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紅:病毒變異切莫慌,對癥下藥最關鍵
美國疾控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亞型毒株XBB.1.5毒株引起,該毒株一周內在全美迅速蔓延。科學家們表示,該變異毒株具有極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成為美國頭號流行毒株。國內外專家預計,XBB.1.5將會在短時間內成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目前上海已監測到3例XBB.1.5,均為境外輸入病例,暫未造成本土傳播。
感染XBB亞型毒株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頭痛、喉嚨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勞和發燒等,部分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原因復雜多樣,或因為新冠病毒感染胃腸道黏膜,導致病毒性腸炎,從而發生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中醫藥抗疫已經有近3000年的歷史,文字記載了從先秦兩漢至今大大小小近500余次疫情,研發了眾多治療藥物,也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中國科學院士仝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基于多維參數綜合判斷,這些現象切實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屬于寒濕疫。因本次大多數新冠患者以發熱,畏寒肢冷,一身疼痛,咳嗽,舌苔白或白滑為主癥,這是寒證,寒重者應該用辛溫發散的方法,發散風寒;另對于濕重者,痰多痰白、舌苔白膩,腹瀉便溏,可以加厚樸、蒼術、半夏、陳皮類溫化寒痰,芳香化濕。
散寒化濕解表類藥物復方香薷水,源自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香薷飲基礎上化裁而成,由皺葉香薷、歪葉藍、廣藿香、紫蘇葉、厚樸、豆蔻、木香、生姜等具有辛溫發散芳香化濕藥材組成,解表化濕、醒脾和胃,快速緩解外感風寒、惡寒發熱、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癥狀。復方香薷水基于“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通過調節肺腸軸免疫系統對抑制肺部病毒、影響呼吸系統免疫及穩定腸道屏障、啟動腸道抗微生物感染起治療作用,是呼吸道感染伴胃腸道癥狀經典用藥。對新冠病毒感染發熱尤其合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效果顯著,入選《廣東省新冠病毒感染者重點用藥監管目錄》、《河北省新冠病毒感染和密接人員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黑龍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西醫結合防治專家共識》等推薦用藥。
本次新冠發病在冬季,《寒濕論治》曰: “春令淫雨,冬季嚴寒,辛溫之劑,多投之時”。但除了退熱藥,許多朋友家中屯得最多的是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同是瘟疫,在選擇用藥的時候,不辨寒熱,治療的效果也會相差甚遠。專家指出:本輪新冠病毒感染多為寒濕作崇,多以惡寒、發熱起病,此時切勿過早且單獨應用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對癥下藥最關鍵,當首選風寒感冒類中成藥(如復方香薷水等),同時搭配其他助汗方法,如蔥姜水、溫粥頻服、高位泡腳、熱水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