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悅澤?(澤布替尼)在美國獲批用于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兩項全球3期試驗證明百悅澤?(澤布替尼)在一線治療及復發(fā)/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中均顯示出優(yōu)效性
百悅澤?是唯一一款對比億珂?(伊布替尼)呈現(xiàn)出無進展生存期(PFS)優(yōu)效性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劑(BTKi)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lián)交所代碼:06160;上交所代碼:688235)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公司今日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已批準其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用于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
百濟神州血液學首席醫(yī)學官Mehrdad Mobasher醫(yī)學博士及公共衛(wèi)生碩士表示:"百悅澤?僅用三年多的時間就在美獲得四項上市批準,并在ALPINE研究的最終PFS分析中呈現(xiàn)了相較伊布替尼的優(yōu)效性。基于這些成果,我們相信百悅澤?能夠成為多個適應癥的首選BTK抑制劑。感謝參與ALPINE和SEQUOIA試驗的患者們,正是他們的參與推動了這次的新適應癥獲批,讓這款藥物得以惠及更多患者;對此我們倍受鼓舞。"
本次在美國的獲批基于以下兩項全球3期臨床試驗,這兩項試驗證明了百悅澤?在CLL患者中的優(yōu)效性及其良好的安全性特征:
在SEQUOIA試驗中,中位隨訪時間為26.2個月,經(jīng)獨立審查委員會(IRC)評估,百悅澤?對比苯達莫司汀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在一線CLL患者治療中呈現(xiàn)出顯著的PFS優(yōu)勢(HR 0.42,[95% CI:0.28,0.63],p<0.0001)[1]。
在ALPINE試驗中,經(jīng)IRC評估,百悅澤?對比伊布替尼在復發(fā)/難治性(R/R)CLL 患者中獲得更優(yōu)效的總緩解率(ORR 80.4% vs. 72.9%,p=0.0264)[2]。
百悅澤?在ALPINE和SEQUOIA試驗中的整體安全性特征與既往研究一致。
在接受百悅澤?治療的CLL患者匯總安全性人群(包括全部臨床開發(fā)項目,N=1,550)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30%)包括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降低(42%)、上呼吸道感染(39%)、血小板計數(shù)降低(34%)、出血(30%),以及肌肉骨骼疼痛(30%)[3]。
ALPINE試驗預先設(shè)定的最終PFS分析結(jié)果證明了百悅澤?對比億珂?在R/R CLL患者中的優(yōu)效性和更好的心臟安全性特征。該結(jié)果在第64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的最新突破摘要環(huán)節(jié)上進行了口頭報告,并同時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中位隨訪時間為29.6個月,百悅澤?在R/R CLL患者中呈現(xiàn)出優(yōu)于伊布替尼的PFS(經(jīng)研究者和IRC評估:HR:0.65,[95% CI,0.49 ~ 0.86],p=0.0024)。此外,百悅澤?呈現(xiàn)出良好的心臟安全性特征,百悅澤?組的房顫/房撲發(fā)生率顯著低于伊布替尼組(5.2% vs. 13.3%),百悅澤?組因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率為0,而伊布替尼組為 6例(0% vs. 1.9%)[4],[5]。
丹娜法伯(Dana-Farber)癌癥研究院血液腫瘤分部CLL中心主任Jennifer R.Brown 醫(yī)學博士表示: "我們已經(jīng)在百悅澤?開發(fā)項目中看到了令人振奮的數(shù)據(jù),證明了百悅澤? 在各類CLL亞型患者中呈現(xiàn)出顯著且一致的有效性,不受治療背景影響;這些亞型包括了del 17p或TP53突變的高風險人群。憑借CLL開發(fā)項目的廣泛隨訪數(shù)據(jù),以及SEQUOIA和ALPINE試驗的綜合結(jié)果,百悅澤?正被確立為新的CLL標準治療。"
美國CLL協(xié)會首席醫(yī)學官兼執(zhí)行副總裁Brian Koffman醫(yī)學博士表示: "得益于能夠帶來創(chuàng)新且有效藥物的研究,CLL患者得以在治療下獲得長期生存,因此藥物的耐受性也成為一個重要考量因素。此次百悅澤?獲批,為CLL/SLL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性和良好長期耐受性都得到充分證明的BTK抑制劑治療選擇。"
關(guān)于百悅澤?
