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2018,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老中醫黃德基 武漢肺炎疫情啟示錄

2022-12-21 16:54   來源: 大眾時報網

半部傷寒創奇跡 一部傷寒待來春

最近,通過各種渠道,終于弄清了西醫對危重癥病人的搶救流程一般是以下四個步驟:

高壓氧治療;

不行就上無創呼吸機;

如果無創呼吸機兩個小時無效就要插管;

如果有條件,就上ECMO(人工心肺機)。

插管手術在平常情況下不算什么大手術,但是面對這次的新冠狀病毒卻是一個高風險的手術。插管之后,患者還有呼吸就會24小時不間斷的的噴射出新冠狀病毒氣溶膠來,使整個房間的空氣被污染。所以這種高風險,高暴露的操作必須嚴格控制,所有醫護人員必須穿上最高強度、最高效的防護服。做到與房間的空氣完全隔離,才能正常工作,否則就會中槍。給患者上ECMO(人工心肺機)風險也是絲毫不減的,搶救回來的成功率也不樂觀!

解剖結果出來了:嬌嫩的肺變成硬質,肺水腫及透明膜形成。雙側肺部呈現了彌漫性肺泡損傷,伴細胞纖維粘液樣滲出物。

中醫把清稀如水狀的體液稱為飲,把粘稠的液體稱為痰,合起來叫痰飲,又有“痰生怪病”之說,痰又分為:寒痰、熱痰、風痰、全身的痰和局部潴留的痰。張仲景不但提出了五腑水飲的證候。還指出四種飲病的治方:

水在心:心下堅筑,短氣惡水不欲飲

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

水在脾:少氣身重

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

水在腎:心下悸

痰飲又分為四種: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后水流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出汗,身體痛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形成疾飲病的原因:

體質關系,先天陽虛或后天傷陽,陽虛之體而暴飲,飲水過多,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不能把飲水及時氣化分佈出去,而形成痰飲之病。

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煎炒厚味,大魚大肉,營養過度造成運化失職致痰飲之病,飲酒過度,酒生濕熱,濕熱傷脾,濕邪不化聚而飲。

情緒失常,過度緊張,焦慮傷脾,經常生氣致氣郁傷肝,過度的憂愁悲傷則傷肺,過度的操勞、勞累傷心,肺氣受傷,肺的輸布功能受阻。水不能輸布氣化,停留為飲。氣郁傷肝,肝郁犯土,也能傷脾,脾失健運也能聚濕成飲,所以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都能影響身體的各種功能失調,所以“寧靜以致遠,知足常樂”,一個健康的心態才是第一養生之道。

房事傷腎,縱欲過度,腎精虧損太多,腎傷則腎氣不足,造成陽虛。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濕造成水濕久停,聚而生飲,故而臨床上眼皮腫、腳踝腫的病人很常見。

總而言之,無論哪種器官受損,都會引起元氣不足,元氣不足是最容易引發陽虛,陽氣虛則對水的氣化功能不調,也就是西醫說的水液代謝功能失調,電解質紊亂。宋.《圣濟總錄》中說:“三焦閉塞,則飲停滯,不能宜行,聚成痰飲”。清.陳修園先生也說過:“痰飲病源皆水也”。內經云:“三焦經,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設三焦失職,因之聚成痰飲”。故脾陽不足,腎陽不足,三焦不利是形成痰飲的主要原因。內經又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水精四布,五經并行,通調水道,下輸于膀胱,氣化則出矣”。故溯本求源,陽虛才是產生痰飲的根本病機,所以前人又把脾陽虛所致的飲病又叫“外飲”,把腎陽虛所致的疾病叫“內飲”,故腎陽虛所致的病比脾陽虛所致的病更為沉重。

此次武漢發作的肺瘟患者均有氣不夠用,喘促之象仍是傷了腎陽造成腎不納氣的虛喘,不思飲食乃是脾陽受損傷了,總之武漢肺瘟的根源就是陽虛,在治療各個階段都要注意扶陽氣。治療痰飲癥的方法仍依靠張仲景之法:溫藥和之,溫助脾陽,和利三焦,加強機體氣化功能。

