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2018,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數字化加速,數據是如何驅動制造業變革的?|數據新價值

2021-09-18 11:32   來源: 互聯網

最近,賽意信息董事長張成康去了珠海一家新建PCB工廠探訪,同樣的產能規模,原本需要8000名員工,現在只需要1/3。背后的轉變,是自動化、數字化程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生產對人力的依賴。

這些變化,也反映到最新的財報中。根據賽意信息發布的財報:上半年實現營收8.67億元,同比增長61.57%;歸母凈利5514.24萬元,同比增長19.36%。

作為一家工業管理軟件的負責人,張成康注意到,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并意識到從數據中挖掘和分析價值,逐步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的數字化轉型體系,這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變革。

數據推動企業透明決策

疫情之下,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卻也加快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很多工廠過去是不需要與外部聯網的,但隨著業務的擴張或者伴隨著多個廠區的建設,數據需要在不同系統、廠區之間流動共享,催生了企業上云的需求,數據的價值進一步被放大。”張成康說。

他舉例說,過去很少有產品可以像汽車行業一樣,零部件可以追溯到哪個供應商,而現在,借助數字化,小到一張凳子上的四個輪子,都可以知道產地、出廠時間、出廠批次。

“數字化還可以將產品和人聯系起來,某個產品是誰安裝的都可以追溯到。”張成康拿起桌面上的一瓶水說道,“瓶裝水上的條形碼,只有生產企業可讀,但以后會加載更多信息”。

未來,工廠內所有的物料都將用統一的數字“語言”互聯互通。張成康說,企業的經濟危機往往出在庫存上,而借助數字化,企業和企業、流程與流程之間通過數據連接,制造商可以知道供應商的供應鏈狀況,信息更加透明,從而減少浪費、提高效率。

通訊員/受訪者 供圖

在賽意信息的營收中,新建工廠數字化帶來的營收占比呈增長態勢。張成康說,過去只需要在廠門口豎一塊招工牌子,等著求職者上門,而現在必須主動出擊去到火車站,盡管如此,也不敢想象一次性能招8000人,“現在很多新工廠基本標配數字化、智能化”。

開拓數字化咨詢新場景

伴隨著5G、AI、物聯網等技術逐步深入工廠腹地,張成康認為,數據清洗、篩選、治理越來越重要。

“很多工廠都會有數字大屏,從中清晰看到工廠的數據狀態,但在數據采集與數據應用之間的數據治理,也越來越重要,這些數據如何歸類、如何應用到不同的場景中。”張成康說。

小到如何利用數據,大到如何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的困惑不減。對此,賽意信息成立了制造業數字化咨詢中心務。

張成康介紹,企業上ERP等管理系統,目標是解決人、財、物等問題,而如今隨著大數據、AI等技術,企業從信息化走向了智能化,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大增。

“信息化時代,上一套ERP系統可以解決特定的問題,但在數字化時代,單點的解決方式已經遠遠不夠,企業還關注未來的發展方向,就好比人力資源也不僅僅是招聘這么簡單,還關系到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張成康說,

相比跨國咨詢公司,一套咨詢規劃動輒幾百上千萬,一般中小企業難以承受,而制造業出身的賽意信息,則可以幫助客戶將咨詢與落地實踐相結合,避免了兩者的割裂,同時,輕量化咨詢降低了企業的咨詢門檻。未來,還將圍繞產業集群提供咨詢服務,進一步降低集群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

目前,賽意信息通過給客戶提供的數字化轉型咨詢業務,幫助來自汽車、制造、醫療和高科技等行業客戶加速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

國產工業軟件扛起“自主”大旗

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催生了國產軟件新的機遇。

如果說機器等硬件是人體的“軀干”,那么工業軟件則是人體的“大腦”,雖然工業軟件的產值占比不大,但最容易被捏住“七寸”。

把時間拉長,張成康發現,軟件行業確實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20世紀90年代,汽車電子和軟件行業發展不溫不火,以汽車為例,幾乎除了收音機帶有一定的電子屬性,其他都是機械結構件。

而在今天,整個汽車除了車輪、車體框架、座位等,其他主體電子元器件和軟件的成分越來越高。

不過,如何在日漸擴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并不輕松。張成康談到,國內工業軟件企業的營收整體還不高,即便一些頭部企業年營收也就幾個億左右,而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營收動輒在10億元級別以上,“這簡直就是小螞蟻和巨無霸之間的PK,國內工業軟件企業的一大特點是便宜,而跨國企業只要使出降價‘殺手锏’,殺傷力極大”。

伴隨著國產化的機遇,今年以來,包括廣州中望龍騰等工業軟件企業紛紛登陸科創板、募集資金,這讓國產工業軟件在應對競爭時有了更足的底氣。

更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龍頭企業對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張成康介紹,過去,很多大企業是“拿來主義”,誰家的軟件好用就用誰家的,跨國企業軟件即便貴點也無所謂,但現在在采購時也會向自主品牌傾斜。

張成康說,外部生態環境的變化,特別是華為等龍頭企業的率先使用,一批自主品牌的軟件企業得以有了用武之地。


責任編輯:qbqsn110
分享到:
0
【慎重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大眾時報網"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網站地圖 關于我們 免責聲明 投訴建議 sitemap

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和鏡像,如有發現追究法律責任 粵ICP備2020138440號

<tfoot id="mjdss"><nobr id="mjdss"></nobr></tfoot>
    1. <ruby id="mjdss"><div id="mjdss"></div></ruby>
      <tr id="mjds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