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險的全面改革正在到來,現在還是在改革之后?
“作為一個善意的提醒,本月19日所有保險公司的費率改革可能沒有回扣。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實施節點附近,不少車主接到車險銷售人員催促續保的電話。
“改革后,車險便宜了,服務好了。我為什么要現在續借?”在表示懷疑的同時,車主們想知道現在購買還是改革后購買更合適。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
近年來,我國車險市場因定價過高、安全性不足、經營粗放、競爭無序而備受消費者詬病。
車險改革定位為綜合改革,以“降價、增險、提質”為目標,涵蓋交通強制保險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產品和服務等,直指車險市場的混亂。
2015年和2017年,商用車險行業進行了兩次費率改革。每次改革正式實施前,都有一些保險公司業務員或中介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擔心保費上漲的心理,曲解政策,往往通過銷售誤導達到簽單目的。
車險一直是財產保險領域最大的業務,競爭激烈,對中介渠道的依賴度很高。銀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車險承保機動車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占財產險保費的63%。
由于車險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些保險公司通過現金回扣、免費加油卡、免費車輛維修服務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對此,車主并不陌生。
一位長期從事車險銷售的業務員在催促續保的背后打開了大門:“如果車險的保費在改革前是5000元,保險公司實際上打算收3000元。2000元是中介銷售人員的費用。為了達到業績,中介銷售人員會給客戶回扣1000元,客戶實際支付的保費是4000元。改革將迫使車險行業加強成本控制,加快“脫媒”。保險公司將直接與客戶聯系,提供4000元的價格,并提供增值服務。對于有良好駕駛安全記錄的客戶,保險公司會提供更低的價格。顯然,中介銷售人員的‘利益’已經被拿走了,所以他們很著急。”
車險綜合改革后,總責任限額將由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由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由1萬元提高到18萬元。
同時,監管部門還將結合各地交通強制保險綜合賠付比例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率調整系數中引入區域浮動系數,擴大未賠付車主的保險費率30%至50%。
駕駛習慣和安全記錄的車主,強制交通保險會更便宜。以一輛普通的五座家用車為例。第一年強制保險費950元。在不賠償的情況下,下一年的保費最多可減至665元。改革后,最高優惠475元。
業內人士表示,交通強制保險是國家法定強制保險,機動車上路必須投保交通強制保險。雖然改革后增加了交通強制保險的優惠力度,但如果車主的交通強制保險在改革實施前到期,或者購買的新車需要在改革前上路行駛,有必要及時投保和續保。
對于改革前已參加交通強制保險的車主來說,應對風險還是有保障的。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9月19日零時以后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新的責任限額執行新舊交通強制保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