治痰飲癥主方:“苓桂術甘湯”.魏念庭《金匱要略本義》曰:“主之以苓桂術甘湯,燥土升陽,導水補胃、化痰驅飲之第一法也。”胃冷則痰生,胃暖則痰消,脾濕飲留,脾燥則飲去也,可以用此方之大義,用之諸飲,亦無不行也。此法又為利小便,而不傷于強迫其小便,亦為第一法也。《金匱要略心典》曰:“痰飲,陰邪也,為有形,以形得虛則滿,以陰冒陽則眩(頭暈)”。苓、桂、術、甘溫中去濕,治痰飲之良劑,是即所謂溫藥也。蓋痰飲為結邪,溫則揚散,內屬脾胃,溫則能運耳。

懸飲----“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患者右脅或左脅有水飲內停,故患者只能倚息(積水在左側,就只能左側在下面,側臥稍微舒服一點。)咳嗽,大力吐出痰時,停水的地方就引起疼痛,可伴有氣短、口干不欲多飲的癥狀,肋部隱痛,或者有輕度發燒癥狀,舌苔可見白膩脈像多沉弦。治法:攻逐水飲《金匱要略》十棗湯,由于蕪花、甘遂均是毒藥,成都中醫藥大學的陳治恒教授把它變成“變通十棗湯”效果確實不錯。焦樹德老前輩又獨創源堤歸壑湯效果也很獨特。

溢飲----水流在四肢,由“當汗出而汗不出”,引起,故四肢浮腫,無汗,肢體沉重,怠倦或酸沉疼痛,或有咳嗽、氣喘,脈象浮數或浮弦。治法以發汗為主。《金匱要略》大.小青龍湯主治,后世有《醫醇噴義》桂苓神術湯療效也很確切。

支飲-----飲邪積于心下,積之不去,支撐于胸隔之間,使人胸隔滿悶,咳嗽、氣逆,因呼吸困難取坐位或半坐位(倚息),其面部像浮腫一樣,小便少口渴而不欲多飲,舌苔可見白膩脈多沉緊而弦,《金匱要略》提出很多治療方法: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澤瀉湯、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木防己湯、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還有后世《醫醇噴義》提出了桑蘇桂苓飲。總而言之痰飲的治療方法都是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采用的辨證施治,在《類證治裁》一書中指出,外飲治脾,內飲治腎,氣壅者汗之,嗆咳者平之,濁逆者溫之,陽微者和之,濕滯者逐之,支結入絡者通之,在《醫學三字經》一書中指出:水氣上逆,得陽煎熬則稠而成痰,得陰凝聚則稀而成飲,然水歸于腎,而受制于脾,治者必以腎脾為主。

由此可見。歷代歷朝的中醫先賢在治療這次武漢暴發的疫病---“痰飲”,早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遺憾的是,這次疫情并沒有發揮完全發揮他們的作用,附子祛臟腑沉寒,大補陽氣之不足溫暖脾胃,歷來是中醫救治危急重癥的法寶。不準用附片就嚴重束縛中醫的手腳,張仲景就是用附片的高手。在“傷寒”,“金匱”70多方都是就是用生附片一枚被八片、、、相當于現在制附片的40克-60克。用附片既可祛內寒也可以驅外寒,寒傷于內,陽氣就會受損,各種身體機能就會受損,心、肝、脾、肺、腎都不能正常工作。氣化功能受損,寒濕快速轉化為痰飲。附片乃是散寒除濕消除痰飲的第一良藥,吳佩衡老先生也把它列為十大主帥之首,這次主帥都沒有出馬,中醫就打贏了這場戰爭,真是令人遺憾。如果主帥出馬,肯定能大放異彩,提高中醫的救治水平,縮短時間,要挽救多少人的生命,挽救國家多少損失呀!

