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戰拉開序幕,500萬人擠破頭,如何成功突圍?
近日,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戰,又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根據最新消息,2023全國考研的報名工作已于近日正式啟動。10月5日至25日,考生可登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報名平臺”進行網上報名。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大學生涌入社會,本科學歷已經不占據任何優勢,再加上社會就業環境不理想,工作競爭壓力比較大。很多大學生擔心畢業后就業不理想,只好提升學歷,讓自己更有優勢與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人都選擇考研深造,“考研熱”逐漸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7年,考研人數突破了200萬,2020年,人數達到了341萬, 2021年,又在2020年的基礎上直接增加了36萬人,達到377萬人。而2022年,考研人數直接突破400萬人,達到了457萬人,是2017年的2倍還多。
考研人數的節節攀升,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白熱化的競爭與“內卷”。2022年參加考研的四百多萬人數中,有三百多萬人沒有上岸,成為了陪跑大軍,里面不乏一些二戰三戰的考生。
2023年考研形勢分析
那么,2023年的考研形勢究竟如何呢?
總體來看,今年的考研形勢仍不容樂觀。從人數上看,據相關機構預測,2023年的考研人數大概會增長70多萬人,有望達到520萬人的歷史新高。按照往年的招錄比例,可能將會有400萬人不能上岸,因此考試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而部分院校的考研縮招,讓考研難度再次升級。從多所高校公布的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來看,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等很多重點大學均縮減了招生計劃。其中,中山大學縮減幅度最高,達到史無前例的600人,山東大學全日制碩士計劃縮減200人,南京大學縮招100人,華中農業大學縮招了90人……
如果說縮招已經讓考研黨心力交瘁,那么專業停招才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自2022年始就有多所高校發布公告,停招研究生階段部分專業,其中不乏一些985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2023年開始停招法學學術學位、新聞傳播學學術學位的碩士研究生;
南開大學暫停招收全日制工商管理、全日制會計、全日制圖書情報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電子信息專業取消了微納系統集成方向的招生……
“逆向考研”走紅,名校生扎堆考雙非
在考研競爭壓力的迫使下,“逆向考研”成為近年來的一大現象。傳統的考研一般是往更好的學校考,而逆向考研是指大學生從“985”、“211”重點院校進入“雙非”普通院校讀研。目前,越來越多考研黨退而求其次,報考雙非院校,期望能用較低的分數上岸。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名人數,較去年增長幅度只有4.3%,而深圳大學報名人數增長率達到了41.7%。重慶理工、長江大學等雙非院校,報名人數增長幅度超過了50%。
名校生的“逆向考研”,讓考研這個修羅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了,可憐的普通本科學子,不僅需要和自己一樣“等級”的學生競爭,還需要和那些名校生競爭,成功的可能性更低了。
考研“卷上天”,如何突圍?
面對“卷上天”的考研,學子們該如何突圍呢?其實,與其拼命“死磕”,不如轉換一個賽道,尋找更多可能性,比如出國讀研。
相比考研逆襲,留學申請逆襲往往更容易。和國內考研“不成功便成仁”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同,準留學生們一次可以申報多所學校,并且能根據自身情況對所申學校進行難度梯度的劃分,不僅能保證申請的成功率,又能為心中夢想的學校發起沖刺。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雙非的同學拿到了世界各地名校的offer,很多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牛校。
從時間成本來看,在國內讀研,一般要兩到三年,在海外,學制相對來說更短,大多為1-2年,以英國留學為例,研究生課程多為一年制,時間成本是非常低的,相比同齡人來說,可以更早地進入職場,積累更多工作經驗。
此外,海外高校也非常注重課程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以英國高校為例,英國學校重視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通過在校內進行短期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習,而后通過學校引薦可以進入一些大公司實習,為未來職場發展打好基礎。
目前,英國、美國、加拿大等教育大國2023年的入學申請正在火熱進行中。想了解更多的朋友,歡迎咨詢僑外海外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