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環保聯合會團體標準新聞發布會暨生態環境領域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動員在京舉辦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和國家有關部委文件精神,積極發揮行業組織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引領規范作用,規范環保市場秩序、引領行業健康發展,推動企業提高標準水平、推動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助力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近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中華環保聯合會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承辦的團體標準新聞發布會暨生態環境領域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動員于2022年8月5日在京舉辦,面向全國發布了《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末端治理效果綜合評價指南》《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與安全管理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準,面向生態環境領域開展了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的動員部署,推動企標“領跑者”制度在領域內的深入實施。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中國工程院侯立安院士、吳明紅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院長林翎,防化院研究員欒志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永亮,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張國寧等領導、院士、專家和編制組成員代表,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北京電視臺、科技日報、光明日報、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中國工業報、證券日報、法制日報、中國經營報、中國網、中國能源報等媒體代表,近百人全程參加會議(包括線上騰訊會議)并見證標準發布,會議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主持。據了解,主流媒體均在第一時間對會議發布的標準進行了專題報道,在全行業引發強烈反響,截止日前獲逾百萬人次關注。
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作了致辭和總結講話。孫曉華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生態環境治理下,我國的生態產品建設呈現出長遠性、系統性、科學性發展態勢。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的優劣,對人們來說最直觀的是天空,最敏感的是空氣。在生態產品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這個過程當中,不可忽視的就是如何進一步標準化的問題,加強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化戰略是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在國務院下發的文件當中,非常明確,在標準制定主體上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聯合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供市場自愿選用,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
我們發布的兩項團體標準,一項關于治理效果綜合評價,一項關于治理設施運營維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孫曉華指出,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既要看過程、注重實效、更要觀長效。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有了團體標準,還需要進行很好的實施。同時要開展生態環境領域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規范環保市場秩序,修訂行業標準,影響行業發展,在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孫曉華呼吁,特別是對于世界大變局下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和美麗世界這些重大的使命,我們應繼續努力凝聚蓬勃力量,齊心協力補短板,構建生態環境領域團體標準新格局,共同推動我國新型標準化體系建設,奮力譜寫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會上,謝玉紅宣讀了標準公告。期間指出,《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末端治理效果綜合評價指南》《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與安全管理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準歷時近2年精心“打磨”,面向全國首次發布并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發行,自2022年8月5日正式生效,歡迎社會各界積極采信標準。
會上,標準執筆負責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新民針對《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末端治理效果綜合評價指南》(T/ACEF 035—2022)的起草背景、編制工作情況、亮點做了簡要說明,同時對標準進行了簡要解讀。
會上,標準執筆人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潘赟針對《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與安全管理技術規程》(T/ACEF 036—2022)的起草背景、編制工作情況、亮點做了簡要說明,同時對標準進行了簡要解讀。
期間,領導、院士、專家與媒體記者就團體標準在加強PM2.5與臭氧污染協同控制、推動企業提高治理水平,規范環保市場秩序、樹立行業標桿和“領跑者”企業,助力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等內容展開了標準點評和深入交流,現場氣氛熱烈。
會上,楊朝飛點評時表示,“一個階段的環保人就解決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不太贊成在污染治理方面進行‘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展’。最早環保人主要面對的是降塵問題,后來是PM10和二氧化硫問題,2012年又把PM2.5加上了。但隨著臭氧不降反升,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成為當前階段治理重點。”近年來,環保產業異軍突起,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行業企業魚龍混雜、技術水平差異比較大;運營管理、施工建設存在問題較多,影響治理效果;多地重設施建設,輕運營維護和監督。而兩個團體標準針對的正是污染治理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夠加快在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減排方面的標準制定。