最近看到中央臺戰疫特別報導“向陽而生的力量”記錄了中日友好醫院重癥醫學科李濤團隊,為了搶救一個吳某某(四十來歲)實施人工心肺機的報導,吳某某胸悶、胸痛、心臟內的血管全封閉了,隨時都有可能死亡。“保全心臟就能保全生命”。在大家眼里,這次冠狀病毒好像只是累及肺部,不會累及其他器官,實際不然。這次的新冠肺炎不僅累及肺,還要累及心臟極易形成心力衰竭。所以李濤說:“心肺本是一家,保全心臟,就是保全生命”。這是從臨床實踐中得出的金玉良言啊!這也驗證了了中醫的整體觀。他和他的團隊冒著生命危險,經過了三次的重大行動,才挽救回患者的生命,是多么可貴的獻身精神啊,正是有像李濤這樣奮不顧身的白衣勇士才使我們的民族轉危為安,戰勝這次武漢新冠狀病毒肺炎!

心情平靜下來以后,閉目暝思,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大的瘟疫就經歷了360多次,這些古代的先人他們是如何戰勝瘟疫的呢?扁鵲保命三法:第一灼艾,第二丹藥,第三附片。第一灼艾現在轉化為針灸,第二丹藥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不見蹤影,不過在民間,中醫仍保存有極少數的祖傳丹藥,第三附片呢?扁鵲時代早已過去,當時的人怎么用附片保命難以考證,不過幸好漢代出了個張仲景,他把前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傷寒論》。怎么使用附片成了我們了解當時中醫情況的有力依據.當時的中醫仍然把附片當做救命的寶貝,不信你翻開《傷寒論》看一看,傷寒論中有113個藥方,其中用到附片的就達31方,而且都是用在病勢危急時救命,而且是生附片。到了清朝,出了傷寒大鄭欽安(1824年-1911年),他一生研讀了易經,周易、傷寒論等諸多經典名著。醫理醫術為近代之冠。著有《醫理真傳》《醫法園通》《傷寒恒論》一三部著作流傳于世,他深得了張仲景立方垂法之義,善用大辛熱的肉桂、干姜、附片之類來治療群醫束手無策之危癥、重癥病人。被人稱為“鄭火神”,成為中醫火神派的祖師爺。由于列強的侵入,中醫的凋零,他的著作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幸好四川又出了唐步祺醫師(1917-2004)繼承其醫道,被譽為“唐火神”歷時15年詮釋瀕臨于失傳之鄭氏遺作并融入唐氏之適用方法創新于一體,使醫理既得真傳又極適用,在海外引發巨大反響。由于各種原因火神派后繼乏人難以發揚光大。又過了數十年,山西冒出個自學成才的李可大師,又高擎起火神派的扶陽大旗,又掀起了一股臨床上大量運用附片的高潮,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甚至還在全國建立了三個傳承基地。可惜好景不長,李可去世以后扶陽派后繼無人,跟著李可跑龍套的幾位專家缺乏臨床經驗沒有能力大劑量的使用附片,傳承基地無人來傳,也漸漸名存實亡了。附片的臨床使用又陷入了滅頂之災“超過1克就是犯法”的利劍又高懸在中醫頭上,使人望而止步。就在武漢肺瘟危害國家民族的巨大災難面前,專家學者仍然畏首畏足,不敢恢復老祖宗的法度,不敢大劑量使用附片,真是民族的悲哀!

近百年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醫日漸衰退,西醫日漸興起。國人的“西化思維”“科學化”的迷信使崇洋媚外之風盛行,使中華民族的文化也遭受到巨大的災難。附片被西醫打上了“劇毒藥”的標簽。西醫堅決反對,使用劇毒中藥,中醫也唯馬首是瞻,但是中醫的經典里面又這么多附片的處方,不知哪個聰明之人,建議附片用量5-15克,這個建議用量,一年、兩年竟然變成了束縛中醫手腳的“法律”,超過1克就是犯法”。就連這次武漢肺瘟,代表國家出臺的第七套方案,附片的用量也僅僅是10克,這是張仲景用量的五分之一,完全是小兒科用量。怎么能搶救危重病患者?用輕劑量附片,可以四平八穩,實際上卻閹割了張仲景學術思想中最優秀的部分。縱觀傷寒論,113方含附片的達31方,這不就是半部傷寒論嗎?就是半部傷寒論卻在專家教授們手里玩得滾瓜爛熟,竟然在抗擊武漢肺瘟的時候屢建奇功,真是中醫的天大奇跡。正是:“半部傷寒抗瘟疫,專家教授立奇功。”

