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通經絡防百病?醫生提醒:有3種特殊情況的人,千萬別亂艾灸
我國的中醫源遠流長,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治療疾病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也發現了許多西藥所不能代替的治療方法,比如艾灸,但是現在人對于艾灸卻并不是很了解,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比如有些人認為無論患了什么樣的疾病,都能夠通過艾灸緩解病情。
其實艾灸并不能夠包治百病,主要是通過艾絨燃燒時產生的熱度,對人體穴位和病灶進行熱灸,通過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是因為艾草具有溫經以及祛濕和散寒的功效,藥力也是向下和向內的,有些疾病是不可以通過艾灸進行治療的,如果盲目的進行治療,甚至有可能使疾病變得更加嚴重。
哪幾種情況不能艾灸?
1、 外感傷寒
其實早在東漢末年,張仲景就發現了艾灸不能夠治療外感傷寒的事實。事實證明,如果得了熱感冒,出現了口渴、不怕冷、會出汗,但是卻仍然會發燒的癥狀,一般不能夠選擇艾灸。
如果盲目的艾灸,則有可能會使人出現臉色發黃的癥狀,雖然通過艾灸確實出了汗,但是疾病卻并不會好,因為從火發出來的汗和用藥發出的汗是完全不同的,用火烤出來的汗,出來的只是津液,病邪并沒有因此消失,只會使皮膚因為失去水分而發黃。
如果津液喪失得太多,大腦的正常運行還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驚厥和癲癇,如果筋骨得不到滋潤,還會出現腿抽筋的現象,因此患了熱感冒不能夠艾灸。
2、 腸胃濕熱
傷寒論中也有關于艾灸的記載,中心思想是腸胃有熱者不適合進行艾灸。如果腸胃有熱,大多數患者會出現煩躁以及口干舌燥的癥狀,這是因為體內缺少津液導致的,需要及時補充精液,如果這個時候采取艾灸,則會耗損腸胃的津液,使腸胃缺水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最終則會出現便秘以及小便不暢等癥狀,而且尿液的顏色還會發黃。
3、 血虛的人
傷寒論當中有記載,血虛的人也不可以隨意進行艾灸。血虛在中醫當中表現為微脈,微脈的人大多存在血虛,也就是貧血的情況,如果盲目地進行艾灸,就會使血液向血脈中流動,本來就缺血,把血液趕到血脈當中后,筋骨得到的血液將會越來越少。促使血虛的地方更虛,不需要過多血液的地方,卻出現了血液供應量過多的情況,久而久之則會使氣血循環變得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