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策略與路徑》白皮書解讀
近日,用友網絡聯合億歐智庫發布《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策略與路徑》白皮書,核心圍繞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及痛點,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出兩大核心路徑。同時,梳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五大轉型挑戰、五大基本原則、三大應用場景、四大發展趨勢等等。
關注“用友BIP”回復“國企數字化白皮書 ”即可獲取電子版白皮書。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數字化轉型將從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等三個層次直接促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國有企業普遍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年度生產和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議題,力求以生產經營數字化提升供給質量,以企業管理智能化提高運營效率,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具有強大活力和創造力的市場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五大轉型挑戰
國有企業具有組織系統龐大、層級眾多、下屬企業數量多等特點,對數字化轉型的全局性、協調性和信息對稱造成挑戰。另外數字化人才匱乏、傳統解決方案臃腫對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也造成了相當的困難。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五點:
1、頂層設計缺少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是關鍵:大型國企規模大,下屬企業眾多,目前部分國企的數字化轉型依然停留在部分部門或者業務,在頂層設計缺少全局性。
2、集團和子公司信息化程度不一,難協調:集團公司與子公司數字化轉型步調不統一可能導致推行障礙、重復建設或者推倒重建的可能。
3、組織系統龐大,信息協同不暢:數字化轉型需要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互相配合,大型國企龐大且復雜的管理層級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出現“信息協同不暢、管控難”等問題 。
4、缺少數智領域人才,團隊內配合協作低: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既深入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專家人才和管理人才,現有人才體系可能缺少相應人才儲備,導致轉型進度慢、轉型困難等問題。
5、缺少輕量化、場景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數字化解決方案有別于傳統信息化建設,需要更加場景化、輕量化的敏捷方案,市場上存在部分解決方案“掛羊湯、賣狗肉”,用數字化的名字裝飾臃腫的傳統信息化解決方案。選擇這樣的解決方案可能導致轉型結果不理想。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五大基本原則
國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要遵守戰略引領、價值導向、安全可控、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等五大基本原則,堅持場景驅動與技術引領兩頭并進。
首先,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場景復雜、集團與二級單位需求多樣等特點。在此條件下,國有企業應以需求為始、以技術為引,實現場景建模、解耦、復用、協同開發,打通產業數據,釋放 數智化轉型的真正價值,實現行業之間的互通共贏。其次,“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要盡早實現價值替代,從管理類業務場景開始,向生產運營類業務場景延伸。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三大應用場景
針對以上痛點、難點,國有企業需要厘清轉型目標,全局構建國企數字化框架,從業務與技術兩種視角進行數字化轉型。即以“數字化規劃”為指引,搭建統一的數智化技術底座,完善數據治理,實現各功能應用共享化、各業務應用產業化,業管深度融合。
具體而言,國企首先應統一數字化轉型認知,定位自身發展階段,樹立數字化轉型目標,明確數字化長期規劃,并將數字化戰略提升至集團發展戰略;其次,結合國企人力、財務、供應鏈等場景業務與管理痛點,用數智化手段有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最后,若無法實現完全自研,則應通過與服務商緊密協作,基于國產化的數智化底座,實現產業互聯、業財管一體化、價值替代等目標。
從國有企業典型業務場景出發,應重點關注“人財鏈”三大場景,即人力、財務、供應鏈。
在人力場景上,國有企業普遍存在集團不同業務對人力系統的要求不一致、現有人力系統繁雜導致數據不流通和人力部門數智化意識與能力不足等難點。國企人力數智化轉型通過 “工作場所”、“人力資源運營管理”、“人才管理”三大場景轉型,重構技術、思維、文化、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最終實現自身運營生態升級和人與人、人與企業價值交互的目標。
在財務場景上,國企仍面臨“業財一體化流程不連貫”和“數據信息鏈未形成閉環”問題。通過推動成本管理、會計核算、費控管理、稅務管理、業財稅融合及價值創造等六大場景轉型升級,助力國有企業提升財務管理能力,重塑財務價值,最終實現“支撐戰略、支持決策、服務業務、創造價值、防控風險”的轉型目標。
供應鏈場景可分為“研發、排產、采購、生產、物流、資產管理、銷售和售后”等七大環節,現階段面臨數智化基礎設施薄弱,上下游信息割裂,數據資產價值低等重重挑戰。通過數智化升級,部門、業務單元、供應鏈網絡、合作伙伴、客戶之間實現高效鏈接,傳統線性結構的供應鏈升級為實時、動態、智能的供應網絡,最終達到提高供應鏈效率,創造更高的利潤。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兩大典型路徑
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并非單一的技術革新,同樣也是管理的升級。既要保證技術的適用性,也要實現場景的創新性。在轉型過程中,技術引領與場景驅動兩條典型路徑缺一不可,兩種路徑呈現雙螺旋式平行結構,彼此之間互相作用和影響。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不同的需求方將從五個視角(業務視角、對標視角、產業視角、用戶視角、監管視角)來審視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不同的視角下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訴求將有所不同。關注點不同導致在場景和技術選擇側重上有差異,因此從場景驅動到技術引領轉換的節點略有不同。業務視角、對標視角、產業視角、用戶視角、監管視角對場景引領的優先程度呈現逐步減弱的勢態,對技術引領的側重逐步增強。
此外,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是需要考慮與信創相結合,實現價值化國產替代。這就需要國有企業數字化建設要考慮自身IT基礎,需要從價值替代與IT資產復用兩方面綜合考慮。
在原有IT資產有一部分可以復用的情況下,需要實現場景解耦與產品適配,從而實現從局部到整體的系統性替代,實現完全遷移;在業務場景需要新技術實現的情況下,國有企業應從場景創新的角度來實現價值替代。
根據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基礎情況來看,在管理類業務場景上(如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原有IT資產將有部分可復用,需要進行解耦與遷移;在生產運營類場景上(如產、供、銷等)需要應用新一代技術實現價值替代。
目前,中國工業軟件國產化進程相對較慢,因此在管理運營場景數智化轉型上可能呈現管理類場景優先完成價值替代而生產運營類場景稍慢的情況。
用友網絡聯合億歐智庫發布《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策略與路徑》白皮書,核心聚焦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及痛點、轉型框架、轉型路徑以及發展趨勢。
本報告詳細描述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大典型場景,并提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最佳路徑——場景驅動和技術引領。結合二十大安全自主的要求,構建國有企業數化轉型場景建設及價值替代核心邏輯,希望能給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啟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