會上,侯立安點評時表示,“標準是話語權,是核心的競爭力,實際上又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包括硬實力的綜合體驗。也是我們在這個行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我感覺這兩個標準編制的非常好,一個圍繞著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PM2.5的問題剛剛有所緩解,臭氧的問題又凸出來,恰恰跟VOCs有很大的關系。”
會上,吳明紅點評時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國對于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物末端治理效果綜合評價,確實還沒有明確的標準或者說指南。此外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物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也沒有明確的執行標準。因此對于從事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工作的行業人員來看,今天制定的這兩個標準特別的必要。”
會上,柴發合點評時表示,“兩項標準的發布、應用,以及不斷的提升,將會為“十四五”乃至未來的大氣污染防治以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工作都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對于形成有效的VOCs減排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能夠提供非常好的基礎。”
隨后,林翎、欒志強、馬永亮、張國寧等權威專家逐一進行了點評,一致認為兩項標準發布實施后,有效填補了揮發性有機物末端治理設施效果評價、運行維護及安全管理領域的標準空白,將以“星火燎原”之勢,帶動全國推進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行業工藝和污染治理技術的進步,同時為優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模式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助力提高我國對揮發性有機物精細化管理水平。
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院長林翎針對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進行了宣貫介紹。她指出,企標“領跑者”制度是2018年由國務院委托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來推行的,旨在通過高水平標準引領,增加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鼓勵性政策。在2019年時我們提請在各個領域做一個“領跑者”的標準,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領跑者”重點領域從100個領域到2021年的202個領域,到今年是240個領域,范圍已經基本上全覆蓋,包括環保領域。我們開展“領跑者”評價工作需要經過“領跑者”評價標準制定、評估方案編寫、專家評估比選、“領跑者”榜單發布、事后監督抽查等五個主要步驟,產品和服務都可以做“領跑者”。做“領跑者”的一個標準,就是要把標桿先做出來,今天看到中華環保聯合會在VOCs監測與治理領域已經提請了11個產品的“領跑者”評價標準。截止到2021年,我們已經發布了500多個“領跑者”標準,381類產品,評出867家企業的1231個標準進入領跑者榜單。最后總結表示,參與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有利于打造企業的品牌,希望通過領跑者制度的實施,從標準的領跑到產品的領跑,到企業的領跑,最后實現品牌的領跑。
隨后,謝玉紅主持時表示,中華環保聯合會也將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積極謀劃“領跑者”團體標準研制和“領跑者”評估等系列工作的開展。歡迎生態環境領域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上下游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該項工作,共同營造“生產看領跑、消費選領跑”的良好市場氛圍。
會上,舉行了媒體提問環節。各家媒體記者提問踴躍。有關負責人就媒體關心的當前經濟、環境和發展等形勢下兩項標準如何能促經濟、如何能促發展、如何能促就業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與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張國寧,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助理兼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克食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在重點行業VOCs生態環境標準培訓的合作基礎上,雙方將在水氣固等污染防治領域的標準制訂、課題研究、人才培養、行業指導、企業服務和產業賦能等方面加強合作,發揮雙方資源和技術優勢,促進更多社會服務落地,幫助地方和企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會議還舉行了《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末端治理效果綜合評價指南》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與安全管理技術規程》團體標準編制組授牌儀式。孫曉華、楊朝飛、柴發合三位領導向兩項團體標準的部分編寫單位和編寫人員進行授牌頒證。
參加現場會議的還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所副所長高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解強、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王亙、山東建筑大學教授張桂芹和編制組成員代表、以及特邀企業代表。同時,業界近萬人次通過《尚云環境》《環保在線》《VOCs前沿》等網絡直播平臺進行了收看。
本次會議的圓滿召開和今天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離不開各位領導、院士、專家、企業和媒體代表等同仁們以及全體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和辛苦付出,借此也要感謝北京尚云環境有限公司團隊為會議提供的現場直播支持。
據統計了解,截止日前,中華環保聯合會已立項163項團體標準,已發布34項,已備案11項VOCs監測與治理領域的“領跑者”評價團體標準。標準涉及的領域涵蓋了雙碳、水、氣、土壤、固危廢等方面,標準體系結構日趨完善。聯合會將繼續整合優勢資源,深化交流合作,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的團體標準制修訂和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助力行業和企業在新發展格局下,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美麗世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