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常規,覓新徑,擔使命 ——胡佳教授訪談錄
胡佳教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重癥瓣膜病專委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青年委員
·亞洲心臟瓣膜病委員會中國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及中華醫學會青年醫師最高獎獲得者
·美國胸外科醫師協會(STS)會員
·國際微創心胸外科學會(ISMICS)會員亞洲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ASCVTS)常務會員
·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學科帶頭人后備人選
·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成都市胸心血管外科專委會委員
擅長胸、腹主動脈瘤/動脈夾層等大血管疾病微創外科治療,開展多項國內外首例胸主動脈和A/B型夾層的微創修復新技術,同時專注于各類結構性心臟疾病(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心房纖顫、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微創化治療。目前負責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另作為主研參與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參與研發和主持5項血管腔內及心臟瓣膜器械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和應用。
[胡佳教授訪談錄]
問題1:據了解,胡教授您帶領團隊開展多項國內外首例胸主動脈和A/B型夾層的微創修復新技術,并專注于各類結構性心臟疾病,憑借您多年的從醫經驗,能否請您暢談一下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的利與弊,以及治療過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胡佳教授:
主動脈腔內修復的利與弊,其中最大的優點當然就是它的微創了,比如說我們心外科大夫治療主動脈疾病需要做很大的切口,開胸或者開腹來完成一些主動脈置換手術,那么選擇合適的解剖條件治療主動脈疾病的話,需要在經過腿部的穿刺,或頸部的一些小的穿刺孔,就能完整的治療好,并隔絕掉,所以對于主動脈夾層或者動脈瘤,微創就是它最大的一個好處。
當然這個手術的發展也有幾十年,從最早上世紀的90年代開始,到現在有二三十年了,微創是它好處,但是從它的遠期效果以及它在體內的耐久性,因為畢竟這是一個人工的東西在體內,所以它遠期的效果和我們傳統的開放手術來比的話,它遠期的數據和整體的耐久性還是缺乏的。雖然隨著這十多年它的一些數據,是有一個很好的效果,但它更遠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這個是它的未知性。那么還有一個弊端,就是說一些主動脈疾病不像開放手術,任何的解剖條件或者是性質的一些主動脈疾病,我們都可以通過開刀的手術置換掉血管等等來進行一個很好的處理。
那么腔內修復手術的話,還是要選擇一些比較合適的病人,放在體內適合主動脈健康的位置,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治療目的,如果沒有選擇合適的病人進行了腔內修復,它的遠期或者近期效果是很差的,甚至比開刀還會差,因為有一些主動脈疾病是不適合做腔內修復的,這是我的一些見解。
問題2:近年來,腔內治療在血管外科領域的運用越發普遍,逐步取代過去的開放手術,成為臨床比較常用的治療手段。您可否為我們分析一下目前腔內治療的臨床現狀及未來的趨勢?
胡佳教授:
現在在國內,不光是所謂的血管外科醫生在治療主動脈這方面,像很多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或者介入科,甚至是心臟內科的醫生,都在從事大血管疾病這方面的治療。那么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有一些疾病和一些范圍內適合腔內修復,存在一個微創性,還有隨著現在人口的老齡化,越來越多的危重病人,不適合開刀,那么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很好的微創性的技術來取代開放手術,因為畢竟開放手術創傷還是比較大,像我們心臟大血管外科還有一些病人需要做體外循環等這些給全身帶來比較大創傷性的一些操作,就可以被腔內修復的優點來覆蓋掉,這是很好的一個治療的方式。
但隨著它的一個發展趨勢來說的話,首先是腔內修復可能覆蓋的范圍會越來越廣,比如說上世紀的94年開始出現了第一臺做腔內修復的手術,它當時只能處理降主動脈,或者降主動脈瘤,然后99年出現做全世界第一例的主動脈夾層,那么都是累及到左鎖骨下動脈移遠的位置的一個夾層,處理起來比較方便。
那么隨著現在材料或者技術的進步,腔內支架的話,我們可以把它放到更靠近心臟的位置,就是到主動脈弓甚至升主動脈,那么這一部分既往需要我們開胸做體外循環,甚至深低溫停循環等等的手術方式,在一個非生理的狀態下來進行手術,但現在可以做腔內微創的辦法來治療。當然這個肯定離不開我們一代代的大血管外科的醫生,一代一代的經驗積累,一代一代的技術創新,還有隨著經驗積累,把材料或者腔內器械的創新,才讓我們有更巧妙的辦法,更微創的辦法來取代復雜的開放手術的技術治療。
隨著今后的發展,我個人認為的話,首先是腔內支架可能在深主動脈的一些疾病,還有結構性心臟病,比如說TAVR經導管的主動脈瓣置換,那么今后可以把主動脈修復的支架和TAVR的瓣膜結合在一塊,可以從整個心臟出來以后,到主動脈瓣再到深主動脈,以及到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和腹主動脈,整個一個體循環的動脈系統的整體的全腔內修復,那么這可能是今后大家攻克和發展的方向。當然這也需要我們不光是技術的一個革新,還有離不開各種材料等等的一些基礎科學的進步,那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問題3:隨著腔內技術和器具的發展創新,已成為主動脈疾病的首選治療策略。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主動脈疾病相關基礎研究的最新進展及未來突破點?
