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天文一號離火星很近
記者昨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文1號探測器已在軌道上運行163天,飛行里程4億多公里,距地球約1.3億公里,距火星約830萬公里。探測器穩定,計劃在一個多月內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形火軌道,準備在火星上著陸。
根據國家航天局透露的時間,天文一號將在今年春節前后接近火星,完成整個探測任務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火星捕獲"。"只有在被火星引力場捕獲后,天文1號才能進入環形火場的軌道,然后實現其登陸火星的計劃。
航天專家說,如何成功地被火星捕獲是整個任務中最危險的環節,這關系到整個任務的成敗。在捕獲過程中,天雯1號需要精確的點火制動。如果剎車點火時間太長,探測器速度下降過大,探測器會在一端撞擊火星;如果制動點火時間太短,探測器速度太快,它就會沿著拋物線軌跡飛離火星。
更困難的是,火星探測器只有一次機會被火星引力場捕獲,形成從地球到火星的軌道軌道。為了保證制動捕捉的成功,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扮演駕駛員角色的天文1號絞車可以被描述為"多技能不按"。它的創建者上海航天技術研究所開發了一系列"鋒利武器",如衛星處理器的雙腦、姿態和軌道控制計算機的三核、"時間加速"關閉策略、3000牛發動機的雙保險和8120牛推進器等。
此外,在實施近火制動時,探測器距離地球近1.9億公里,通訊延遲近11分鐘,地面無法實時監測制動過程。天文1號在自身緊急情況發生時需要獨立完成相應的處理,以確保火星捕獲的最大程度。
按照計劃,在被火星引力場捕獲并進入環火軌道后,天文1號將在今年5月選擇降低軌道的機會,將登陸檢查員與回旋處分離,軟著陸在火星表面,火星車離開著陸平臺,進行檢查和探索等。
天聞一號"任務是我國自主進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它將通過一次發射,即火星軌道、火星著陸和火星地面巡航,實現火星的"軌道、著陸和巡邏"。天聞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由一臺卷揚機和一臺著陸檢驗員組成,主要包括進入艙和探測器。目前,繞線器已經完成了第三次軌道自檢,系統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