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杭州千島湖旅游必去淳安云蒙山祈福到云濛寺
云蒙庵在杭州淳安縣界首鄉云濛村,有一座道觀現在叫云蒙寺,歷史上是個特殊的地方。這里有座云濛山,是原來遂安、淳安兩縣的界山,東邊為淳安仁壽鄉三十三都,西邊為遂安溫恭鄉一都,1958年各設青溪、東亭公社。墈上、里童屬遂安,墈腳(墈下)屬淳安。1964年,原遂安嚴家等九個大隊與原淳安桐子塢等四個大隊合并建立桐子塢公社,公社始建于墈腳云濛殿,1975年遷址嚴家大隊。2001年桐子塢、東亭兩鄉合并為界首鄉。云濛山的云蒙庵,光緒十九年浙江省輿圖標示有兩處。淳遂兩縣舊志均有記載。《淳安縣志》記載山上一處高五百丈,周回七十里,突出眾山之上,天欲雨則云霧迷蒙頂(一處可放眼千島湖),遂安縣志記載,云濛山在縣東五十里,與梓樹塢相屬。大概指的是與梓桐鎮交界的云濛山。淳安縣志記載,云濛山在縣南三十里,高五百丈,周回七十里,突出眾山之上,天欲雨則云霧迷蒙頂上。淳安舊志還有唐朝淳安文學家皇甫湜好友斐度以及明朝邑人汪若濬、清朝淳安知縣劉世寧寫的云濛山詩:
(一)
斐度
嵐翠凝煙霧,登天化作云。
遙瞻越觀景,寓縣遍氤氳。
(二)
汪若濬
是中佳處不虛傳,細看分明在眼前。
林葉舞翻如趁拍,石泉琴弄本無弦。
蛙鳴鼓吹長相和,松奏笙簧合自然。
此樂世人全得少,誰知物外有鈞天。
(三)劉世寧
高聳青霄五百尋,巔崖云髻不勝簪。
滃濛一片知將雨,幽咽泉流似鼓琴
云濛村自古就是淳安旅游、祈福、禮佛、問道、養生、品茶、清修、游學名地。現在云濛村已經成為淳開公路綠道上一顆鄉村旅游之星。也成為杭州千島湖風景文化活動點之一。地方百姓口口相傳有,山上至古以來有月姥祠,山中有送子觀音庵,山下有財神廟。山腳有陳王廟,陳王廟還有一個說法,舊志記載,云濛廟在縣二十五里云濛山麓,一姓陳,陳留人。宋建炎中,官軍討叛,有白衣人為先鋒導之。質其姓名,答以居云濛山,姓陳,卒然不見。遂擒賊,始悟神之助,封鎮國王。在這財神廟對面,云濛庵就在墈腳村水口。村里還保存著一塊清代《重整云濛廟記》石碑。該廟建于宋朝在古財神廟對面,祭祀之神姓陳,民間稱為陳王。清康熙、嘉慶間曾經修葺。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秋重整,戊戍落成。是周邊百姓求雨祈福之所。解放初,還曾作桐子塢公社辦公用房。
香客信徒們稱;
云蒙寺是,浙江杭州 . 最靈廟宇之一,
來,祈福圣地云濛山 . 發愿有求必應。
云蒙寺的變遷 文 / 心意無痕
云蒙山,重巒疊翠,山花燦爛。云蒙寺,因山而名,承山之靈氣,引的天下善男信女熙熙攘攘,男人朝拜,女人進香,云蒙寺終日香火繚繞。寺中一僧,每日坐于佛前,敲木魚,誦經文。遇有香客施舍錢物,他頭不抬眼不睜,只送一句話:“施主請敲鐘許愿,苦隨鐘聲而去,喜由余音而來……”于是便有悠長的鐘聲響起,在山中如云霧迷漫。一日雨后,僧人照舊閉目打坐。有一女子進來,燒了一柱香,看了一眼佛,抬腳欲出。“女施主請留步……”僧人微微動身,雙手合十說,“但凡香客,不是為了凈心,就是為了還愿。女施主多次來寺上香,總是一言不發,一事無求,僧實為不解。”女子止步,回身說,難得師傅開口,倒有幾問。“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僧人起身,掄棰敲鐘。“師傅終日閉目打坐,不睹萬物,怎見我多次進香,又怎知我一事無求?”“我雖閉目,卻心如明鏡,但凡面前之人,男女能辨,善惡可分,可謂眼中無心中有,此乃佛家之境。”僧人微露豪氣。“師傅既心如明鏡,臨塵世男女,又何必以目避之?是師傅心神不一,還是想眼不見為凈呢?怕是師傅塵心未了吧。”僧人思忖片刻,睜開了雙目:“為僧便凈心,出家即了塵,紅男綠女自當等閑視之。如同現在,我面對女施主,可謂眼中有心中無。”“師傅食之齋飯,苦誦經文,可謂看在眼中。終日以佛為尊,修身養性,可謂念在心上。分明看在眼里,卻道熟視無睹。想來師傅于佛也是眼中有心中無?佛家言心神合一,若心神不一,師傅又怎能修身為佛?”僧人臉紅,竟一時無語。女子又問:“請問師傅,世間何物為大?”僧人抬首東望。順云蒙山東去游云含霧,滄海隱隱可見。