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大灣區之心”,中南高科45萬方花園式高端產業園落戶廣州!
廣州增城,羊城以東,荔枝之鄉。地理屬性外,增城還加持有許多高含金量標簽:廣州東部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穗港深黃金走廊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組成部分……而最新的重量級標簽是:“芯”“顯”“車”三大千億產業集群新高地。
2023年4月17日,位于廣州增城區的中南高科·高端電子信息創新園正式摘牌,這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花園式高端產業園,點亮了中南高科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也為區域未來產業發展圖景“新”添一筆亮色。
攜手國企,布局廣州
中南高科實力進擊大灣區之心
這個“新”,是積極應對趨勢之新。
廣州,萬億工業大市。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培育了6個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汽車產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一,顯示面板產能全國前三。
增城,廣州三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大灣區科技創新重要節點和先進制造業增長極,在全國217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76位,享受國家、省市關于“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政策的疊加紅利。
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近年來,中南高科在全國布局了多個新一代信息技術主題產業園,僅大灣區就已落子四座,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經驗,如今,這些經驗在廣州得以充分展現。而此前與中山城建、濟高控股等多家國企平臺的深度合作,為此次與增城產投的首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融入“芯”“顯”“車”產業布局
賦能區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千億集群
這個“新”,是主動融入產業規劃之新。
衡量城市的工業實力,除了看規模,更要看高新產業競爭力。廣東“新春第一會”后,增城區緊隨其后立下“軍令狀”:今年將大力推動“芯”“顯”“車”三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首先,作為全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近年來增城區積極“以新促新”,陸續落地了富士康、維信諾、工信部電子五所總部(中國賽寶實驗室)、廣汽本田等龍頭企業,推動全區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千億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其次,增城坐擁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州東部樞紐、廣汕高鐵增城站三大交通樞紐,30分鐘可達廣州中心城區,1小時可達大灣區各大主要城市。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已開行中歐、中亞等20條國際物流線路,是大灣區頻次最密的國際班列發車點,對產業的賦能加速兌現。
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灣區連接配套工程效果圖
第三,中南高科·高端電子信息創新園所在的中新板塊,周邊被中新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科教城環抱,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的同時,也將自身融入了這塊大灣區人才創新高地。
理性 · 自然 · 人性化
為“大美增城”打造花園式高端產業園
這個“新”,是與時俱進的產品之新。
增城有兩大名片:制造業和綠色生態。什么樣的園區才是“大美增城”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真正需要的?中南高科給出的答案是:花園式高端產業園。
規劃設計更理性
項目首期占地168.2畝,建筑面積近45萬平方米,是所在的中新科技園內最大的產業園。大體量帶來更大的產業想象空間。園區規劃有24棟5層獨棟廠房、12棟高層廠房,兼顧多層廠房和“工業上樓”的差異化需求。空間設計也充分考慮到產業生產特性,建筑參數靈活,貨梯配置合理,動線規劃人性化,人貨分流互不干擾。
配套的一棟18層綜合樓,包括商業中心、食堂、停車樓等,配套人才公寓可容納至少2000名員工住宿。園區復合多種功能的柔性空間設計,可以滿足企業研發、生產、辦公等一體化需求,方便員工足不出園就能享受舒適的高品質園區生活。
園區景觀更自然
坑貝水和西福河在此交匯,雙水系和濕地公園成為園區天然景觀資源。景觀中軸與園區綠化在設計時,綜合考量了景觀效果與功能適用的平衡性,既營造綠色宜人的生活環境,也符合生產使用需求。沿街界面向城市打開,科技灰+典雅白+玻璃幕墻的三段式立面與水的律動相呼應,自然融入城市環境。
生活環境更人性化
在生產功能外,產業園區還承擔著“生活+居住”多元功能。項目距離增城坑貝地鐵站僅800米,四大高速、雙鐵路樞紐、地鐵形成多重交通系統環繞,為生產生活“提速”。
項目區位圖
周邊遍布的優質小區為企業提供多種居住選擇,商業廣場、學校、超市、醫院、銀行等成熟配套,覆蓋園區工作之外的豐富生活需求。
梧桐繁茂,自有鳳來。中南高科建設與招商同步發力,聯合多渠道資源拓展儲備企業項目,目前已有多家優質企業意向入駐園區。園區“強磁場”效應已開始顯現,未來將繼續引來更多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企業落戶扎根。
轉換舊動能,培育新動能。是像廣州、像增城這樣的制造業“優秀生”,保持領先的必由之路。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為中國制造業發展探索新模式、注入新活力的弄潮之路上,期待更多像中南高科·高端電子信息創新園這樣的產業新動力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