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小仲景”劉國印 向全國人民拜年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中醫藥成為全球抗疫中國最大的亮點。醫圣張仲景是中國古代圣賢中在世界范圍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杰出代表,著作《傷寒雜病論》廣為流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仲景思想及經方發揮了巨大作用,讓世界見證了中醫藥的神奇力量。
南陽是醫圣故里,仲景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綻放光彩。其中,有著300年老字號的“劉積慶堂”第七代嫡傳掌門人劉國印得家技真傳,精心研讀傷寒雜病論,弘揚醫圣張仲景學術思想,行仁術,濟蒼生,享譽民間,有南陽“小仲景”之美譽。
弘揚仲景文化 傳承中醫經典
據記載,劉積慶堂是南陽市老字號中醫堂,創始于1717年前后,距今已歷七代300多年歷史。劉國印為劉積慶堂中醫世家第七代傳人。畢業于河南省云陽中醫中藥學校,先后在天津針灸學院、河南省中醫學院學習了針灸學和中醫內科學,取得了本科文憑。在南陽醫圣祠街開設匡濟中醫研究所,光大中醫,廣渡世人。
千年來,醫圣張仲景的救人治世之道飲譽古今,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醫圣故里,南陽擁有獨一無二的中醫藥文化名片。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為中國醫學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了更好的傳承弘揚仲景文化,更好傳承中國醫學瑰寶,從而造福人民。劉國印整理出版了《傷寒類證解惑》一書,成為國內傷寒學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參考資料。
整理出版的《劉積慶堂家傳中醫文集》匯集了劉氏家族在幾百年臨床實踐中積累下來的方法和心得內容涉及中醫內外婦兒雜病諸科。這些學術方藥技術,大都是其家傳秘技,見解獨到,方藥組成,多是家傳創制。有與仲景傷寒六經及歷代大家相類之內容。但家傳醫術往往又有經典不記之獨到心法。《劉積慶堂家傳中醫文集》得到國醫大師唐祖宣、河南省名中醫王心東、龐景三等人的高度肯定。唐祖宣稱“此書乃數代名醫高見集成,既有對于傳統經方的繼承,更有超出于經方記載的實踐心得,經方之神與用法之妙,通篇可見”。王新東贊“將祖傳臨床效方整理出版,公之于眾,福被蒼生,其胸懷之大,非名醫而難具”。龐景三則嘆“其中傳統處方處處可見真功夫、真精神,實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為!仲景故里,大醫輩出,醫圣之光,萬代傳揚”!
情系百姓疾苦 行鑄健康中國
劉國印連續擔任區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南陽市民主促進會會員、南陽民進優秀委員,南陽市第六屆人大代表;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中西醫匯通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委員、南陽理工學院中臨床實踐指導老師、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聘任為臨床實踐指導老師;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全國中醫藥腫瘤防治先進工作者”稱號;被河南省中醫藥學會授予“河南省仲景學術傳承獎先進個人”;先后被評為宛城區“勞動模范、“宛城區名中醫”、“南陽市第三批名中醫”,被授予國醫名師 、中國好醫生、中國當代名醫等榮譽稱號。
榮譽的授予,是對劉國印躬身中醫藥臨床第一線,以高尚醫德、高超醫術服務人民的褒獎,也代表了廣大患者的心聲,在臨床診療中,劉國印善除腫瘤,尤其在食道癌,賁門癌,肺癌,胃癌,肝癌,肝囊腫,肝內血管瘤,腎臟腫瘤,骨髓癌,腦瘤,淋巴癌,再障型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乙肝,肝硬化腹水,胃病、結腸炎、糖尿病、乳腺病、淋巴結核等許多久治不愈甚至放棄治療的疑難雜癥、危重急癥患者,經他妙手回春,帶來了萬眾安康。例如,劉國印用中藥治療一位晚期肝衰竭患者,家屬將其墓地都買好了,經過劉國印運用溫中散寒之藥的對癥治療,兩個多月的時間恢復健康,去醫院復查時各項指標正常得連醫生都大吃一驚。這一治療“奇跡”一經傳開,瞬間引起廣泛關注。對于劉國印而言,這樣的治療“奇跡”經常發生。經其手而重獲新生者,難以計數。而奇跡背后,是他對醫技的奮力精進與安神定志的醫者仁心。