便手指遠海道:“世間海為大,海納百川。”“那佛心比海呢?”“佛心如海,能容天下之人,能容天下之事。”“天下之人,有善惡之別,善者行俠好義,口碑載道,當容。惡者惡貫滿盈,千夫所指,佛家能容嗎?天下之事,有情理之分,可合情的未必合理,合理的未必合情。對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情之事,佛家也能容嗎?”女子話鋒如劍,刃可奪霜。僧人后退一步,避開女子目光,面佛而立:“因果輪回,善惡有報。善者義事,如春園之草,雖不見其長,卻日有所增。惡者劣跡,如磨刀之石,雖不見其損,卻日有所虧……”“既然慈悲為懷,又怎能疾惡如仇?相信善惡有報,又何講普渡眾生?”僧人無言以對。“受人滴水之恩,當何為?”女子再問。僧人步入院中,指一口方井道:“當以涌泉相報。”“師傅久居寺院,春不耕秋不種,日收眾家煙火,方沒有饑寒之迫。這算不算受人之恩?”僧人雙手合十,仰視云蒙群峰。說:“沐天地之靈氣,食人間之煙火,方能修佛家之靜氣。我久懷感恩之心,也時時不忘知恩圖報。”女子焉然一笑,問:“師傅怎個報法?”“走路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施主施我以香火,我還施主以浮屠。我為香客還愿,以惻隱之心,悲天憫人。”“那又有何用……”女子話如劈荊斬棘,“師傅不見,天下之人,生老病死,勾心斗角,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想得的得不到,想舍的舍不了,誰能長命百歲,誰又能立地成佛?哪一事能天隨人愿,哪一個又能好夢成真?”僧人不由地仰天長嘆:“唉……看來女施主已經活的非常明白了,僧自愧不如。可你自是明白,卻為何還來拜佛進香?既來進香,卻為何還要論個是是非非?人為一口氣,佛爭一柱香,可謂俗有俗的悲哀,佛有佛的無奈,豈能分出大與小長與短,又怎樣區別是與非對與錯啊!明白到女施主如此的境界,生之于死又有何異?天堂地獄又該如何?活到這個份上,恐怕俗人要厭世,僧人要離佛了……”女子無言。僧人極目遠望,云蒙山綠樹紅花盡收眼底。僧人深吸一口氣,半是說于女子,半是自言自語:“人應取象于錢,外圓內方。心中有夢,自生佳境,何勞燒香拜佛?如果幸福,你能活上一天又有何怨,如果痛苦,縱然長命百歲又該如何?如心存佛意,日居鬧市也能心靜如水,何用出家為僧?如俗塵未了,躲進深山老林照樣六根不凈,出家為僧又有何用?”僧人揮揮手,說女施主下山去吧。云蒙山依舊山花燦爛,卻再也沒有鐘聲傳來。后來,僧人還俗,女子皈依,云蒙寺又改成了云蒙庵。守望云蒙寺的變遷,誰又能說出到底是僧人超渡了女子,還是女子改變了僧人。是突然間的大徹大悟,還是千百種矛盾讓人們改變了初衷?人所不能承受的,到底是生命中的之重還是生命中的之輕?變遷的東西,究竟是落花的無奈還是流水的釋然?無論佛家的僧,還是俗家的人,也許都不能活的過于明白。生命和生活之于你我,就象看山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活法,只要是自己信奉的,是之于自己靈魂和信仰的,就無所謂是非曲直。走的苦不苦,活的累不累,幸福抑或憂傷,自己知道就行,沒有必要用自己的方式刻意的去改變別人,也不要對別人的方式品頭論足。樹上沒有相同的葉子,地上沒有同一條河流,在紛雜的人世間,你能說清孰是孰非?誰能真的仙風道骨,誰又能做到盡善盡美?我情愿生命是一條沒有任何昭示的路,寧可置身一個未知的世界,滿懷激情的去尋找,去跋涉,等待歲月揭開悠長神秘的面紗,等待晨曦的第一絲陽光灑在我行走的路上。因為我始終認為,沒有了臆想,就沒有了玄機,也沒有了心氣。就象一生下來便能預知自己的死亡一樣,一眼看透的東西,無論于誰,都是一種悲哀,一種致命的悲哀。
清風寨(送子觀音閣)
鄉村旅游在云蒙山上建設于2010年4月完成月亮坪、水口石門、尚書牌坊、晚眺亭、清風塘和云濛寺修復工程等項目。此后,又在遺址上相繼修建清風寨、祈年廊、登云閣、森林小木屋和游步道、古戲臺等配套項目。現在云濛村已經成為淳開公路綠道上一顆鄉村旅游之星
方圓百姓介紹:
清風寨觀音閣三根清香許個愿,
求男女雙胞胎想要逐個來應驗!
