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兩會 特別報道」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茶文化是中國國粹之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張靚麗的名片。羅大友為中國茶文化的光輝歷史更是增添了濃濃的一筆。
羅大友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古代宮廷茶器收藏第一人曾獲“中醫疑難特效療法及軍地專家特殊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羅大友,大學畢業于哲學系,獲得高級政工師技術職稱。在70年代初,從學校應屆畢業應征入伍。曾兩次參加過抗震救災,經歷過多次實戰軍事演習,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這段軍旅生涯為他以后的工作和事業中做了堅實的基礎。后來順應國家發展重點經濟的需要,他被推薦從部隊直接轉入大型央企并成為中堅力量。他多年任黨、政、工、團中層一把手,為企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80年代,他在任央企團委書記期間,因業績突出,還受到了團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他三次出席全國性表彰大會,并在人民大會堂領受了國家級榮譽和獎勵。
羅大友先生秉承這干一行,愛一行的信條,無論做什么都成績優異。他一直都對中國的茶文化有獨特感情,他最終卻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在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來,把自己用多年心血研究的成果一點一點地奉獻給人們。作為中國茶文化研究院的院長,他把中醫養生學、易經五行學和人文科學融為一體。在如何正確飲茶才能飲出健康來的茶文化關鍵落腳點上,他有極其獨到的研究成果。他不分種族和國界, 對海內外無數熱愛茶文化愛好者們悉心傳播茶文化。因為在他心里有一個夢想 : 弘揚茶文化、健康天下人。
羅大友院長對中國茶文化有獨特研究,他介紹,中國茶又分紅、黃、綠、白、黑、青六大茶類。且各有各的偏性。飲錯了茶比吃錯了藥問題還嚴重,只有正確飲茶才能飲出健康來。中國經典古籍里早就明確記述“藥為之藥、茶為萬病之藥”。
“弘揚茶文化,健康天下人”、“茶和天下”、“正確飲茶一生不得疾病,飲茶飲出健康來”、“茶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家庭、進人心”、“多喝茶少喝酒,多與好人交朋友,至少活過九十九”這些膾炙人口、大眾耳熟能詳的傳播茶文化的經典名句和口號,均出自羅大友之口,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
羅大友院長致力于茶文化多年,他表示只有中國六大茶類才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所以,恢復、弘揚、傳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功在當代,利益千秋。羅大友院長經常在講座上道出了他對茶和博大精深的中國五千年茶文化的深刻詮釋、感悟、喜愛和期待,羅大友不僅僅是講述著茶文化,更是不遺余力、年復一年,背負著經典茶具、帶著好茶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進行考察調研。被譽為“中國古代宮廷茶器收藏第一人”。
多年來, 他始終如一地向政府機關、企業社團、學術機構、城鄉居民、茶山社區等普及著茶文化知識。他這種身體力行的弘揚國飲文化精神。
醉情于茶,鐘情于茶文化。這成為了羅大友身上的典型符號。羅大友的茶路: 向來內斂儒雅的羅大友,拋頭露面的事并不是他的喜好。但為了傳播茶文化,他經常“逼” 著自己站在鏡頭前、出席在論壇的講座上。足跡遍布了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江西贛南等四面八方,毫不夸張地說,凡是產茶的地方,都留下過他的身影。為了茶產業的健康發展,他甚至不惜“得罪”人,對茶葉流通市場出現的一些亂象,向有關管理機構直言進諫。他走遍各大茶區,對茶樹特別是對古茶樹的管護、茶葉的環保采摘方式、無污染的制茶流程、不同類別茶葉的儲運方式等,都有其獨到的見解。在云南六大古茶山的景邁千年古樹茶區,他與94歲高齡的拉祜族老人及其制茶世家老老少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把古茶山的優質茶,源源不斷地推介給世界。在白茶產區福建省福鼎市考察期間,他發現梅相靜一直堅守著傳統的手工制茶及碳火烘培技藝。
羅大友院長還利用各個平臺宣傳制作無污染的優質茶的宣傳片和發表文章。對南茶北移,他非常關注,深入到山東日照、青島嶗山、山西運城垣曲縣實地考察指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中央電視臺對羅大友專訪時,他重點講述了貴州省湄潭縣用農家有機肥生產優質綠茶的故事,在央視《科技苑》欄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反響強烈,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在“首屆中華御茶文化國際論壇”上,羅大友曾從實物與歷史的多維角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華御茶文化的發展脈絡,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認同。同時,他應各大機構之邀,如國務院僑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向各界人士以及海外華僑領袖培訓班學員作了多場茶文化講座。
此舉受到人民網、中央電視臺、大連電視臺、《國際商報》、今日頭條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媒體的專訪報道。這些年來,羅大友不分種族和國界,對海內外無數茶文化愛好者的到訪都熱心接待。在央視一些欄目和多個省級電視臺,經常播出他對海內外茶文化精品的研究心得。他對中國茶文化不遺余力地推動,對海外也產生了明顯影響。英國牛津大學發來邀請函,邀請羅大友赴該校講解中國茶文化;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的茶文化愛好者群體,在他的精心指導下,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茶文化確定為中國十大國粹之一;2019年聯合國又確定自2020年起:把每一年的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今年的5月21日首個“ 國際茶日”到來時習書記還專門發了祝賀信!可見弘揚茶文化工作之重要!” 這是社會大眾對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高級政工師羅大友多年來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研究、傳播、弘揚博大精深的中國五千年茶文化工作而獲得的學術研究成果及所取得的工作業績的最好詮釋。
羅大友院長說,當今全球面臨著空氣、食品、輻射、環境污染,由此引發的人類各類疾病層出不窮,而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唯有正確飲茶才是應對因污染而造成的對健康危害最好的辦法。我們要在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做強茶經濟的基礎上,將茶和茶文化更大力度地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如今,一身儒雅之氣又視茶如命的羅大友,正在與海內外及全球茶文化工作骨干一道,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揚帆起航,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承弘揚,開創著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