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臺脈象儀惠澤民眾,知醫邦助力中醫人工智能走進千家萬戶
“知醫邦為您把脈,請保持平靜……”近期,在健康管理領域,長期關注前沿技術應用的劉女士驚喜發現,其常用的“知醫”軟件已成功接入脈象儀,實現了居家 AI 把脈的便捷體驗。據武漢知醫邦科技官方發布的消息,旗下查體 GPT?智能輔助診療系統迎來重大升級 ——AI 脈診功能正式上線。此前,該系統已服務超過 30 萬個家庭,而此次 AI 脈診功能的加入,標志著查體 GPT 在中醫智能輔助診療領域向精準化與全面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知醫邦脈象儀實拍圖)
用戶使用知醫 APP 時,僅需通過藍牙一鍵連接知醫邦脈象儀,點擊“開始采集”,系統便能迅速且精準地捕捉脈象信息。結合 AI 舌診技術以及用戶的癥狀描述,人工智能可自動完成中醫辨證論治的流程,經過綜合分析后,為用戶提供精準、個性化的健康評估及調理方案。這一功能實現了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專業服務模式,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全面、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
在中醫診療體系中,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是重要原則,其中舌診和脈診是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環節。此前,知醫邦的查體 GPT 系統已通過先進的 AI 算法,將傳統舌診的精髓與現代智能科技深度融合。此次全新上線的 AI 脈診功能,為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增添了強大助力。該功能依托高精度的脈象采集設備,以及自主研發的腕脈波譜擬合與解析技術,通過 AI 算法對脈搏數據進行精確計算,有效識別并分析脈搏特征。
(知醫APP關于脈診結論部分截圖)
傳統脈診方法存在主觀性強、解讀難度大等固有挑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傳統脈診的數字化、可視化與標準化,從而突破“指下難明”的困境,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知醫邦研發團隊的張先生介紹,其團隊首先將中醫理論中針對28脈,以及納入大脈、平脈后共30種脈象的特征描述,由文字形式轉化為計算機語言和數學模型。其次,運用自主研發的脈象儀,將采集識別得到的脈圖特征與數據庫中的脈象特征進行精準匹配,從多信息維度、多角度進行脈象分析,進而準確判別脈象類型。之后,依據海量數據信息,反向計算并驗證、修正腕脈曲線解析數學模型中的脈象特征與算法,這一過程類似于通過人機雙盲的方式對 AI 算法進行再次校驗。最后,通過比較分析,找出差異,進一步優化算法。
(知醫邦脈象儀生產線)
為讓前沿科技的健康福祉惠及大眾,知醫邦懷著赤誠之心,精心籌備了一場回饋社會的公益活動。此次活動,知醫邦慷慨拿出 3000 臺知醫邦脈象儀,免費贈予有需要的人們。民眾只需登錄知醫 APP,聯系客服,便能參與領取。
一直以來,知醫邦始終秉持著“為老百姓省點看病錢”的初心,致力于推動中醫智能化的普及與進步。希望借由此次公益行動,為大眾健康添磚加瓦,也為中醫人工智能技術的長遠發展注入動力,攜手更多人共赴健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