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樂: 普及鮮味科學 -- 雞精里面有沒有雞?
"雞精調味料里有沒有雞?"針對消費者的這一日常困惑,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通過鮮味科學的普及,運用科學原理為廣大消費者詮釋鮮味奧秘,積極引導大眾對鮮味的正確認知。
首先,從雞精的產品定義來看,2004年,我國正式出臺的第一個復合調味料SB/T10371《雞精調味料》行業標準中規定:雞精調味料以味精、食用鹽、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提取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因此,按照行業標準,雞精內必須含有雞的成分,才能稱之為"雞精"。
依據市場產品包裝信息收集情況,絕大多數雞精(約95%)執行該標準。而主要區別在于添加雞肉、雞骨,還是雞的加工品。由于生鮮原料價格、質量控制要求和工藝難度等因素影響,市場上大多數雞精產品使用雞的加工制品,如雞肉粉、雞骨粉、雞肉抽提物等原料。消費者可通過包裝上的配料信息進行區分。
其次,從調味料產品命名的原則來看,按國家食品安全強制標準GB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內容:產品名稱應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
雞精產品的命名依據來自于SB/T10371《雞精調味料》行業標準,通常由"雞精"+"調味料"組成,其中"調味料"三個字代表其屬性是具有增香和提鮮作用的食品輔助性產品,而不是農副肉制產品、不是營養品,更不是保健品。
雞精的這種產品屬性決定了其攝入量具有自限性,不能一次食用一整包雞精,否則就失去了飲食來帶的愉悅感和現實意義。
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希望消費者正確認識各類食品的本質,引導消費者從市場規律出發,理性看待食品的價格和價值,不要執著于從"雞精調味料"中買到"雞"的期許,也不必再糾結于"雞精里面有沒有雞?"等問題。
作為雞精調味料領域的知名品牌之一,太太樂自成立之初起,一直走在鮮味科學的研究和推廣前沿,長期致力于"讓十三億人嘗到更鮮美的滋味"。
自我國調味品行業發展之初,太太樂就扮演了相對重要的角色。2004年,太太樂牽頭起草的第一個復合調味料SB/T10371《雞精調味料》行業標準正式實施,推動了整個中國新型鮮味工業體系的規范化、標準化,為我國調味品行業的快速有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太太樂潛心編撰了40萬字的《鮮味科學與雞精調味料工藝概論》,系統介紹了鮮味科學及其工業化發展之路,并連續三年舉辦全國鮮味科學知識競賽,力圖讓更多的人去熟悉鮮、了解鮮,正確認識鮮味產品。
從2007年起,太太樂打造了工業旅游線路"鮮味之旅",并構建了透明生產車間、半開放式實驗室,邀請前來參觀的游客親眼見證雞精等產品的生產過程。2018年,"鮮味之旅"升級改造,建立起全方位的體驗互動式參觀,通過全新的視角讓消費者對調味品行業有更深的認識。
作為深耕鮮味科學領域的倡導者,太太樂始終不忘初心,走在傳播和普及鮮味科學的道路上。未來,太太樂憑借三十多年來的經驗積累和技術創新,將繼續不斷為消費者帶來健康又美味的新一代調味品,以推動行業進步為己任,促進鮮味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