劉國印在中醫臨床科研、中藥創新藥物研發方面也成就斐然,“腸德康膠囊”“乙肝康膠囊”“銀屑歸元膠囊”“通心舒膠囊”“消炎抗瘤粉”“絡泉寶沖劑”等效果良好的中成藥,都是劉國印的研究發明。劉國印還在培元固本理論基礎上,研制出“劉氏培元固本丸”“活肺通竅丸”等中藥新品。他研制的抗腫瘤系列中藥有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發表的10余篇論文攬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及德國漢堡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疑難病學術研討會金獎;他先后被評為“南陽市名中醫”“河南省仲景學術傳承獎先進個人”,被評選為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西醫結合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方案。“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衛生健康模式,為做好新時代中醫藥工作指明方向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劉國印運用中醫藥對肺癌的研究,將中醫優勢與西醫優勢結合起來,為攻克癌癥等重大疫病和更多的疑難雜癥做出貢獻。
運用中醫藥對肺癌的臨床研究
一、中西醫結合、辯證辨病結合
肺癌的中醫治療,肺癌已成為目前人類因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國各大中城市,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已上升為首位。劉所長認為,對肺癌的認識中醫認為,以防為主,防重于治,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治療上應防治結合,祛邪同時不可過度傷正,也應結合現代腫瘤學的病因學,流行病學、診斷學、治療學、分子生物學等等,應用現代醫學的各種診察方法,充分了解現代醫學各種治療方法的利弊,中西醫結合辯證施治,才能在保護機體自身功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機體免疫力控制或消除腫瘤,明顯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使患者接受最佳的治療。關于肺癌的辨證治療方面,應辯證與辨病相結合。在肺癌的早期,患者常常出現無證可辨的情況,故應熟練應用現有的現代醫學手段,結合中醫四診合參精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提高中醫對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而中晚期肺癌患者,可以出現眾多的癥狀,往往虛實夾雜,故需對患者進行精確的辯證治療合理的飲食調節,將中醫辨證、辨病與飲食調節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扶正祛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并盡量減輕西醫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防止腫瘤的復發與轉移。
二、精確臨證分型,辯證施治
肺癌的中醫治療,在肺癌的治療過程,如何遣方用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瘤生長,縮小癌瘤,防止其復發、轉移。劉所長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肺癌在手術、放、化療治療過程中及中晚期患者體內陰陽氣血的變化規律,并結合肺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精確的辯證分型,在合理辯證分型的前提下,方能進行正確的遣方用藥。在治療上,劉所長主要選用以培元固本理論為核心,以養陰生津、清熱解毒、化痰軟堅,涼血止血,扶正健脾的藥物為主,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老年人患啦癌癥一般發展速度較慢,這主要與老年人血管老化有關,因癌細胞多附著于新生血管上才不斷增生,在臨床遣方用藥上,劉所長通過反復大膽臨床用藥中發現,把止血,扶正固本中藥靈活運用于治療癌癥方面,收到啦奇特療效,奇跡不斷出現,一例又一例癌癥患者相繼得到啦意想不到的康復,以肺癌患者為主,臨床病例:
例1;1995年6月南召縣錢溝的晚期肺癌患者陳尚玉,男;就診時69歲,當時在南陽市中心醫院確診為晚期肺癌,鱗狀細胞癌,胸腔淋巴結轉移,大量胸腔積液,住院半個月抽胸水七次,睡覺只能坐立休息,體溫38度左右,在萬般無奈的情況系,求劉所長診治,經過劉所長細心診斷,精確的運用中藥一周后并酌加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藥,癥狀竟奇跡般的好轉,通過近二個月的精心治療,患者竟奇跡般的得以康復。與1998年其外甥王強找劉所長說其舅父陳尚宇在此治療后,身體一直很好,病情未復發。
但由于年歲過高,身在農村營養不良,勞累過度,又患啦胰腺癌,加之經濟困難,放棄了治療楊光軍男53歲肺腺癌,右肺已手術切除,術后胸腔淋巴結轉移,胸腔積液,咳嗽,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不思飲食,西醫建議化療,化療一個療程不到,患者病情加重,中心醫院腫瘤科停止化療,后在其妹妹介紹,來求余診療,患者聲音沙啞,精神萎靡不振,胸悶氣短,胸疼嚴重,面色無華,口唇紫暗,舌苔白厚膩,舌質紫暗,脈沉細微無力,大小便不暢,證屬脾腎陽虛,脾虛生痰,痰濕淤阻肺巧,治以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固本培元,扶正祛邪,患者服用中草藥10天后,病情明顯得以改善,胸悶氣短咳嗽,胸痛,食欲不振不思飲食好轉,經在國濟門診治療2個月后,患者所有癥狀均已明顯好轉,患者自覺已恢復正常,不想再服用湯藥,余建議患者改服培元固本,扶正祛邪中成藥,可長期服用,至今已健康生存7年,可以正常參加勞動。
