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電器:“爆款”制造機背后的創新力丨恰是百年風華
液晶大屏配星空藍外殼,高顏值的外表下是高溫熱風代替油炸的“黑科技”,這樣的空氣炸鍋,是年輕人必備的小家電,也是小熊電器的“爆品”。
從佛山順德起步,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小家電企業,已制造了酸奶機、空氣炸鍋、豆芽機等一系列經典“爆款”,“俘獲”了一批又一批消費群體。光是2020年的“雙11”,小熊電器銷售總額突破1.9億元,同比增長23%。與之對應的,是作為上市企業,小熊電器市值已突破百億元。
能同時獲得用戶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青睞,小熊電器董事長李一峰說:“我們認為,是因為小熊始終圍繞人的需求去創新。”每年開發新品超過100款,新增300多個實用及發明專利。中國制造看家電,家電制造看廣東,越來越多“爆款”推出的背后,作為廣東制造一個縮影,小熊電器是如何從快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打破痛點
一個產品開啟一個市場
時間回到2006年,小家電市場方興未艾,小熊電器推出的一款酸奶機,迎合了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還具有清晰的操作界面、方便清洗的內膽和嬌小的體積,很快“引爆”了市場。
“當時小家電產品多作為禮品贈送,是為企業提供服務,這使得多數企業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投入上積極性并不高。”李一峰還清晰地記得,市面上推出的第一代酸奶機形態笨重如電飯煲,并存在清洗難、制作成功率低等問題,而小熊是率先從用戶角度去進行改良的企業。
從用戶思維出發,小熊在致力于去打破痛點。受訪者供圖
以酸奶機為例,酸奶的制作重點在于保持恒溫,這與容器密切相關。因此小熊在研發時首先對容器的形態進行了改良,將此前較高較深的容器改成扁平狀,使微生物發酵成功率接近100%,解決了酸奶制作失敗率高的痛點;另一方面,將產品進行圓弧處理,清洗更方便,也避免了酸奶的殘留,大大提升了消費者制作酸奶的意愿,提高了重復購買率。至今,小熊的酸奶機依然占據細分市場80%的份額。
從酸奶機開始,小家電逐步走進并深入每個家庭。《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生活小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已經擴大至911億元。小熊也從酸奶機開始,到如今的60多個產品品類、超過500款型號產品,涵蓋廚房電器、生活電器、個人護理、嬰童用品等。
而這背后,也少不了技術創新的支撐。“不像通信行業等在基礎技術上仍有革命性創新機會,小家電做創新更多要立足在功能、應用和材料上,一定是和需求結合起來。”李一峰說。以小熊新推出的子母杯絞肉機為例,既打破了行業大杯打不了小量食材的痛點,同時能夠滿足生肉和輔食分開操作的需求,更干凈衛生。此外,材質也升級使用高硼硅玻璃杯,保證可高溫消毒,燙洗不易裂。
一組數據或許可佐證:小熊已先后獲得1000多項國家專利,2020年全年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近3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在60%以上。并搭建起三級研發體系,“我們在研發的投入上是沒有上限的。”李一峰說。
紅海“種草”
用戶畫像拓展行業新想象
過去5年,小熊電器凈利潤增長305.8%,營收增長247.1%。在小家電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趨勢下,小熊電器如何突圍?“市場空間要做大,一定要推動新興品類的發展,這需要對人群清晰洞察,對人場景的延展。”十多年的探索,李一峰給出了小熊的路徑。
回顧小熊的發展,李一峰劃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注重產品功能性的研發,滿足人們需求;中期是圍繞“8090”一代的消費習慣,加強外觀顏值和生活場景的協調,“到了后期,我們會更加關注人群的細分,產品與目標用戶個性和喜好的匹配。”
這也意味著,小熊的產品不再束縛于“家”這一場景。小熊的產品逐步走出廚房,電熱飯盒、養生壺是滿足上班族的需求;便攜旅行電熱水壺、折疊掛燙機可供出差旅游使用;電動輔食料理棒、寶寶輔食機則是為精致媽媽們準備……
“不同的生活場景對小家電提出不同的需求,緊跟消費者的需求,市場就特別龐大。”李一峰說。小熊正是從這兩個緯度去“種草”,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引領市場。
小熊產品不再局限于“家”這一場景。戴嘉信 攝
但要抓準消費者的需求,除了創新力,更需要數據力。要對人的需求有更深刻理解和呼應,就必須更深入研究用戶。
目前,小熊用戶畫像標簽已有9大類,未來還將繼續增長,“我們會根據用戶的年齡增長還有社會的變化,不斷豐富和拓展用戶畫像。”小熊數字營銷部營銷總監劉泰華說。這些用戶畫像、前端營銷數據、微信等私域流量數據,構成了小熊電器最重要的數據資產,直接指導著后續的研發、營銷策略調整以及售后反饋。
從“爆款”的推出,到品牌力的建立,從產品改良到行業創新引領,可以說,小熊電器的快速崛起,是時代發展下的行業探索,是“佛山智造”的成長。
■見證觀察
邁向百億: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打樣”
從一款款“爆品”出發,以“創意小家電”起家的小熊如今已經市值過百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小熊電器營業收入36.6億元,同比增長36.16%;全年凈利潤4.28億元,同比增長59.64%。站在新的起點,小熊也正向下一個目標“百億企業”沖刺。
此時,僅靠復制“爆品”,已難以進行可持續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元維度的成長,更加系統化能力的構建。”李一峰說。他認為,一方面要引入數字化運營,提升制造能力;另一方面要豐富產品種類,提升關鍵品類市場份額,提高品牌力。
小熊已經在行業率先嘗試數字化革命。
位于順德的小熊電器智能小家電制造基地項目內,由研發中心、產品中心、測試中心組成的研發大樓已投入使用,將運用信息化、數據化的平臺資源進行創新及管理;智能化工廠也投入運行,引入行業先進智能化設備,中央集中供料系統自動上料,既保證產品質量,同時生產效率是普通工廠的2倍以上;10公里外的小熊電器創意產業園內,24小時不間斷的直播,不時舉行的頭腦風暴會議,不斷上傳的數據交匯,勾勒出新的數字化全鏈條生產雛形。
“我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在市場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在行業中為同行的數字化轉型‘打樣’。”李一峰說,在數字化帶來新的挑戰下,企業接下來將會進一步完成智能制造基礎能力構建,更多制造也將以人為維度。
而這背后的變革,最根本的落腳點無疑仍在消費者。就在剛過去的5月,小熊電器攜手知名IP霸王龍系列繪本作家宮西達也聯名共創的“好好吃系列”新品正式上線,以藝術家聯名共創的方式,傳遞“讓每個人擁有輕松愉悅的品質生活”的品牌理念。“我們希望與用戶建立更深的情感鏈接,并為品牌和市場釋放出更多勢能。”小熊電器董事會秘書劉奎說。
【南方日報記者】藍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