云蒙山上月姥祠神話故事一
月姥別名柴道煌。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紅喜神,也就是媒神。關于云蒙山上月老祠的事跡,記載月老最早的文獻資料出自唐代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定婚店》。“天下之婚牘耳。”又“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稱。這個在月下倚布囊、坐于階上、向月檢書的老人,即是后來在民間被奉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其用囊中紅繩把世間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經歷“仇敵之怨,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等折磨,也會化解一切最終成為夫妻。 陳王的奇妙因緣還有一段奇趣的傳說。著名漢代謀士陳平(今山東東明人)陳平小時家里窮困潦倒、十分破落所以寄養大伯家,一次陪堂哥去云蒙訪友在山上月姥祠許愿能找好媳婦,途中借宿在山下客棧,剛好有一名著名商人張負老板的大戶人家孫女,她們家是當時首富,首富家有個孫女張氏,雖然生得美艷動人但已經是第五次婚姻,張負全家本是來山下財神廟(取之有道)殿堂祈福供養財神的,聽說上面有月姥祠靈驗,就上山去月姥祠祭拜,又見正在祈求的陳平年輕有志命運不凡心中暗喜,求爺爺張負幫她助力。還有人說“因月姥牽錯紅線,張氏后來嫁給了陳平”,他們的故事更是奉為一段佳話,他們婚后一直和睦恩愛。正是在娶了這個大戶人家的孫女之后,官運騰飛生意也日益寬裕起來,在世人眼里他們是修行三世的因果,在此地祈到健康長壽、和合不諍、增長世間財富、事業順利、運勢轉佳、善緣早熟、凈除精靈、魔障、賊害、疾病、苦難,平安和樂。成功后回來供養廟宇,向方圓居民分發財富,幫助昌生,救助苦難,被天下百姓立廟祭拜。
月姥神奇故事二
一年水災泛濫方圓百里古城池沉入湖下去后,附近有一些寺院道觀出家人無處可安身,一些逃荒跑出災區,一些卻在附近一帶山上臨時搭棚安居,其中有名道士與和尚在月姥祠寄住打理廟宇,為了活著相互照顧相互關心,不久日久生情愛的水深火熱,半年后難分難舍,于是兩人在月姥祠堂長跪不起祈求神仙指點迷津。一次兩人跪地三天三夜祈求,昏昏沉沉迷迷糊糊中見月姥顯靈,來到他們面前站在他們兩個中間,手撫摸著他們的頭說到,不必難過沒有什么想不開您們的緣分是可以結婚的為了傳宗接代繁衍生息為了人家文明進步。以后平時您們出門可以穿俗衣,可以吃葷,更可以舉辦中國傳統婚禮,還能住在自己里結婚生子。專管男女緣分的“月下老人正緣尊神”,以及主管夫婦和合的“和合二仙”就這么說了,雙方也就應了,從此他們用俗名找一座山種茶織布耕田過上幸福生活,其實并非所有的道士都不能結婚生子。在傳統文化里他們的修行者也通常被稱為出家人。因此認為,道士和和尚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但是其實不是這樣,首先和尚確實是需要還俗才能娶妻生子,但是在道士中,有一種流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這是真實不虛的,不出家道士就可以結婚。
可謂是:
天下男女姻緣事,杭州淳安月姥祠。
云蒙山上紅喜神,赤繩子耳系夫妻。
云蒙寺還有一種傳說
陳王廟“云蒙寺”原來為正一道觀,原立廟時候主供漢代丞相陳平,故稱陳王廟。陳王廟對面歷史以來還供奉道教正財神趙公明、山上有柴道煌、隔壁有三官大帝、清風寨中有慈航道人(觀世音)、藥王華祖等神像。目前,廟宇內保存了明嘉靖年間的《陳王廟齋田碑記》和《重修陳王廟碑記》等兩塊古石碑。每逢朔望日,特別是農歷三月初八、六月初四日,信眾絡繹不絕,香煙裊裊,道樂聲聲,鐘鼓齊鳴,祈福延生。
取之有道殿介紹
財神分為正財神和偏財神,正財神又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武財神大多數都是黑面龍須,騎著黑虎,一手拿鞭,一手拿元寶。那是黑虎玄壇趙公明大元帥像日春神、青帝比干、范蠡、關羽等等。很多人也十分流行供奉請偏財神回去,這個最著名的神獸就數貔貅、金蟾兩個算是比較出名的。偏財神現在很多人崇拜受寵呀,中國文化由來已久,源自于人們內心對物質的豐裕渴望,幸福的生活素來和金錢是密切相關,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過的富裕呀,不過的努力。那是很重要的,這個學問太深了,勸告大家十人上香九為財,其實財為善中來;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廟里道長介紹:為人有德天長佑,行善無求福自來。每年三月初十五這里廟會來祈求具足財寶,稱意所需,業務興隆,運作順利、財庫富饒。
富商還愿介紹
千里迢迢杭州千島湖,云濛這里必供正財神,
誠奉取之有道殿神仙. 夢想就會真的要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