例2:胃癌肺轉移:
治驗
姓名:郭成堂 男 83歲首診時間:2019.3.21主訴:半胃癌切除術后肺轉移,咳嗽、痰多、胸悶短氣,腋下可觸及腫塊如蠶豆大。現病史:2015年發現胃癌后,于9月份在北京301醫院行胃下部切除術術后中西醫結合治療,每年復查2-3次。不間斷中藥治療。2019年初發現肺部轉移、淋巴結節轉移經河南省人民醫院靶向治療兩個療程后暫停治療,繼續尋求中醫治療。常身困乏力體倦不欲動,納差,咳嗽、痰多,咽喉不利。既往史:2001年曾突發腦梗,行頸動脈穿刺治療術,住院1月余,恢復良好,留左手下三指麻木無知覺、左腿行走得跛等中風后遺癥。常年服用同仁堂大活絡丹,每日三粒。及其它中藥湯劑。2011年診為高血壓、冠心病,持續服用治療胸痹中藥大蜜丸、水丸劑10余年。患前列腺炎10余年。
診斷診斷(病名與證型):胃癌、肺癌、淋巴癌、胸痹。治法通絡散結活血化瘀清熱化痰通利三焦培元固本;處方:黃芪60g當歸12g人參18g炒白術18g三七9g葶藶子9g膽南星9g天竺黃9g辛夷花18g炒蒼耳子6g杏仁9g薏苡仁60g油桂18g制附片36g(先煎)功勞葉9g來馬回9g馬燈草9g黃芩8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連30g川白芷9g熟地9g山藥9g山茱萸9g枸杞20g砂仁9g草豆蔻9g五味子9g炙甘草18g地榆炭30g桂枝9g海螵蛸9g煅瓦楞子9g公英9g麥30g扁蓄30g劉寄奴30g5付
煎服法及注意事項:
取水浸沒中藥一寸高,泡1小時,煎取。分溫日三服。
八診:2020.5.25,經某到人民醫院CT檢查報告,右上肺見結節影,最大層面大小約14X15mm周緣伴小結節影。
右下肺見片狀高密度影,其間似見鈣化灶。左下肺見類圓結節影伴鈣化。縱隔內見腫大淋巴結伴鈣化影食管壁厚,兩側胸腹無明顯增厚。診斷意見:右上肺結節:2020.03.07資料對比,明顯變小。右肺小結節。右下肺考慮感染性病變。食管壁厚。請結合臨床必要時建議進一步檢查。守上方辨證加減,已續服中藥湯劑100余劑。現面色紅潤,身體硬朗,堅持做家務,種菜地。獲得帶瘤生存高質量品質生活。
病案分析:
胃癌患者首傷胃腑。胃乃后天之本。人得胃氣者生。故固護胃氣須重點顧護。肺為嬌臟,它癌轉移往往首先犯肺與淋巴術后及化學療法大傷元氣,五臟六腑俱傷,故在治療中必須固本培元。得一分陽氣便得一份生機。所以,回陽升陽與果決殺伐,均須齊頭并舉。如此,方可固護正氣,以正勝邪。經過幾十年的臨床驗證及系統總結,劉所長把肺癌主要分為五種證型,即濕熱郁結型型、陰虛內熱型、氣陰兩虛型、氣滯血淤型,痰濕閉阻型,并在此治療思想的指導下,劉國印所長研制出了專治肺癌的純中藥制劑豁痰清肺丸,劉氏培元固本丸,標本兼顧,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獲得廣大患者的好評與信任。補腎健脾,扶正祛邪,化痰開淤,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止咳定喘,研制豁痰清肺丸,在鞏固治療預防癌腫復發時,可以長期服用,劉氏培元固本丸。
中醫對肺癌治療,在臨床上,或者因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導致脫發,干嘔氣惡心,或者因為邪毒痰濕蘊結體內,大都表現出脾胃功能失調所致的嘔吐、納呆、大便時干溏等癥狀、一方面,由于肺脾虛弱,不能進食,人體得不到水谷的滋養而正氣不足,氣短乏力,導致氣血經脈不通,引發癌痛,使肺癌出現癥狀加劇復發和轉移。
另一方面,由于脾胃功能虛弱,患者癥狀明顯,失去了對癌癥治療的信心,故劉國印所長在治療時往往首選調理脾胃,扶正祛邪的藥物進行治療,對氣虛痰淤的患者,用益氣養陰,化痰除濕,扶正祛邪的藥物進行治療,從而達到了既化痰除濕,又涼血止血,扶正祛邪的功效,能使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防止癌腫的復發和轉移,從而達到緩解癥狀,延長壽命,減少痛苦的目的。
針對肺癌中晚期患者,劉國印所長根據幾十年的臨床經驗,近30年來通過360例肺腫瘤中晚期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成功研制了扶正祛邪,祛邪而不傷正純正中醫治,標本兼治的方藥,可以達到部分臨床治愈,明顯緩解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振興南陽中醫事業獻計獻策
成為人大代表后,劉國印積極撰寫有關中醫中藥發展的提案,一直在為南陽中醫事業的發展振興獻計獻策。南陽作為醫圣張仲景故里,《傷寒雜病論》的發源地。一場疫情,仲景經方和中醫藥的作用發揮備受矚目,一代醫圣將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精湛醫術和憫人情懷凝于經方,融入民族血脈,穿越千載而歷久彌新。仲景文化,也成為南陽獨有的金字名片。劉國印是仲景文化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修醫德、行仁術,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告別不平凡的2021,迎接嶄新的2022,新年肇啟萬事可期;值此新年來臨之際,南陽匡濟中醫中藥研究所所長劉國印向全國人民拜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虎年大吉 幸福安康!向堅守一線“抗疫”的英雄們和健康衛士們致以誠摯的謝意和美好祝福!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