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中的先鋒,他的門店業績“逆市”增長高達200萬!
本期專訪貝殼重慶站德佑-哲源-約克郡禧悅中心店店東--傅濤入行11年,看行業老將如何給出穿越寒冬的答案!
“我們門店6至10月份的業績大概有200多萬,8到9月份的月均業績也保持在40萬左右,10月份的單月業績在70萬左右。”當被問到門店業績如何時,傅濤侃侃而談。
作為7月份才新開的門店,德佑-約克郡禧悅中心店的業績已經趕超大部分門店,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在行情嚴峻的情況下,作為店東的傅濤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店?又是如何從開店之初就帶領門店逆“市”而行,一騎絕塵?
傅濤從10年開始,便進入房地產行業,做過半年房產經紀人,隨后便轉戰售樓部,從置業顧問一路到銷售經理,直到去年6月才辭職,加盟德佑開店,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在現下,單個門店是很難去抵御市場風險的,而在品牌之下,就像背靠一棵大樹,以一個團隊的力量去抵抗風險要有勝算得多,尤其是顧客對貝殼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加盟并非一時興起,是深思熟慮后的決定。
從銷售經理到店東的角色轉變對傅濤來說順理成章,不僅如此,作為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將,傅濤對地產周期也絲毫不陌生,對于如何應對市場寒冬期,傅濤有著自己的生存法則。
01行業老將的生存之道
門店保證金有奇效
“經營門店的時候,我不會只把門店當成一家門店,我會把它當成一家公司來看待。相應的管理就會以公司化的體系來運營,綜合考慮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組織架構等。”提及門店管理,傅濤頗有心得。
“作為一家公司,財務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現金流問題。因此,我會建立一個門店保證金賬戶,里面預留了整個門店未來6個月的保底資金作為準備庫。尤其像現在這樣的市場下行期,如果門店不開單的話,幾乎是沒辦法繼續支撐和維持下去的。這個時候門店保證金就能夠發揮奇效了,讓我至少還有6個月的時間可以去緩沖。”
傅濤認為門店賬戶保證金是有奇效的,在行業寒冬期,它尤其能夠幫助門店構筑起強勁的抗風險能力。
“門店作為個體經營,會存在不規范和過度開銷的情況,這就需要建立科學的資金預算來進行成本管理,尤其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開源節流更是不會錯的。”除開建立賬戶保證金,傅濤還構建起門店資金預算制度,從季度到月度再細化到每周,形成細致的資金預算管理和規范化的資金流程使用。
毫無疑問,傅濤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尤其對門店的資金管理,更有著自己的真知灼見。而擁有這樣的思維,除了在房產行業10多年的積淀以外,傅濤認為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來自于公司和貝殼所傳達的科學化管理思想。
“我在去年10月份就想報名去花橋學堂,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資格。今年3月份我又報名參加了,在那里學到非常多的知識,尤其對于我這種才創業的店東來說,幫助非常大。其中的大店思維、經營模式、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其實就是科學化管理的知識。”傅濤講起在花橋學堂的經歷時,仍有些意猶未盡。
傅濤參加的花橋學堂正是貝殼一直致力于推動店東職業化的重要征程之一。通過對店東進行培訓,提升其經營能力,形成科學的管理思維。店東的價值觀、經營理念、領導力等內在軟性因素,是無法被直接看到的,但是這些因素往往決定了一名店東能走多遠,這也印證了人才是這個行業的核心資產,是服務的價值所在。
傅濤的科學化管理思維無疑是職業化店東的特征之一,而在他的身上,正在持續的發生質變。
新房營銷成交是撬動門店業績主力軍
“怎么跑贏市場,其實就是要及時調整業務方向,找準業務重心。近段時間,我們主要將新房營銷作為成交的撬動點。”
在市場開始轉向的第一時間,傅濤就將門店的重心調整到了新房業務上。約克郡禧悅中心店8至9月份的新房總收入達37萬,占門店總業績的80%以上,門店人均收入在2萬左右,這樣的成績在現如今冷淡的市場下,是亮眼的,也是鼓舞人心的。
而這看似簡單的一步,背后卻蘊藏著大量的數據信息支持和團隊努力。
“做決策其實并不困難,只要有足夠多的信息作為支撐,任何人都會和我做同樣的選擇。加盟之后,我的信息獲取變得輕松和流暢,精準度更高。”
作為產業互聯網,進行信息數據建檔、算法描述、科學研判、風險防控 、用技術鏈接信息數據與經紀人等是貝殼背后的重要邏輯,傅濤所感受到的變化正是源于貝殼背后的技術平臺支撐。
平臺數據之外,更有前端的運營支持。“對于新加盟的門店,會組織管理培訓,邀請優秀門店的店東來進行分享。我個人很喜歡交流分享的場合,像我們北大部每月的群英會上,就有許多優秀的店東可以借鑒。從市場行情到實戰經驗,可以說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提供支持,而我只需要復制、專注經營就可以了。”傅濤之所以選擇加盟,平臺支持和品牌優勢是他最為看重的。
傅濤的約克郡禧悅中心店正在持續蓄力,相信在傅濤的領導下,約克郡禧悅中心店的業績定會更上一層樓。
02大浪淘沙,長期主義凸顯韌性所在
傅濤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成功的背后我們能夠看到他清晰的運營思維和對市場的強勁把控,也顯露出背后系統化的運營支持。行業正在面向一個全新的階段,未來的市場是大浪淘沙的時代,只有始終關注從業者、關注服務,持續迭代升級,堅持長期主義,方能凸顯韌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