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邦汽服龔托:只有回歸服務本質,均衡合理利潤分配,“保修配”才能價值共生
截至2022年底,覆蓋全國354個地市,合作保險企業超過10家,合作供應商達4000余家,合作零部件廠商200余家,合作維修企業達40000余家;平臺累計配件報價金額超過1000億元;交易額與營業收入等均呈現數十倍增長……
提及5周年的成績,邦邦汽服總經理龔托認為這不僅僅是戰略定位的成功,更是行業對于邦邦價值認同的鮮明體現,從2017年初創誕生,到“聯邦計劃”、“邦贏計劃”、“雙輪驅動”,再到目前“價值共生”的戰略,邦邦始終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提升行業整體效能,讓車生活更美好。
“邦邦定位很明確,就是利用科技創新與數智驅動深度融合車后產業,成為‘保險生態圈、配件生態圈、維修生態圈的高價值連接器與賦能器’。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幾條原則,首先便是堅持價值共生,堅持團結攜手做難而正確的事;第二是堅持客戶第一,以用戶思維,想客戶之所想;第三是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拓創新,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第四是敢于斗爭勝利并保持危機意識;第五是堅持自我革命、堅持長期主義;第六是堅持加強組織能力建設,做好自我管理,堅持艱苦奮斗!”
深化再制造優勢 加速探索新能源
在紅海一片的中國汽車后市場找到藍海,再制造是繞不過的新風口。自2020年9月車險費改實施以來,保險公司出于降本壓力,成為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發展的積極推動者。有數據顯示,車險理賠中,40%-45%賠款是與配件相關,這也是保險公司成本消耗最多之處。而再制造件價格普遍為原廠件的30%左右,如果參照歐美市場在維修中使用一半的再制造件,那么保險公司理賠成本理論上可以下降15%左右。
邦邦2021年開始正式在配件再制造領域布局,啟動再制造配件品牌“邦邦再制造”定制集采業務。目前,邦邦再制造車系已覆蓋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路虎,品類覆蓋燈具件、鈑金件等共計2000+SKU,并已先后于北京、河南、甘肅、四川、浙江、青島、山東、江西、湖北等區域試點落地。
入局再制造,邦邦具備四個方面的優勢:首先是本身的產業資源優勢;這些年邦邦始終都擁有保險事故件從維修、更換到回收的資源優勢。
其次是品質保障。邦邦聯合華誠認證中心共同制定《邦邦再制造認定標準》,對合作再制造企業管理體系(生產資質)與四大類產品技術規范(包括鋁合金車身、鐵質車身、LED前照燈、五大總成部件)進行嚴格認證,從源頭嚴守“精益制造”理念。
第三是供貨保障。邦邦再制造合作的工廠前置倉就近服務,如果倉庫臨時缺貨,廠家會順豐快遞直發修理廠,保障供貨時效。
最后是售后保障。邦邦再制造產品自裝車之日起三年質保,這個質保服務在行業里也都是比較少有的。
據悉,2023年,邦邦再制造會繼續聚焦產品開發與服務能力的建設。在產品領域,將繼續完善產品供應服務體系,一方面聯合核心廠商完善中心城市的前置倉服務體系,提升供貨時效;另一方面,堅持產品精益制造模式,寧缺毋濫。在服務主業領域,積極推動合作保險公司的直供業務對接,結合舊件回收業務,打造邦邦再制造的閉環交易模式。
再制造之外,面對新能源車持續滲透帶來的變革與機遇,邦邦汽服也開展了產業專項研究和在供應鏈方面的布局。比如配件產品標準體系“邦邦嚴選”要在今年探索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13個新能源車型品牌,力爭主流車型的全覆蓋;同時圍繞保險公司對智能汽車承保、理賠痛點研究相關解決方案,包括新能源動力電池的檢測、維修、回收等方面,啟動相關研究項目。
增質提效,構建品質供應鏈體系
