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職場APP科技賦能保險市場新生態 助力中介服務升級
一、各類資本積極布局 多元主體踴躍參與
不言而喻,資本對技術創新和管理方式變革的嗅覺總是敏銳的。近幾年保險科技企業的中期融資顯著增多,多集中在B輪融資,進入C輪等后期的創業公司屈指可數,其中,微易保險師在2019年進入C輪。盡管如此,整個保險行業的科技創新才剛剛起步,未來在各類資本的助推下將會進一步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科技與保險的結合已從營銷渠道互聯網化向科技深度賦能保險演進,得益最大當屬保險中介。特別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精準營銷、差異定價、風險控制、客戶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的運用,將極大地促進保險市場擴容。隨著保險商業模式創新轉向保險服務場景拉動業務增長模式,將促進保險與場景的深度融合,日漸成為保險創新的主流模式。
在各類資本支持下,科技公司、創業公司成為保險科技行業最活躍的市場主體。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專注于保險科技的初創主體達到300余家。
另一部分引人注目的入場的企業是擁有強大技術實力和用戶流量的互聯網巨頭企業。截至2020年,百度、阿里、騰訊和京東等企業入股了10多家擁有保險相關牌照的公司。互聯網巨頭相繼通過戰略合作、技術合作、股權投資、收購等方式加速進軍保險業。
除此之外,其他行業如通信、汽車、零售等行業也開始加入布局保險科技。例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均通過與保險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或收購保險代理牌照等方式參與保險布局,它們選擇根據支付金融場景進行保險產品定制,服務科技化,采取保險產品滲透到消費者的通信繳費、水電煤繳費的環節中,推進保險業務運營。由此可見,保險生態系統不再只有保險公司主導,已有更多主體跨業參與到保險市場當中。
二、 技術驅動創新業務 聚焦保險場景 中介服務邊界拓展
保險科技推動了傳統保險行業從銷售渠道、產品設計、服務體驗等方面進行了深刻變革,逐步了以“渠道變革”為主要目標模式轉向以“產品和服務創新”的科技型目標管理,注重保險行業技術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近幾年來,保險業科技賦能方面做了多層次嘗試,其做法是:遵循科技發展的一般性規律,發現行業技術變革過程特點,探索行業創新和企業成功的要素。一是整合行業沉淀數據,組建數據中心及技術平臺,讓科技從后臺走向前臺,深入參與產品的設計;二是中小保險公司注重細分市場領域開展數字化運營,聚焦保險場景,保險中介服務邊界持續拓寬;三是互聯網保險公司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建立核心系統,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針對性;四是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和養老保險領域的應用,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資源的投入,為下一步提高效率、優化服務、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做準備。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保險科技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很多產業的擴容,也催生了許多新的業態誕生,保險產品創新應運而生,像網絡安全險、家居房屋險和保險延伸服務創新等。
從銷售渠道來看。 當前保險科技滲透率最高的領域是銷售渠道。科技賦能主要體現在:一是第三方保險銷售平臺的崛起改變了傳統保險繁瑣的銷售模式,線上聚合服務和比價服務使保險的“被動銷售”轉變為消費者“主動購買”。二是部分基于大數據智能保險顧問可以實現精準推薦產品,從而降低服務成本,這得益于保險科技的廣泛的應用。三是各類第三方銷售平臺的保費規模和增速已經超越保險公司自營網絡平臺,成為線上保險分銷的首要渠道。
從產品設計方面來看。數字經濟帶來了范圍更廣、更精準的風險數據。一是“大數據挖掘”已成為保險科技發展新趨勢,主要表現為行為數據、健康數據等都可依靠物聯網與移動設備輕松獲得。二是精算與大數據可以完美結合,開發出一批保險服務場景化。三是碎片化數據可有效整合利用,開發出互聯網保險產品,從而適應網絡經濟、共享經濟對風險保障的新需求。
從服務體驗方面來看,保險科技對行業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標準化的API接口使消費者在任何線上場景下均可快捷投保。二是線上理賠資料審核和機器語義識別使得自助理賠、快賠、閃賠等服務基本普及。三是廣大電信客戶和信息終端客戶獲得感提升,保險科技賦能可得感可預期。四是這一輪保險業的進步和發展、保險服務的提升、消費者體驗改變都是靠保險科技的應用來推動的。
