀76臺有瑕疵的冰箱,不僅砸醒了員工的質量意識,也砸出了海爾對品質的執著堅守,更是對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塑。自此,創業創新精神如同一顆頑強的種子,深深植入海爾基因。張瑞敏表示,"所謂重生是不斷重生,所謂崛起是持續崛起,沒有創業創新精神不可能永遠做下去。"
新模式的轉折點,始于2005年9月20日,人單合一模式揚棄經典管理模式,是企業向生態蛻變的轉折點。
面對"大企業病"難題,海爾揚棄經典管理模式,大膽推出人單合一模式。這一模式如同一把利刃,打破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重重邊界,將員工從傳統執行者角色轉變為充滿激情的創業者,讓每一位員工都能直面用戶需求,自主決策、自負盈虧。員工積極性被充分點燃,不再被動等待任務,而是主動出擊,為用戶創造價值,企業內部創新活力如涌泉噴發,推動海爾向著生態企業大步跨越。
人單合一模式的創立是海爾管理哲學的一次重大創新,它標志著海爾從傳統制造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這一模式的實施使海爾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持續創新,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同時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參考。
新引擎的轉折點,始于2024年9月20日,新引擎是融入物聯網的轉折點,前提是進化出智能交互生態。
當下,傳統產品經濟和平臺經濟的引擎已無法在人工智能時代產生驅動力。無邊界、融合的生態經濟成為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經濟形態。而人單合一從1.0進化到2.0,就是從"零距離"進化為"零邊界"。
1.0是對科層制企業的顛覆,2.0是對行業的顛覆,也就是從1.0組織內的鏈群合約(自組織)到2.0的生態內鏈群合約(生態自進化的無邊界組織)。開放、無邊界的生態源源不斷引入負熵,推動生態的自裂變、自進化。
"新引擎"就是形成一個有用戶與各方合作者相互交互、融為一體的"智能交互生態"。自2024年9月20日人單合一2.0發布后,海爾以自主人、自組織生態為基石,構建智能交互生態。目前海爾內部已經涌現了多個優秀的"智能交互生態"案例。
例如,三翼鳥創造出智慧家庭的新引擎,鏈接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慧服務、設計師及交付服務等在內的生態資源,形成一個無邊界的生態方聯合體,共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場景定制服務,同時也為生態各方創造增值。
卡奧斯創造出生態經濟的新引擎,與奇瑞汽車攜手打造的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重塑了產業生態,更開啟了汽車行業個性化定制的新紀元。
卡泰馳創造出汽車生態的新引擎,需求側通過1個線上平臺+56個線下觸點與用戶交互,挖掘用戶個性化需求;供給側鏈接再制造工廠、零部件供應商、內飾設計及檢測服務等多元生態伙伴,通過拓寬服務邊界和高效的資源配置,實現從用戶需求收集到個性化定制方案落地的有效閉環。
海醫匯創造出醫療行業的新引擎,攜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等核心伙伴,通過構建一個高度協同、開放共享的智能交互生態系統,有效解決了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重障礙,實現了從科研創新到臨床應用的高速跨越。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表示,海爾40年發展史,是一部青島海爾、世界海爾的跨越史;一部不負重托、胸懷天下的進取史;一部科技引領、不斷超越的創新史;一部自以為非、自我革新的進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