當下,邦邦汽服基于平臺整合能力和數字化能力,圍繞著保險領域,疏通整個產業鏈條的關鍵痛點,譬如理賠風控合規問題、賠付效率問題、配件組織供應問題等,提供全流程的數字化閉環服務。
例如在查勘定損環節,研發車險智能理賠項目,通過AI以及大數據技術,將智能理賠技術引擎嵌入理賠人員查勘定損工具,構建智能風險分析與監測體系,從源頭減少風險發生。該項目已在人保超過15家省級機構試點運行,年度累計減損近2億元;
圍繞事故件換新、修復與回收所打造的“駕安配”、“邦修配”、“邦收配”平臺均已實現全國覆蓋,配合自有的“邦邦嚴選”配件產品標準體系與“認甄溯源”等數字化服務,能夠為事故車配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在事故件的產品供應及產品整合方面,“邦盟”體系現階段已經覆蓋8個商用車+28個乘用車主流車型品牌,邦盟核心成員數突破600家,通過品牌塑造、訂單資源導入、數字化工具助力與金融支持等,全面提升核心伙伴的發展需求。
據悉,為提升就近服務能力與效率,2023年“邦盟”更多將會向三四線地級市逐步延伸,重點發展地市級服務商,產品的供應由邦盟產品委員會統一集采供應,同時利用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資金問題,地市級服務商聚焦當地的業務拓展并做好服務。與此同時,“邦盟”也將重點打造邦邦嚴選專家庫,孵化能夠讓保險行業認可的車型專家、品類專家,幫助保險理賠驗件,提升平臺的服務能力,同時結合培訓課程,逐步提升專家成員的專業水平。
而在維修企業端,2022年8月,門店管理系統“邦易修”首批已在四川、福建、廣西、安徽等地的多家修理廠安裝應用。該系統將在保險銷售前端、維修理賠后端、生態合作等多維度實現產業鏈接與賦能,實現多方共贏。
“事故件供應鏈是一個多鏈條網狀結構,需要以事故件(從理賠定損出發)為牽引和抓手,從整個事故件的供應鏈網絡整體看供應鏈的交付過程,而不是無序的最低價格競價,也不是只管定價格卻忽略品質和服務,而是要從各個角色的切身利益出發,讓各個角色都可以獲得合理的利潤,有能力持續升級服務能力,保障品質供應鏈的整體活力。”
價值共生戰略下,加速“保修配”融合
回看2022年保險行業的變化,一方面分化加速,頭部集中度提高,“人太平”車險保費收入增速均超過6%,回暖趨勢強勁;另一方面保險公司與4S集團、修理廠的矛盾也在激化。
龔托認為,保險公司與4S集團及修理廠之間的矛盾,其實究其根源還是在于利益站位不同和可交換資源的變化。這幾年受大環境影響,各方的利益都在被壓縮,多數傳統燃油車4S店新車銷量下滑嚴重,可交換的保費資源萎縮導致保險公司送修比上升;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理賠環節與汽后市場直接相關,想要控制成本就需要重塑理賠流程、控制定損價格、降低配件成本;對于修理廠來說,這幾年進場臺次與營業收入的大幅下降,有一些修理廠甚至生存都是問題。
“要實現最終的融合生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保險公司、修理廠、配件供應鏈、各類服務商和平臺都不斷成長,摒棄掉原有的不該享受不可持續的利益,建立可以使各方互信互助的商業模式、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這需要長期的努力。”
除了事故件的供應,邦邦汽服更不斷探索“保修配”三者間的模式升級。基于駕安配詢報供流程,邦邦汽服逐步在多個地市引入“自動定價器”新模式,系統可根據各地市自身情況實現事故件自動差異化加價,減少人工干預,令詢報供環節更快捷、更符合區域個性化,最終在增加各方互信的同時,保證各方的利益透明,從而提升行業整體服務水平。
站在行業角度,價值共生理念的解讀就是從競爭邏輯走向共生邏輯,各鏈條上的玩家都要回歸本質,只賺取合理的利潤。而平臺企業的價值是通過商業模式升級和數字化手段將各方的連接可視化、透明化,對現有的利益進行再分配,“讓專業的人在共生環境中展現自己的專業價值并獲得合理回報”才是各方應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