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深海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合作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2022年11月1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前海創投孵化器有限公司承辦,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恒裕前海金融中心、深圳前海海創孵化器有限公司聯合協辦的:“2022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系列活動”在恒裕前海金融中心拉開帷幕。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林肇武,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明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長胡振宇博士,深圳海洋融創研究院院長雷宇,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基金投資副總裁經緯,恒裕前海金融中心總監王鑫源,前海創投孵化器合伙人何婧等領導、海洋領域專家學者、涉海企業企業家、投資機構代表近50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林肇武在致辭中表示,由深圳市科協主辦的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已經成為碰撞思想、交流智識的平臺,更是引領深海科技前沿、催生產業創新的平臺。希望產學研資用各界充分發揮深圳區位優勢,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協作提升深圳海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共同推動深圳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
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明星在致辭中表示,研究院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深圳市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的號召,把山東大學的海洋產業優勢教育與科技資源引入深圳,打造服務山東、服務粵港澳的一流產學研創新基地,努力發展成為立足大灣區、面向全世界的高水平綜合性平臺。
裕前海金融中心總監王鑫源表示,前海是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和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國際性、創新性、引領性特色鮮明,具備支撐海洋產業發展的天時地利條件。恒裕前海金融中心憑借優越的綜合實力不斷賦能海洋產業龍頭企業,加速推動海洋產業創新發展,助力前海打造成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區。
“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作為“2022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系列活動”首場活動,圍繞海洋產業融合發展、海洋科技協同創新、海洋產業投資策略等專題開展討論,共商粵港澳?灣區海洋發展新思路、新策略、新路徑,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洋發展建言獻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論壇中,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長胡振宇博士在“深圳海洋經濟創新現狀和前景”的主題演講中指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氣候已成。但海洋科研力量薄弱,海洋人才缺口大,支撐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平臺不足,嚴重制約了深圳海洋創新元素的聚集。建議在未來工作中,突出重點,實現海洋經濟跨越發展;對標國際,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綠色發展,凸顯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整合資源,提升海洋綜合管理能力;放眼世界,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
山東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授,海洋工程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李世振針詳細介紹了高端液壓元件、電液控制理論及其技術在重大海洋工程裝備及工業機械中的應用,結合多種新型液壓機械裝備案例,展現山東大學海洋工程與機電裝備團隊在高壓大排量伺服插裝閥、高壓大排量軸向柱塞泵、波浪升沉補償器、海浪能發電裝置、水下機器人等海工裝備關鍵科學問題及技術的研究與突破。
深圳海洋融創研究院院長雷宇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模式與策略》為主題進行分享,從需求甄別與分析、盡職調查及技術評估評價、高價值專利的識別、項目的商業策劃及談判、融資渠道與金融工具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剖析了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途徑。他指出,經略海洋、發展藍色經濟和維護國家安全,都離不開海洋科技產業發展,通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路徑手段,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推動海洋產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政產學研資參與各方的合作共贏。
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基金投資副總裁經緯在題為《海洋經濟產業投資》的分享中指出,建設海洋強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創新對海洋產業經濟拉動仍有不足,海洋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仍需優化升級。建議增強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從“造外殼”走向“做大腦”,從集成創新邁向自主創新,發掘科研機構、高校以及國外技術團隊技術成果孵化及產業化機會,助推裝備制造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助力海洋產業升級。
本次“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作為“2022深海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舉辦“海洋經濟與碳中和融合發展論壇”、“海洋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和發展論壇”等活動,與會專家學者將從藍碳經濟、海洋生物醫藥等角度出發,進一步探析海洋經濟發展前景。未來,前海創投孵化器將發揮凝聚各方資源,做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篇文章,促進產學研聯合,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推進相關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