發表在《法醫學雜志》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尸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告訴我們,死者肺部切片出現灰白色粘稠液體,氣管腔內見白色泡沫狀粘液,右肺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粘液浮腫。正是這些粘稠的液體堵塞了肺泡,阻塞了氣道,堵塞了肺間質,堵塞了支氣管,讓肺逐漸喪失換氣功能,讓病人處于缺氧狀態,最后出現呼吸衰竭而死。就是這些粘稠的液體奪走了患者的生命,雖然氧氣罩、呼吸機有高濃度的氧,但是氧氣無法進入患者體內,患者向水淹死的一樣被憋死。這些粘稠液體中醫就叫“痰飲”。所以主持這項工作的劉良教授很客觀的說:“盲目使用氧氣裝置不但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氧氣的壓力會將粘液推到肺部的更深處,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缺氧狀態,這是從客觀上獲得的教訓,告誡醫生不能盲目用氧氣裝置。這次武漢肺瘟的特點是痰飲的迅速集聚,阻塞了氣管,堵塞了肺泡,使氧氣不能進入,只要清除這些痰飲,患者就會自己恢復肺臟的功能。中醫的“清肺排毒湯”,就應運而生。它的使用讓武漢肺瘟的治療進入佳境,輕癥患者沒有發展成重癥,沒有重癥就沒有死亡了。清肺排毒湯里的五苓散就是溫陽利水的良方,它一方面可以加強身體的氣化功能,把水轉化成津液,另一方面,又能把多余的水通過小便排出去,這兩個方面,這是肺臟的功能。粘稠的痰在肺里排不出去,咳嗽就是一種身體內的一種排痰的保護性反應。是人體在特殊情況下的自救行為,麻黃射干湯再加上紫菀、冬花、半夏等幾種化痰止咳的良藥,所以能有效的排除肺中的痰液,如果這些痰也很久都排不出去就會“寒從熱化”使病人產生發熱干咳等表象,其根本還是虛象、寒象。雖然有熱象,但是不必恐慌,完全可以加入附片、半夏、生南星扶住陽氣,增強其“溫藥和之”的力量來對抗極具急速積聚的痰飲。

近百年以來,附片被打上了劇毒藥的標簽,在醫界畏之如虎,那里還有人去使用它,研究它。張仲景不愧是一代圣人,真是使用附片的祖師爺。無論寒、熱、虛、實用起來都是得心應手。

里寒用附子湯: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干姜附子湯、白近湯,白近加豬膽脂湯;

里熱也用附子:如附子瀉心湯、竹葉湯

以發漢具附子:如麻黃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救汗也具附子:如四逆湯、芍藥甘草附子湯、茯苓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桂枝加附子湯

以下具之附子:如大黃附子湯、附子瀉心湯

救下亦具附子:如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通脈四逆湯、茯苓四逆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后世的附子理中湯

以不溺具附子:如金匱腎氣丸

遺溺也具附子:如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金匱腎氣丸、加重附子湯

以好寐具附子:如四逆湯

以不寐煩躁具附子:如金匱腎氣丸、茯苓四逆湯、干姜附子湯,后世的引神歸舍湯

以解渴用附子:如金匱腎氣丸、括蔞瞿麥丸

以燥濕用附子:如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真武湯

以小便不利具附子:如金匱腎氣丸、括蔞瞿麥丸、甘草附子湯

小便反多亦具附子:如金匱腎氣丸

以手腳不仁下焦腳弱具附子:如烏頭桂枝湯、四逆湯

四肢拘急不解亦具附子: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

以短氣益氣具附子:如金匱腎氣丸、四逆湯、茯苓四逆湯、甘草附子湯,后世的芪附湯,參附湯。

總而言之,張仲景用附子相反用之者多矣(摘自杏林三唱),今人畏之附子如毒蛇猛獸,雖然是中醫的救命寶貝也拒之千里,真是令人惋惜。在千萬病例中偶爾出現過敏反應者甚為少見,只需停藥即愈,唯燉煮之法必須高度重視,我一年用300多公斤也無一例醫療糾紛,更別說醫療事故了。

