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國際連云港產業園獲逾百家機構調研
10月13日,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國際(600500.SH)在中化連云港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辦投資者調研活動。24家投資機構的30名代表實地調研園區運營及項目投產情況,并就公司50億元定增項目及戰略項目進展情況,與中化國際高管進行交流。另有114家機構的152名代表在線參與。
本次調研機構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地方平臺資金、國企及下屬投資平臺、公(私)募機構、保險機構、 Qfii機構、賣方分析師等。中化國際首席財務官秦晉克、副總經理周穎華、董事會秘書柯希霆等高管出席活動。
中化連云港循環經濟產業園位于連云港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是中化國際"十四五"規劃中" 1+N"產業基地布局的核心,一期規劃了環氧樹脂、促進劑、芳烴、環氧丙烷、電子化學品等五大產品線,對于公司打造一體化產業鏈和化工新材料集群具有戰略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產業園內的碳三項目是中化國際構建新材料全產業鏈、實現產業轉型和戰略落地的核心布局,其中一期總投資 139.13億元,包括年產60萬噸PDH(丙烷脫氫)、65萬噸苯酚丙酮、24萬噸雙酚A、40萬噸PO(環氧丙烷)和15萬噸ECH(環氧氯丙烷)生產裝置及相關公輔工程設施,另包括18萬噸環氧樹脂等新增項目。
碳三產業鏈指由丙烷衍生的一系列化工新材料項目。中化國際碳三項目重點規劃 PDH及下游高性能材料產業,著力發展高技術門檻、高附加值產品,構建上下游一體化、差異化優勢顯著的功能性材料產品樹。項目建成后將打造國內唯一的PDH-酚酮-雙酚A以及綜合利用氫氣發展環氧丙烷和環氧氯丙烷的產品鏈。
據中化國際高管介紹,雖然國內新建 PDH項目眾多,但多數項目配套聚丙烯、丙烯酸等下游產品。中化國際碳三一期項目則重點布局全球配套最全、最具競爭力的丙烯-環氧樹脂產業,協同布局丙烯-PO、丙烯-酚酮-雙酚A等產業,在產品鏈、一體化、下游布局等方面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碳三一期項目采用創新的綠色低碳循環工藝和技術,實現副產氫的"氫"資源高效增值利用、副產鹽的"鈉"資源充分循環利用。例如,60萬噸PDH副產2.76億Nm3氫氣高效利用,較作為燃料利用可提升經濟效益2.5億元;環氧樹脂項目采用中化國際獨有的、列入國家清潔生產示范名錄的"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技術",將環氧樹脂副產鹽回用于燒堿裝置,實現鈉元素系統內"從燒堿到副產鹽,再從副產鹽到燒堿"的充分循環利用。
在成本方面,憑借原料自我配套、綠色生產工藝、產能規模效應、一體化布局等優勢,中化國際碳三一期項目也可實現綜合成本的降低。
目前,碳三一期項目公輔工程已投入使用, 15萬噸環氧氯丙烷聯合裝置與18萬噸環氧樹脂裝置已建成投產,苯酚丙酮、雙酚A、PDH等項目建設進入沖刺階段,預計今年年內陸續中交或試生產。
其中, 15萬噸環氧氯丙烷裝置采用中化國際自主研發并實現全球首套產業化的雙氧水直接氧化法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具備顯著的清潔生產和綜合競爭優勢,可大幅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
對于項目的收益預測,秦晉克表示,碳三產業一期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年均營業收入 110.11億元、年均利潤總額17.15億元,并將為公司帶來超過12億元的增量歸母凈利潤。這不僅能夠大幅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和股東回報水平,在市值提升過程中,也將拉動ROE、現金流等核心指標表現。
今年 3月,中化國際披露50億元定增預案,碳三產業一期項目正是定增募集資金的主要投用方向。目前,該筆定增已獲得證監會批文,碳三項目即將迎來新一輪"資本加持"。這將進一步加速公司化工新材料業務轉型的戰略步伐,增強公司業績預期的確定性。
隨著項目建設的不斷推進,碳三一期項目獲得不少投資機構的看好。今年 8月,國海證券發布研報稱,該項目落地將顯著提升中化國際業績水平,推動公司成為全球領先的環氧樹脂龍頭企業。國泰君安也認為該項目核心產品的綠色工藝極具競爭優勢。
秦晉克稱,未來公司將持續打造技術領先、一體化優勢明顯的連云港循環經濟產業園,依托關鍵技術突破和高效循環經濟,進一步豐富碳三、碳四下游產業鏈,在連云港基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