總之,以上幾個方面的保險科技的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科技賦能各個流程的升級和優化。現在,保險科技已切入傳統保險行業沒有覆蓋的風險場景,正逐步延伸到了外部關聯產業中,以業務鏈和數據作為樞紐,為客戶提供新場景下的風險管理方案。例如,電商場景的退貨運費險、出行場景的航空意外險和移動支付端的資金賬戶安全險等等,實現了保險中介服務邊界的有效拓展。
下一步,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保險中介領域的運用,對中介市場和服務場景將會有新的挑戰。一是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對傳統中介服務方式的影響明顯,個人營銷員隊伍會面臨優化調整的壓力。二是廣大代理人要未雨綢繆,盡快學習和掌握數字化營銷技術,積極應對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的挑戰。三是中介機構要加大與科技平臺的合作力度,提高中介服務數字化交易和數字交易平臺建設,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保險中介市場發展的新要求。
掌上職場APP如今已經運營了半年,在行業中早已快速建立了口碑,從管理端到代理人端賦能,全面提升數字化經營等能力。它有效提升了代理人端展銷及組織經營的效率和專業性,豐富線上場景的經營、服務能力、降低銷售誤導的同時,為企業數字化職場加持,全面提升企業品牌、服務、經營能力,降低風險,降本增效。
三、 保險科技的所面臨的風險不容忽視
保險科技在打造全新商業生態圈的同時,一些風險和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是網絡安全風險。保險科技通過信息化重塑傳統業態,未來,數據資源將會成為保險行業重要的戰略資產,基于云端的數據記錄有可能面臨數據泄露風險,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風險防范也將逐漸成為未來保險市場的重要關注點。二是合規風險。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保險標的的性質,保險監管政策、監管規則、監管標準要相應調整,相關立法、精算、承保規則要如何及時適應風險的變化。三是操作風險。科技創新雖然提高了服務效率,但是產品的數字化、場景化、碎片化創新不當或過度,很可能產生操作風險,甚至聲譽風險等等,因此,金融保險機構,特別是中介機構要高度重視,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掌上職場APP從成立之初就已經把所有的核心系統都搭在云上,對基于云上服務的科學技術體系還有數據安全,都有深刻的實踐經驗,掌上職場APP通過漫長的數據與技術的積累來為行業、產業打造簡單、快速、有效的服務。同時,掌上職場APP的安全防護系統來自云上架構,足以保障數據信息安全無憂,通過數據隔離組件、數據宰備組件、加密通信組件、服務監控組件等四大核心安全組件為信息保駕護航,同時,掌上職場APP的母公司微易保險師作為浙江省互聯網協會、APP用戶信息保護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始終貫徹把數據安全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自然擁有更為強大的數據安全系統。
四、 未來展望:保險市場潛力巨大 保險科技創新亟待更多突破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保險的深度和密度還遠不及發達國家,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新增需求為保險科技發展留下巨大空間。保險科技必將成為我國保險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在賦能傳統行業的同時打造出全新的商業生態體系,服務于人民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不斷拓展保險保障職能,發展普惠金融保險。未來,我國保險行業應繼續依靠保險科技,推進產品創新、服務提升和成本管控,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助力保險走出去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為建設科技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為了順應行業發展,掌上職場APP在與大量機構的合作中,不斷收集反饋與重要數據,不斷迭代升級中全面迎來了PaaS時代,由賦能工具進入了完整的行業賦能平臺。如今,更多的機構選擇掌上職場APP,并且在掌上職場APP的賦能下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