已故的浙江民間醫生金希聰先生著有杏林三唱:“披覽群藉,頡其華采,準酌古今,更參已見,煎者先嘗,身患尿意,殘留不已,一服霍然而愈。”由此悟出附片制煎后無毒,認識到“獨附子是具消陰翳,制陽光相反之功也”,也并不是醫界所傳之劇毒,偏陽、偏熱也。用現代的語言就是附子燉后無毒,且具有雙向調節的功能,無論寒、熱、虛、實,均可廣泛使用。

老先生晚年感嘆道:“自漢迄今,天下名家患恐熱病者不可勝數,故藥不得盡其用,病不得盡其治,醫不得盡其理,法不得盡其變,前人為后人所亂,后人為前人所役,千里之馬,不得展其千里之足。附片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寶貝,它幫助中華民族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疫病。傷寒、金匱的100多個經典處方中,使用附片就達31處,足見附片在當時是多么廣泛的應用于臨床實踐。

如果這次武漢肺瘟能夠夠多用、早用附片將是另一番景象,附片的雙向調節作用,扶陽的作用能大大的提高人們身體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利的阻斷痰飲的聚集,尸體解剖證明肺上沒有炎性病變組織,更沒有膿細胞,所以是無炎可消,無熱可清,無膿可化,即使患者表現出一點熱象,也是虛熱、假熱、“戴陽”之熱,肺臟受損不能氣化,津液不足,形成口干、舌燥,也是一派假象。所以一開始仝小林教授告誡大家要慎用苦寒藥,這個道理有些人可能還想不通,解剖結論就放在那里,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就是事實。“清肺排毒湯”,如果加入附子,溫陽化飲之力倍增,加上葶藶子排除肺中水飲的力量更強,把半夏改為生半夏,降逆止咳化飲之功就更強了。現在醫藥界都推崇用制半夏,其實在傷寒、金匱中都使用生半夏,使用生半夏的方劑43方,其中內服湯劑為37方。半夏燥濕化痰,下氣逆降,和胃止嘔,辛開泄痞,也是除痰飲的良藥,不過現在醫藥界廣泛使用,都是法半夏、姜半夏、清水半夏。他們在泡制過程中有久泡、久洗,雖然去了有毒成分(麻舌戟),卻也讓有效成分也大大流失,藥效相差很遠。我常使用生半夏,只要把它與附子同煎,就會去其毒素,能充分發揮藥效。

借助現代化的手段,充分利用尸體解剖的成果,反思我們在抗擊武漢肺瘟中的用藥的,不是我們每一個醫藥工作者都應當深思的問題嗎?

重病人呼吸困難,咳逆倚息,即使在使用氧氣面罩的患者都可以使用一下我的處方:

桂枝20克,白勺15克,茯苓10克,白術15克,澤瀉15克,麻黃10克,生半夏30克(另包先煎),附片50到100克(另包先煎),桃仁15克,葶藶子20克,杏仁10克,北細辛6克,干姜20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冬花10克,大黃5克。桔實10克,山萸肉30克,丹皮15克山藥15克,豬苓10克,厚樸10克,炙甘草30-60克。

這個處方附片用量50克就是張仲景傷寒論里的用量,把溫藥的主帥請出來,當然助手干姜也隨之而來,再加入生半夏、葶藶子這個去痰除飲的大將登場,其功效遠遠大于清肺排毒湯,這個處方是根據解剖學的報告及重癥病人的癥狀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得出來的,僅僅是一個方向一個思路,不可能達到一人一方的境界。所以還需要使用者根據臨床酌情加減,此方健脾胃就是消除生痰之源,補腎就是大補元氣,恢復肺開合之功能,健脾補腎來促進肺功能的恢復。這個處方完全可以投入生產,救治各地的重癥患者。