胡佳教授:
對于主動脈疾病的一些研究,首先一個是它有一些致命性的風險,比如說我們有夾層的病人,他出現了遠端的灌注不良,臟器的灌注不良,既往的話死亡率是超過50~70%以上的。那么現在隨著腔內修復技術的一些進步,我們可以優先的保證臟器的一個灌注,解決腔內修復和處理掉缺血的臟器的一個灌注不良的問題,等他恢復一段時間后再來做開放手術,或者用其他腔內修復的手術,如雜交手術的方式,來治療這種束手無策或是基本上是等死的這樣一些病人。
但隨著現在一些技術和一些觀念和理念的進步,我們可以很好的取得一個成功的治療。我相信在國內一些大的中心碰到這種類似的病人,也逐步的有一些個案或者系列的成功病案的報道,那么這是臨床方面的一些進展。當然臨床的進展還缺乏,比如說我們國內相較于國外缺乏很多大中心的一些國人的數據報道,那么在國際領域上難發出我們中國的聲音,因為我們國內的話,相較于歐美國家人口基數龐大,存在各種各樣的主動脈的疾病,但我們缺乏這樣一個系統性且規范的研究?,F在在國內,阜外醫院的舒暢主任他們在牽頭開始做這種類似的事情,我們也積極的參加,希望貢獻我們華西醫院的一些數據和力量,然后和全國各大中心一起,為我們發出中國的聲音提供更加堅實的一些證據。
那么在基礎方面的話,因為我們國內有很大一部分的主動脈的疾病,它其實是有結締組織疾病,一些遺傳性相關的基因方面的變異等等,那么這一類的病人理論上來說是不適合腔內修復的,很多這樣類似的病人,我們都是開放手術置換血管,那么這樣的病人的話,我們今后一些腔內修復的材料是有一些改變,或者這個材料上帶一些可以緩慢釋放的藥物等等的這些東西放到體內,看是否適合今后這樣一些本身基因或者結締組織有問題的疾病的一個腔內修復,還有的話,有些前沿的中心也在研究腔內修復的可降解的一些材料,這些材料器械在心臟內和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冠脈的支架,及封堵先心病的里面可能是比較前沿的,我相信在我們主動脈疾病里面,今后肯定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方向。
因為從老百姓的想法,體內永遠裝著一個人工的東西,那么從遠期來說,人工的東西畢竟和體內不相融,可能遠期會增加各種支架相關的并發癥,如果這個支架是在體內可以逐步的達到一個腔內修復的目的,然后再逐漸的溶解,這是最理想化的,那么這個是離不開我們的醫工結合,臨床和基礎材料學的專家、工程學的專家一起進行研發,這是我最理想化的一個狀態。
此外,還有一塊基礎的研究,比如說感染性的主動脈疾病,那么現在也是需要開放手術,因為前面提到現在一些腔內修復技術在逐漸取代開放手術,但是現在對于感染性的疾病,腔內修復技術是無法取代開放手術的核心治療的作用,那么今后我們是不是可以研發一些技術上可以有抗感染作用的材料放在支架上,這也可能是我們腔內修復技術治療感染性的主動脈疾病的一種突破,我個人認為這些臨床和基礎相結合在一塊,是今后研究的一個熱點。
問題4:中青年醫生是促進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一位醫生從稚嫩到成熟,您認為這期間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分享一下?
