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衛材中國癲癇高峰論壇重磅來襲
導語:縱觀世界癲癇診療動向,聚焦中國癲癇臨床實踐,本屆高峰論壇精彩不間斷!
2022年12月18日,以“縱觀世界,聚焦中國”為主題的第二屆衛材中國癲癇高峰論壇,在全國10城——北京、上海、成都、長沙、西安、天津、南京、武漢、杭州、濟南隆重召開,本次高峰論壇充分傳遞了癲癇國際學術前沿動向,并聚焦中國癲癇臨床實踐現狀,眾多受邀參會的國內外癲癇領域知名專家,在各個會場開展了精彩的學術內容報告、臨床病例分享、診療經驗交流與學術課題探討。
圖1:主會場參會專家
擔任本次高峰論壇主席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東教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藝教授,在會議開場分別發表致辭,兩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期,為我國癲癇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分享,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
縱觀世界,聚焦中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汪昕教授首先帶來了亞洲大洋洲癲癇大會(AOEC 2022)熱點內容速遞,內容共分為“新時代”、“新進展”、“新技術”三大部分,囊括了中國癲癇防治現狀、新老抗癲癇發作藥物的區別、癲癇個體化治療進展等課題。
衛材全球研發總監Stella Ngo則全面介紹了AMPA受體參與癲癇的機制,AMPA受體是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皮層和丘腦)表達的主要興奮性受體,負責介導整個大腦的快速突觸傳遞,可能對癲癇樣放電的啟動和傳播至關重要。對癲癇患者PET成像進行的研究顯示,顳葉內側癲癇患者致癇灶中PET示蹤劑攝取量增加,且與患者手術標本中局部 AMPA 受體蛋白分布的高度相關。
圖2:致癇區AMPA受體表達增加
而新型抗癲癇藥物吡侖帕奈,就是一種非競爭性的AMPA受體拮抗劑,且有著藥物濃度不受高濃度谷氨酸存在所影響的獨特優勢,近期公布的吡侖帕奈單藥治療關鍵臨床研究FREEDOM(342研究)長期隨訪數據顯示,對新診斷的、伴或不伴有局灶性雙側強直-陣攣發作(FBTCS)的局灶性發作癲癇患者,吡侖帕奈單藥治療可使多數患者保持無癲癇發作。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玉平教授則首次公布了一項探索吡侖帕奈早期添加治療中國人群局灶性癲癇發作的前瞻性、多中心、開放性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吡侖帕奈兼顧療效與安全性,減輕患者疾病負擔。
圖3:吡侖帕奈治療中國人群臨床研究中期分析結果小結
在隨后的“EES云客廳”討論環節,由王玉平教授主持,云端參會的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鄧艷春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群教授與Stella Ngo女士,就吡侖帕奈的作用機制優勢、早期添加使用的效果及適用的患者人群展開討論,要點如下:
1)本次中期分析結果顯示,吡侖帕奈早期添加治療中國患者的藥物用量、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均與國外研究報告數據相當,提示吡侖帕奈的獨特抗癲癇發作效果的作用機制優勢;
2)從臨床研究及真實世界經驗來看,吡侖帕奈適用于有明確癲癇病因的患者、兒童患者及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也適合夜間發作或清晨發作的患者(如青少年肌陣攣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小兒良性癲癇等);
3)臨床應盡早添加吡侖帕奈治療,盡快控制患者癲癇發作,并積極嘗試對更多類型、更多病因的癲癇患者使用吡侖帕奈。
吡侖帕奈于2021年獲批4歲及以上局灶性癲癇單藥適應癥,為兒童癲癇的治療增添了新選擇,此后國內癲癇領域兒科專家學者積極開展了多項研究。在本次會議的“吡侖帕奈兒科相關研究——中國學者成就展”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位癲癇專家,相繼介紹了吡侖帕奈單藥、早期添加治療兒童癲癇及難治性癲癇的大量中國臨床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吡侖帕奈在兒童癲癇中的臨床獲益。
會議主會場的尾聲,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姜玉武教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藝教授、衛材中國副總裁張建忠先生主持,舉辦了全球首個評價吡侖帕奈用于兒童新診斷局灶性癲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INSPIRE啟動會,INSPIRE研究將填補目前全球缺少大樣本量兒童單藥療效數據的空白。
圖4:INSPIRE研究啟動會
本次高峰論壇的下半場以分會場討論環節方式進行,十地專家學者圍繞吡侖帕奈真實世界研究數據、作用機制、在不同人群中的治療獲益等展開了充分探討,將此次論壇的學術氛圍推向了高潮。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觀看會議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