這是針對這次的瘟疫,特殊的病,用特殊的藥,有特殊的方法煎熬,如果沒有使用生附片、生半夏臨床經驗的同仁,請與我聯系(電話微信同號18090410709)。

患者進入危重癥期,呼吸困難。動轍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伴胸痛,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賦或躁,脈浮大無根。此時,患者全身功能衰竭,五臟六腑,表里三焦均被陰寒所困,命懸一線。陽回則生,陽去而亡。非得用大劑量的附片、干姜大辛大熱之品破陰回陽,患者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稍有猶豫則敗局已定。故用李可老先生的方案“破格救心湯” 附片15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麗參30克,生半夏30克,生南星30克,石菖蒲10克,棗皮120克。生龍牡粉,活磁石各30克,麝香0.5克,鮮生姜30克,大棗皮30。

官方公布的方案是:人參15克,黑順片10克(先煎)棗皮15克,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這兩種藥價格昂貴,是貴族用藥,哪能與我的黃氏強心粉相媲美,一盒幾十元和一包10元真是天壤之別!

我的方案是黃氏救心湯加入生半夏,生南星,石菖蒲。三個方案誰優誰劣,誰人來鑒別,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患者知道了!李可已駕鶴西去,聽不到他的聲音,我是一介布衣,一個民間醫生沒有國家授予的專家,教授職稱。誰能聽我的胡說八道?但是山高皇帝遠的邊遠山區卻有人相信,從而撿回了一條生命。聊舉幾個供讀者品味!

李良,男,65歲,2014年因患阻塞性肺氣腫,腎結石,心功能四級房顫,由醫院抬回家,停在門板上,準備后事了。其弟請我診治,心、腎、肺均極度陽虛,大汗淋漓,根本坐不穩,講不出話,血壓也測不到脈像出現間歇的雀啄脈。我馬上用黃氏強心湯,重劑,救回一命,附片用量為150克,過了八年,至今依然在家養豬喂雞,享受天倫。

王正美,女,57歲,患多種疾病,腎功能不全,貧血,腰椎結核,糖尿病,血栓形成。命在旦夕,醫院會診后毫無辦法,應其夫要求,由醫院開專車送回鄉下,拔去管子后,醫生估計病人活不到明天!一天、兩天、三天,病人雖然不吃不喝,呼吸微弱,就是不落下最后一口氣。第四天,病人的丈夫請了個車專門送來,請我診療,把脈診斷以后,我用黃氏強心湯集合麻黃細辛湯也是一劑救命,附片用量為150克,現在此人在家煮飯養雞活的很好!現在已經過了2年多了。

楊云清,女,98歲,今年元月20日(農歷臘月26日)抬來診所求治,全身水腫,不能進食,氣喘胸悶,血壓測不到,還有嚴重心律不齊。也是我用黃氏強心湯一劑救命,附片用量150克,目前仍然健在活得有精有神!

我雖然很早就提交了赴武漢的的請戰書,但是有誰會讓一個沒有國家授予的專家教授職稱的老頭子上一線啊?面對屏幕上一群群奮不顧身戰斗在第一線的白衣戰士,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作為一個長輩,一個老中醫,心中之痛難以言表,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是一家之棟梁,犯不得一點小小的差錯呀,一旦感染是多么可悲的后果呀,他們當中幾位已經成為了烈士,真讓人痛心啊!

如果用上我的治療方案,根本用不著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插管去搶救危重病人。人工心肺機將成為備用器材,這是件多么好的事啊,可以為國家節約多好的資源,如果用上我的黃氏強心粉,根本不會出現康復患者復陽的現象,徹底的康復是多少患者的心愿。我發明的強心粉完全可以幫助病人。

我的黃氏強心湯發明已經8年了,已經在臨床上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治好了許多心臟病患者,讓病人遠離支架,搭橋手術。既保護身體,又節約了資金。為了方便群眾,我又把它制成粉劑,不過由于沒有批文,批號也只能在本診所使用,無論他湯劑、粉劑,其中都會含大量的附片,哪個敢違反國家的法律批準你的專利,那個會給你批文批號。不過使用附片快速扶陽這個方法,不論在武漢肺瘟的早期、中期、晚期都可以使用,附片確實是搶救生命的寶貝啊!正是:“薦中醫瑰寶,破千年桎梏;獻一生心血,戰百年瘟疫!”

