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線盈康一生志愿者:愿去時無懼,歸來無恙!
救死扶傷時,是你;
親情護理時,是你;
甘于奉獻時,是你!
“逆行”抗疫時,也是你。
一場持續2年多的抗疫長跑,海爾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旗下醫院始終陪伴助力。如今,疫情常態化成為新的挑戰,在這個前所未有的階段,盈康一生“醫患合一”的理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不能哭,因為護目鏡不能花
年初開始,盈康一生四川友誼醫院積極響應,承擔新冠疫情隔離酒店保障服務。作為護理團隊新兵的陰俊、廖陳萌,在護士長的帶領下,成為了兩名閉環管理工作者。
在一批集中隔離觀察的旅客中,有一對80多歲高齡的老夫妻,爺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就當陰俊、廖陳萌按照要求執行任務時,卻遭到了患者家屬的強硬的拒絕,婆婆甚至態度強橫地鎖上了門。
“你以為你們是誰?憑什么把我們帶走!”
遭遇不理解,陰俊、廖陳萌內心滿是委屈,眼淚一下子翻涌上來,“我不斷警告自已,不準哭,一定不能哭,因為護目鏡不能花。”但面對婆婆不理解、不配合的態度,她們有條不紊地繼續工作,與爺爺溝通治療方案,撫慰婆婆激動的情緒。
經過一次又一次心理疏導后,婆婆終于理解了:“好好好,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我就是害怕,我們已經80歲了,也不知道這次分開還能不能再見面了!”原來,婆婆心里不是抗拒治療,而是滿滿對爺爺的不舍與擔憂。好在經過一番勸導,爺爺接受了治療,且順利出院回家。再后來婆婆和爺爺輾轉聯系上了陰俊和廖陳萌,表達了歉意:“姑娘啊,為難你們了,謝謝你們當時的堅持和理解,謝謝!謝謝!”
“不遺漏一位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這是新冠肺炎救治必須堅持的原則。而正是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醫者,他們把生而為人就無法避免的恐懼和膽怯變成了救死扶傷的本能和直覺。這種精神,感染著、凈化著這支隊伍每一個后繼者。
親情和職責的兩難選擇
四月初的運城乍暖還寒,已經數不清第幾次了,岳蕾和同事們一起踏上了馳援疫區的征程。而這一次,她卻心懷對父親、對家人的愧疚。
原來,就在去臨猗執行緊急任務的前一天,父親突發腦梗。在親情和職責面前,岳蕾進退兩難。是家人給予了她堅定的支持。他們說:“蕾蕾,你去放心工作!家里有我們,一定要平安歸來!”
岳蕾是盈康一生運城第一醫院內鏡中心護士長。2022年元旦前后,新絳、永濟等多地先后檢測出陽性樣本,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做為醫務人員,岳蕾和她的同事們緊急投入了核酸采樣的篩查工作中。
在永濟進行核酸檢測時,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數九寒天。零下13度的街道上,等候檢測的人群排成了一條望不到頭的長龍。為了盡快完成采樣任務,岳蕾和隊員們穿戴好防護服,顧不上喝水、來不及吃飯,甚至連上廁的時間都沒有,從早上9點馬不停蹄地忙碌到凌晨1點,連續工作16個小時,終于完成了核酸采集任務。
“成千上萬次重復的動作,一次次維持秩序的呼喊,凍到紅腫僵硬的雙手,被寒風吹刮到麻木的臉,嚴密防護服里不斷流淌的熱汗,每一個隊員的體力都透支疲憊到了極限。”但所有人沒有退縮,更不輕言放棄。
當面臨兩難的選擇時,岳蕾想像父親說的那樣:舍小家為大家,到最危險的地方,是去保護更多的人!
有我們,您放心
“我是運城第一醫院血液凈化中心的護士,我叫劉瑛,目前在上海支援。”4月24日晚,盈康一生運城第一醫院接到上級部門統一部署:組建一支援滬血液透析醫療隊,馳援上海,緩解當地患者血透難的壓力。看到抗“疫”需求后,劉瑛和同樣在醫院上夜班的丈夫簡單溝通之后,毅然報名前往上海支援。
劉瑛所在的血液凈化中心,收治著需要長期透析的慢性病患者。自疫情在全國多點爆發后,很多尿毒癥患者因點對點醫院爆滿而沒辦法透析,隨時危及生命。劉瑛所在的科室主動承擔起為周邊區域病人透析的任務。
受疫情影響,原本每周透析三次的患者小王已經停透了一個星期,來院時已經全身浮腫,且出現了胸悶、氣憋等癥狀。護士長立即為小王安排了單時間段單區域透析,加班加點做完治療,結束時已經是凌晨2點半。在整個疫情期間,僅僅運城第一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就排了20多個班次為50多名病患進行了透析。“有我們,您放心”!援滬是隊員們義無反顧的選擇,劉瑛和隊員們信心十足,干勁兒十足。
2月份以來,國內多地疫情反復發生,警報一再被拉響。然而,再黑暗的夜晚也會有璀璨的星河。越是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輝,這光輝的締造者,正是一個個、一群群戰斗在抗“疫”路上的最美盈康一生志愿者——他們或援助核酸采集,或參與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診療,或承擔入境隔離酒店醫療保障工作,自愿留守,積極做好護理院的疫情防疫工作...... 疫情當前,每一個抗疫現場,都有盈康人的身影。
據統計,本輪疫情發生后,海爾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旗下各醫院迅速響應,積極投入到抗擊疫情保衛戰之中。截至5月5日,盈康一生旗下9家醫院抗疫志愿者共計4808人次,完成核酸采集超242萬人次。
鏗鏘一句,“有我們,您放心!”讓人破防。愿“疫”線所有的盈康人,去時無懼,歸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