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旅游景區如何堅守與突圍——奮進新征程看陜旅諸葛古鎮如何“危中尋機”
在整體旅游行業遭受疫情反復化、常態化影響而變數陡增的大環境下,旅游景區如何憑借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走出危局、擺脫困局、開創新局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現實難題。為持續提供穩定、可靠、長遠的經營發展保障,以及逐步依靠政策的“真金白銀”而實現“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的長期目標,旅游景區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旅游經濟發展態勢上行的高光時刻,到顆粒無收、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慘淡境象,也只是疫情三年重創之下顯現的冰山一角。在嚴峻的形勢面前,諸多旅游景區沒有聽天由命,沒有消極等待,沒有“躺平”放棄,而是積極自救,逆勢突圍。
一、“活動搭臺,文化唱戲”拉動引流本地消費圈。
旅游景區想要做到“游客引進來,品牌走出去”,必須契合本地生活圈消費需求,不斷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游客體驗、開發旅游新業態,通過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的旅游產品,舉辦節慶化、人文化、潮流化的品牌活動,用以豐富供給體系,延長產業鏈。在此方面,陜旅諸葛古鎮靶向切準“夜經濟”脈搏,以休閑夜游聚集人氣,順應夜游發展潮流,著力營造豐富多彩的“夜間打開”方式,打造“線上+線下”“白天+黑夜”“惠民+利企”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縱深推進夜宴、夜游、夜演、夜娛、夜購、夜宿等超多“夜”態。不僅讓當地居民享受近在咫尺的“詩和遠方”,還促使景區旅游市場隨之漸入佳境。
二、放水養魚,筑巢引鳳,一體化推進“文旅商”融合發展。
疫情沖擊之下,旅游景區唯有在逆境中高度統籌疫情防控和市場營銷,對內利用惠民活動抓好本地生活圈,對外積極拓客引流,挖掘市場潛力,深耕新媒體,并利用數字化項目提升消費品質,不斷精準施策、苦練內功、積蓄力量,才能實現復蘇般強勢“逆襲”。如果說文化底蘊深厚的項目板塊和精彩紛呈的文旅惠民活動還不足以打動更多游客,那么,重大游藝項目引入、新興消費場景打造、數字化轉型則是旅游業態提質增效和迭代升級上最好的“金字招牌”,更是旅游行業探索新發展路徑的曲中之意和必由之路。
據悉,陜旅諸葛古鎮即將投入運營的360極限飛球項目“秦嶺?翱翔”即將投入運營,該項目是景區“多元融合、科技創新、全產業鏈發展”戰略規劃的關鍵一環,是“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的多元發展,為游客提供“文化內涵+科技創新+互動娛樂”的新型游覽體驗。景區在建項目大型游樂園總投資約1億元,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建成落地后將成為陜南地區的“文旅新地標”,也將構建陜南文旅消費新格局。
三、另起爐灶,另辟蹊徑,讓“非遺”項目“景”上添花。
隨著國家“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和傳承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一系列生動的“非遺”傳承實踐為旅游事業的振興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一業興而百業旺”,諸多旅游景區順勢而為,不斷提升非遺保護水平,續寫創新性保護傳承、多樣化融入生活的新篇章,將非遺項目產業策劃、業態創新、商業運營有機聯動。深挖“非遺”項目文化價值,推動“非遺”落地生根、安家落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陜旅諸葛古鎮得天獨厚的“三國文化”“諸葛文化”資源稟賦與“非遺” 項目“珠聯璧合”。非遺產品以內容研發、生產、傳播、交易為一體的營銷宣傳模式,為激發游客消費力、拓展文化新載體、營造游覽新體驗提供了現實可能性,促使景區真正成為陜南非遺傳承新的展示窗口。
面朝大海,向“新”而行。陜旅諸葛古鎮“夜經濟”逐漸升溫復蘇,諸葛水城各項旅游數據再創歷史新高,“秦嶺?翱翔”項目投入運營,諸葛古鎮水陸兩棲游樂場順利開工......景區一次次成功讓“寒冬”變“逆襲”、化風險為機遇的華麗轉身,正是陜旅諸葛古鎮逆勢而上、破局逆襲突圍路上的最好印證。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除了努力找尋文旅融合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最強契合點,旅游景區都應精耕細作、砥礪前行,不斷探索“旅游+”高效融合發展之路,打造同業及異業聯盟,實現客源“共享”和商機“串聯”,并進一步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載體,滿足不同領域客群的體驗需求,著力打造開放、包容、活力、時尚的文化品牌。以文旅融合協同發展、打造多元化消費新場景、營造四時旅游目的地為宗旨,在旅游全域化、高品質化和高代入感的征程上旌旗獵獵,步履鏗鏘,重裝上陣,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