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應用場景下語言服務與醫學模型技術論壇——暨第六期新譯大講堂在京成功舉辦
2023年6月28日下午,GPT應用場景下語言服務與醫學模型技術論壇——暨第六期新譯大講堂在北京人衛大廈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指導,中國翻譯協會醫學翻譯委員會、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智能翻譯實驗室聯合主辦,人衛研究院、新譯研究院、北京雅信誠醫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了近6000名線上觀眾熱切關注。論壇邀請了翻譯界、教育界、產業界以及醫療衛生出版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GPT應用場景下語言服務與醫學模型技術”這一主題,共同探討GPT醫學大模型訓練及其在醫學文本生成中的實踐與應用。
黃玉龍視頻致辭
中國出版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新譯研究院院長謝壽光在致辭中表示,ChatGPT的發展和使用已經將人類知識生產帶入了新的節點。這一技術引起了全球高度的重視。雖然人們對技術還有一些擔憂,但各行業已經開始布局該技術。人工智能建立的醫學模型,為醫療學術創作和傳播做出應有的貢獻。
謝壽光致辭
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朱雙龍認為在最新的應用領域,醫療健康數據的隱私和安全等問題還存在諸多風險,希望依托此次會議與各位專家交流互動,服務醫藥行業不斷高質量發展。
朱雙龍致辭
北京市翻譯協會會長張文在致辭中指出,GPT大模型帶給醫學語言服務沖擊和挑戰。以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為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傳遞提供了動力。醫學大模型可以通過大規模文獻和數據的學習,對醫療與教學提供強有力的發展和支持。
張文致辭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俊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醫學語言服務》的主旨演講。他介紹了人工智能在醫學語言服務中的應用,和口音模型訓練的可能性。他還進一步介紹了ChatGPT在口譯實踐中的應用。
李俊做主旨發言
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教授、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負責人、博士生導師熊德意認為對齊在實際模型訓練的過程中十分重要,并介紹了對齊的幾種方式。熊教授認為該領域還在發展的前期,具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探索。
熊德意做主旨發言
雅信誠總經理楊瑞鋒介紹了LLM/GPT語言服務全流程應用設想。楊總認為,隨著語言技術的持續突破,以及醫學語言需求模式的變革,醫學語言服務的商業模式也將隨之發生徹底的改變。并表示產學研應聯合起來打造醫學語言服務生態圈,以共同滿足生命科學領域客戶需求,為客戶賦能。
楊瑞鋒做主旨發言
訊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長、高級算法專家王靜認為,ChatGPT4的進化提供了數理能力的支持,但依然存在實用性的問題。她指出該模型的真實性和計算能力存在錯誤和短板。但隨著不斷的發展,認知大模型技術將為醫療大健康產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王靜做主旨發言
在圓桌論壇環節,新譯研究院副院長劉勁松、北京交通大學語言智能與大數據處理研究所教授徐金安、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應用語言學系主任謝春暉、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英語系教授李曉莉、人衛研究院業務負責人孫麗圍繞“生成式GPT在醫學論文中的應用與展望”、“GPT與主流醫學機器翻譯引擎的區別”、“AI醫生的利與弊”等主題進行了思想交流和深度探討。
左起:李曉莉、徐金安、謝春暉、劉勁松、孫麗
中國翻譯協會醫學翻譯委員會秘書長朱珊進行了總結發言。她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對整個論壇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各位與會代表圍繞“GPT技術在醫學語言服務中的應用”展開了有深度有高度的討論,期望為醫學語言服務行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目前我國在國際醫療衛生合作、“一帶一路”中國傳統醫藥文化走出去以及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方面都加大了推進力度,GPT大模型的應用將為今后中國更多地參與國際醫療衛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朱珊做總結發言
本次論壇的主持人分別為中國翻譯協會醫學翻譯委員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朱珊(致辭環節),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教授王華樹(主旨發言環節),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言服務出口基地語言服務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林濤(圓桌論壇環節)。
左起:朱珊、王華樹、韓林濤
隨著通用大模型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報告生成、藥物研發、問診與診斷等垂直領域大模型正逐漸浮出水面。此次論壇的舉辦,進一步明確了GPT應用場景下語言服務與醫學模型的訓練思路及發展方向,它將對未來大模型技術的應用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在產學研各界的探索與創新下,未來,語言服務與醫學模型技術的發展也將為進一步講好中醫藥故事,傳播好中醫藥文化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