百悅澤?(澤布替尼)是一款由百濟神州科學家自主研發(fā)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劑,目前正在全球進行廣泛的臨床試驗項目,作為單藥和與其他療法進行聯(lián)合用藥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百悅澤?的設(shè)計通過優(yōu)化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和選擇性,實現(xiàn)對BTK蛋白靶向、持續(xù)的抑制。憑借與其他獲批BTK抑制劑存在差異化的藥代動力學特征,百悅澤?已被證明能在多個疾病相關(guān)組織中抑制惡性B細胞增殖。
百悅澤?已經(jīng)開展了廣泛的全球臨床開發(fā)項目,目前已在全球超過30個地區(qū)開展了35項試驗,總?cè)虢M受試者超過4,700人。迄今為止,百悅澤?已在包括美國、中國、歐盟和大不列顛、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冰島、挪威和瑞士在內(nèi)的超過60個市場獲批。
關(guān)于ALPINE試驗
ALPINE是一項隨機、全球3期臨床試驗(NCT03734016),旨在評估百悅澤?(澤布替尼)對比億珂?(伊布替尼),用于治療既往經(jīng)治的復發(fā)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的效果。在該試驗中,共入組了652例患者(其中60%在歐洲入組,17%在美國入組,14%在中國入組,9%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入組),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澤布替尼(160 mg,口服,每日兩次)治療,另一組接受伊布替尼(420 mg,口服,每日一次)治療,直至患者出現(xiàn)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該試驗的主要終點是總緩解率(ORR),并預先假設(shè)百悅澤?非劣于伊布替尼。研究者及獨立評審委員會(IRC)基于國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iwCLL)指導原則(2008年修訂版)評估CLL患者的緩解(對CLL患者的治療相關(guān)淋巴細胞增多標準進行調(diào)整),以及Lugano非霍奇金淋巴瘤分類標準評估SLL患者的緩解。經(jīng)研究者和IRC評估的ORR采用預先規(guī)定的分級評估檢驗,首先評估非劣效性,隨后評估優(yōu)效性。研究的關(guān)鍵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和房顫或房撲事件發(fā)生率;其他次要終點包括持續(xù)緩解時間(DoR)、總生存期(OS)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ALPINE試驗的期中研究結(jié)果于2022年11月在線發(fā)表于《臨床腫瘤學雜志》,其預先設(shè)定的最終PFS分析結(jié)果在第64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的最新突破摘要環(huán)節(jié)上進行了口頭報告,并同時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4],[5]。
關(guān)于SEQUOIA試驗
SEQUOIA是一項隨機、多中心、全球3期試驗(NCT03336333),旨在評估百悅澤?對比苯達莫司汀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B+R)在初治CLL或SLL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試驗包括三個隊列:
隊列1(n=479):不伴有del(17p)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百悅澤?(n=241) 或B+R治療方案(n=238)治療,直至出現(xiàn)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終點的數(shù)據(jù)來自這一隊列;
隊列2(n=110):伴有del(17p)的患者,接受百悅澤?單藥治療;
隊列3(正在入組):接受百悅澤?聯(lián)合維奈克拉治療的伴有del(17p)或致病性TP53變異體患者。
因為伴有del(17p)的患者臨床結(jié)局往往不理想,且接受化學免疫治療后的緩解情況較差,這些患者未被隨機分配至隊列1。本試驗的主要終點為IRC評估的PFS。次要終點包括研究者評估的PFS、IRC和研究者評估的總緩解率(ORR)、總生存期(OS)、伴del(17p)患者的PFS和ORR,以及安全性。
隊列2(C組)的患者是接受百悅澤?單藥治療的高風險患者,其結(jié)果已于2020年12月在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公布[6]。基于研究者評估的結(jié)果,該伴有del(17p)患者的隊列達到顯著有效性,18個月的PFS為90.6%。該實驗完整研究結(jié)果已發(fā)表于《柳葉刀腫瘤學》[1]。
關(guān)于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為全球患者開發(fā)和商業(yè)化創(chuàng)新、可負擔的抗腫瘤藥物,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通過強大的自主研發(fā)能力和外部戰(zhàn)略合作,我們不斷加速開發(fā)多元、創(chuàng)新的藥物管線。我們致力于為全球更多患者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過9,000人的團隊,并在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設(shè)立了主要辦事處。
*億珂?是Pharmacyclics LLC和Janssen Biotech, Inc.的注冊商標。
[1] Tam CS, Brown JR, Kahl BS, et al. Zanubrutinib vers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un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EQUOI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ogy 2022;23(8):1031-1043. doi:10.1016/S1470-2045(22)00293-5 |
[2] Hillmen P, Eichorst B, Brown JR, et al. Zanubrutinib Versus Ibrutinib in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Interim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doi:10.1200/JCO.22.00510 |
[3] US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www.beigene.com/PDF/BRUKINSAUSPI.pdf |
[4] Brown JR, Eichhorst, B, Hillmen, P., et al.. (2022). Zanubrutinib or Ibrutini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oa2211582 |
[5] Brown JR, Eichhorst B, Hillmen P, et al.; Zanubrutinib Demonstrates Superi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Compared with Ibrutinib for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R CLL/SLL): Results from Final Analysis of ALPINE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Blood 2022;140 (Supplement 2): LBA–6. doi: 10.1182/blood-2022-171538 |
[6] Tam CS, Giannopoulos K, Jurczak W, et al. SEQUOIA: Results of a Phase 3 Randomized Study of Zanubrutinib versus Bendamustine + Rituximab (BR)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ve (T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Blood 2021;138(Supplement 1, p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