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好消化“組合拳”:聚焦前沿技術,引領消化內鏡發展
4月15日,一場以開啟消化多學科協同創新,共同交流消化系統常見和疑難疾病的診治進展的學術會議——“四川省醫創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協同創新分會專家醫聯學術會議”,在四川肛腸醫院拉開帷幕。
同舟共濟
攜手描繪醫聯共建新篇章
據悉,本次學術會議主題為“醫聯共建·協同發展”,由四川省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會主辦,四川省醫創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協同創新分會承辦,四川肛腸醫院/西南胃腸醫學研究院協辦。會議吸引了來自省內消化及消化鏡專家和醫務工作者的參與,共同討論消化、內鏡各學術領域的熱點內容和最新進展。
四川省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會秘書長李小明,消化及消化內鏡協同創新分會首屆會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胡兵教授,四川肛腸醫院特邀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譚慶華教授等醫創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協同創新分會的專家出席會議,四川肛腸醫院院長賀晨雨以及部分科室代表參加學術會。
會上,四川省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會正式為四川肛腸醫院授牌,雙方將本著“資源共享、共促發展”原則正式展開合作,攜手共繪醫聯共建惠民生的新篇章。
四川省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會秘書長李小明在致辭中提到,自四川省醫創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協同創新分會成立后,已成為示范標桿分會。
他稱,目前分會開展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學術活動,讓分會專家和分會單位委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促進優質學術資源的下沉,不斷提升分會成員單位學術水平,帶動分會單位委員共同謀求高質量發展。
四川肛腸醫院院長賀晨雨在致辭中對各位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并簡要介紹了四川肛腸醫院近年來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管理創新等方面的建設情況。
學以致用
消化內鏡診療體系按下發展快進鍵
近十年來,我國建設和發展進入新時代,消化及消化內鏡診療體系進一步完善和快速發展,建立并完善了國家消化內鏡質控體系。但專家表示,醫學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我國消化內鏡診療體系,亟待繼續按下加速發展的按鈕。
那么,我國消化及消化內鏡診療體系,要如何才能被注入源源不竭的新動能,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呢?
在學術座談會上,來著省內的消化及消化內鏡的專家們,先后分享了《超聲小探頭下病變性質判斷的輔助方法》、《鋸齒狀病變的內鏡和病理》《EUS-CPN的臨床應用》《人工智能在提高結腸鏡檢查質量中的應用》《WGA在胃粘膜病變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人工智能在結腸鏡旋鏡程度評價的臨床研究》等消化新技術、新應用、新進展。
專家們所帶來的每一個主題分享,都從小切口入手,深入淺出地講解心得和體會,和與會專家們全方位剖析,集智共商,把脈出方。既有理論講解又有案列分析,理論性、針對性和實踐性非常強。
多向聯動
助力醫療水平建設實現新跨越
本次醫聯學術會采取了線下會議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除了線下會場之外,四川肛腸醫院聯合成都商報四川名醫開啟《名醫直播間》,邀請消化內科醫生專家團,與廣大網友互動交流,直擊胃腸消化疾患,直播答疑解惑。據統計,本次《名醫直播間》觀看量超3萬人次,共回答網友健康咨詢近千條。
四川肛腸醫院賀晨雨院長表示:“醫聯學術會的成功舉辦,對于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和消化學科建設具有重要促進意義。本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加深了與消化及消化內鏡業內頂級專家的溝通聯系。我們將以醫聯共建為新的起點,充分利用與四川省醫創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協同創新分會建立的緊密關系,為醫院快速發展爭取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