就拿這次武漢抗疫前線取得的神奇療效的“肺炎一號”來說,如果按常規流程申報、立項,先做臨床實驗、雙盲實驗、科學評估論證等各種流程走完。水都過了三秋嘍!這種把中藥當成西藥來管理的模式不應當改革一下嗎?現在國家無論中醫、西醫都加快了研究的步伐,為什么我研究出來的成果為什么不能馬上拿來使用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沒有療效用?用一下就知道了嘛,一個藥品的好壞,最有權威的評論者是病人,而不是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山東菏澤成武縣研究農業機械的“萬能農機”馬先生,不幸患上了心臟病,他在百度搜索找到了黃氏強心湯的信息,馬上與我開通視頻,利用遠程診療技術手段進行診療,我很快確診了他的病,僅服了一個月的藥粉,他又到醫院去檢查:左心房縮小了。三尖瓣不反流了,自覺癥狀也大有好轉,300元的藥費還沒有檢查費高,他馬上又買了兩個月的藥粉。試問這么好的純中藥,哪一種西藥可以媲美呢?它可以強心補腎,快速恢復陽氣,提高人的免疫功能,遠離疾病的困擾。

這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有記載的重大瘟疫就多達360多次,中華民族在自己的醫學幫助下,一次又一次的戰勝各種疾病,才維持了民族的繁衍生息,創造出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中華文明。無論過去“非典”還是現在的“肺瘟”,他們的病源都是冠狀病毒。無論將來他怎么變化,產生多少個變異,甚至發現另外的“球狀”、“蘑菇狀”病毒,中醫早就給他取好名字“疫毒”。無論他們在高科技顯微鏡下怎么樣的變化,衍生都不管用,西醫要研究就讓他就去研究。全世界的西醫都在研究,我們也要研究,知己知比嘛!不過中醫總有消滅它們的方法,中醫所以是有預見性、前瞻性的未來醫學。可惜現在好多人還認識不到,總有一天會恍然大悟的,不過這個時間太長了,代價太高了,有什么辦法呢?這就是現實!

我雖然是鐵桿中醫,對西醫也是衷心佩服,虛心請教。據史料記載,鼠疫禍害東北各地造成了巨大災難,當時的醫生都自發的走上抗疫前線,但由于不懂得防護,受到感染,當時的醫生死亡率高達44%以上。反觀現在西醫,有一整套防控防感染手斷,是多么先進適用!找我治療的患者,我都要求他們去西醫檢查一下,弄清楚心臟擴張的程度,心臟瓣膜的關閉狀態,射血量等各項數據,因為這些東西僅靠中醫的脈診是無法知道的。還有這次對武漢新冠肺炎的尸體解剖,幫助中醫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更好地進行對癥治療,所以中醫也是應當向西醫學習的。無論中醫、西醫都是為中華民族興旺發達,保駕護航的白衣天使,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責任,習主席倡導的中西醫結合是多么英明的決策啊。

這次武漢瘟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習主席和黨中央的果斷決策、精準施治的指導下,動員全國人民打贏了這次戰爭。把災難變成機遇,試看全球瘟疫流行,中國成了安全島。油價暴跌,股市崩盤,中國逆流而上,派出白衣天使幫助全世界抗擊瘟疫,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中醫,認識中華民族。人才、資本必將流向中國,中華民族將獲得百年不遇的發展良機,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世界之共識,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中國夢必將加快前進的步伐,中醫大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了,正是:

閉門家中靜隔離、再研傷寒論古今。

附子救命堪重用,魂牽夢繞武漢城!


責任編輯:李編
分享到:
0
【慎重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大眾時報網"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網站地圖 關于我們 免責聲明 投訴建議 sitemap

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和鏡像,如有發現追究法律責任 粵ICP備2020138440號

<tfoot id="mjdss"><nobr id="mjdss"></nobr></tfoot>
    1. <ruby id="mjdss"><div id="mjdss"></div></ruby>
      <tr id="mjds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