胡佳教授:
一些系統性的困難和挑戰,比如說醫療或者是制度、醫改這些我就不談了。那么說怎么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實習醫生逐步的快速的成長。我個人認為的話,一個就是說當醫生在臨床方面,一定是要多看、多想,而不是機械的按照上級醫生的吩咐去完成任務,上級醫生教給你的,肯定都是他們積累的一些經驗,有這個經驗才讓你做,但你要想為什么要這樣做,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話才能在今后了解了現狀,了解了原理,才有更好的想法來打破常規,做出創新。那么這個是一個醫生從稚嫩到成熟的非常重要的正確的思維方式。那么同時你作為醫生的話,因為醫生最重要的是治病救人,但有些醫生就可能走的“偏科”一點,他就覺得治療好病人,做好手術就行了,但是這樣的話,做手術到一定熟練的時候,可能就只是一個重復的動作,得不到進步,所以你就要想現在這個手術方式或者這樣的技術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更簡便或者更微創的辦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你不斷的在掌握了這個技術,在做出打破常規和創新,就需要不斷的多看,多想,多做。
對于外科醫生而言,手上的功夫固然重要,但是你手上的功夫做得再好,那就像我們以前老一輩的老師說的:手術做得再好,永遠也是一個刀兒匠,只有你在刀兒匠的基礎上,用科研結合去解決一些真正的問題,而不是為了發一些文章去搞科研。真正去改進你的技術,改進你的理念,這樣才會讓你快速成長,從一個刀兒匠變成一個大外科學家的這樣一個過程,這是我個人一些從年輕醫生到現在的一些體會。
問題5:中青年醫生無論在臨床還是科研上都蘊藏著巨大能量,那胡教授也是您作為一名優秀的中青年醫生,在科研和臨床工作中是如何掌握平衡點的?
胡佳教授:
對于科研和臨床的醫生來說,要想快速成長,想要走得遠走得快,肯定是要用兩條腿走路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兩條腿走路的意思,就是說你在臨床碰到的任何問題,都要有科研的一個思維,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臨床做的所有東西,比如說現在做的手術,甚至用的器械,都是很符合一個人體的工程學,材料學方面的進步,才讓你有現在的所掌握的知識,相當于我們是站在一個巨人的肩上,才收獲了現在的一個紅利,所以要盡可能的去培養,讓下一代醫生也可以在你的身上去獲得一些新的經驗、一些知識,能更好的成長起來,相當于是今后如何讓你放心的把身體交給下一代的醫生。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你在臨床上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要針對性的以改善,以提高你的臨床技術,提高你的臨床治療效果,而做的一些針對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而做的科研。所以說我個人是如何把握這個平衡點呢,我的平衡點就是每次想到做一個項目,做一個研究,我就要想到這個研究做出來以后,這個結果是否對我現在在臨床的任何的東西有沒有改進,或者是對我臨床想到的疑問能不能夠解答,如果有,那么這個研究就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
那么這樣的一個相輔相成,今后就會獲得更多的收獲,在整個過程中也是一個正性的良性循環。但是有些人做科研,他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提高技術,可能是為了升職稱,就發一些無關痛癢的文章諸如此類比較功利做科研、做臨床的一些現象,當然這個風氣現在國內也在逐漸改變。所以我認為在臨床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是要你自己去實實在在思考,實實在在去針對這個方面做了一些解決的研究,這樣的話,臨床和科研結合在一塊,還有前面我講的一些材料學的進步等等,都是為了針對解決現在臨床的問題,一些新的器械的研發也是為了解決現在臨床碰到的一些難處,那么這些是我個人覺得一個很好的結合與平衡,也是作為一個真正治病救人來解決問題的醫生所堅持的原則。
首屆天府大血管論壇即將隆重開啟!
近年來,大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目前,我國大血管病患者發病率在持續上升,大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的 40%以上,位居首位。隨著大血管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新器械和新方法的不斷涌現,以及相關領域全體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奮進,大血管疾病的診療水平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所涉及的領域逐漸向更廣、更深的區域挺進。
為促進學科發展,集各方之力,首屆天府大血管論壇將于 2023 年 6 月 9 日-10 日在成都隆重開啟。大會特別邀請上百位國內頂尖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大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大會將聚焦瓣膜TAVR治療,主動脈Hybrid治療、TEVAR和EVAR治療,秉承著“規范、合作、交流、創新”之理念,以臨床技術發展與質量控制為根本,挖掘新技術、新理念,聆聽前沿之聲。身體力行做全民健康的守護者,為人民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巴山蜀水,同舟共濟。全國各地大血管學界的專家們踴躍參與本次學術盛會,不斷為提升中國大血管防治水平,為學科進步,為造?;颊撸贿z余力!
6 月 9 日,眾專家相會天府之城,論道大血管診療發展,敬請期待!
大會主席:
舒 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大會共同主席:
孫立忠 上海德達醫院
符偉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郭應強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趙紀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薛 松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大會執行主席:
胡 佳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秘書長:肖正華 侯 俊
執行秘書:廖廷 楊鵬 劉宇 范瑤 張煜
主辦單位: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
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
承辦單位: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