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節后養生加點“料”,天山雪蓮來調理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因為特殊原因,今年春節長假人員流動較往年會更加密集:或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或閑逛廟會……再加上春節期間各種珍饈美味容易使胃部不堪負重,讓大多數回歸工作學習崗位上的人們感到身心疲憊,因此節后的健康養生非常重要,那么“節后綜合疲勞癥”該如何調節?節后如何正確養生?
飲食方面
節后飲食應以清淡、科學進補為基本原則,盡量減少油鹽糖的攝入,少吃燒烤類等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日常飲食以淡、素、溫、軟、鮮為主。
過節期間,免不了大魚大肉、開懷暢飲,飲食的葷素失調容易導致人體粗纖維攝入過少,從而使得腸道蠕動減弱形成習慣性便秘,進而引發身體一系列的不適。同時,日夜顛倒、不規律的飲食也在無形之中傷害人體脾陽,導致腸胃滯脹、脾胃不和。與脾虛相伴的還有濕滯,春節之后,天氣依舊寒冷,易使人體內濕滋生,導致運化不暢,脾胃也會受到影響。
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明末醫家孫文胤在其《丹臺玉案·脾胃門》中指出:“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其意是指脾胃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營養五臟;脾胃受損,則氣血生化之源虧乏,影響五臟。
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曾說:“養生之道首先在通,講究心氣通、血脈通、腸胃通。”現代養生氛圍濃厚,在滋補品種類百花齊放的今天,我們可能更需要先疏通身體經絡,達到心氣通、血脈通、腸胃通,以此減輕脾胃負擔,從而使后續的補益效果發揮到最大。作為唯一收錄于《中國藥典》的雪蓮品種,天山雪蓮性溫而不燥、味微苦,入肝、脾、腎三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除濕、通經活血等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針對脾胃虛弱,天山雪蓮入腎經,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而水有所歸矣,腎中得雪蓮,則坎陽鼓動,而水有所攝矣。天山雪蓮正是通過溫腎陽、助氣化的溫和方式調理人體脾胃,在此基礎上,天山雪蓮還能補陰益陽、通經活血,是貴細中藥材中通補兼顧的集大成者。另外,建議多吃粗纖維、水果、蔬菜等食物來加速人體新陳代謝,也可以幫助我們的脾胃更快恢復健康。
運動調理
雖然節日期間有走親訪友的奔波玩樂,但“吃得多、動得少”依舊是春節的生活“主旋律”,建議大家節后不妨動起來,有助于提高生理機能和健康水平,也有利于個人情緒的調節。值得一提的是,“陽康”人群應根據個人日常運動習慣循序漸進恢復運動,運動量建議不超過平時的三分之一,切記不能劇烈運動或過度運動。
起居調理
節后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保證睡眠,規律作息。春節期間晝夜顛倒的作息方式打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鐘”,耗損身體陽氣的同時也給健康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要想盡快回歸正常的起居生活,建議大家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充足的睡眠時間是節后迅速調整作息的補救方法,可以通過睡前聽舒緩音樂、用溫熱水泡腳等方式幫助人體更快進入睡眠狀態。不過,患有下肢靜脈曲張或血栓、嚴重冠心病、空腹或過飽、孕婦等人群不適合泡腳助眠。
“身體歸位魂未歸”往往是春節節后絕大部分人的常態,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地自我調適身心以便盡快回到規律的工作與學習狀態中,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大展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