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條說]電子借條讓私人欠款像銀行貸款一樣受到法律保障
[欠條說]電子借條讓私人欠款像銀行貸款一樣受到法律保障
民間借貸糾紛問題一直亟待解決,“老賴”“失信被執行人”“借錢不還”等敏感字眼持續曝光在我們眼前。甚至還出現了“我憑本事借的錢為什么要還?”的諷刺調侃,說明中國的借款關系和環境非常畸形,從本質上來講是因為每份借款因為雙方法律意識淡薄或情面的問題,沒有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在這種環境下,廣州小馬智創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欠條說】微信小程序應運而生,在微信上搜索【欠條說】就可以直接使用,不用下載APP。小馬智創是主打電子合同在線簽約的公司,旗下有【熊貓快簽】電子合同小程序,而【欠條說】是專門針對借款欠款合同而產生的垂直服務,包含了借款合同簽約和相關的法律服務。
【欠條說】的主要功能是借款雙方在產生借款關系的時候就通過平臺創建一份規范的借款合同,在微信上雙方就能直接簽約。并且在借款合同到期違約后,自動作為出借人的委托方進入起訴流程。就跟欠銀行貸款一樣,到期未還直接走司法流程,判決書下達后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欠款人進入征信黑名單。
我國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數量一直居高不下,成為法院和仲裁委審理的主要案件類型之一。
但反觀同樣也提供貸款業務的銀行,違約比例卻大幅低于民間借貸,主要原因有3點:
1銀行在提供貸款業務的時候,往往會對貸款人進行非常詳細的信息調取,如果對方信用較差,或者沒有一定的償還能力,根本不會貸款給你。
2銀行貸款會經過一系列的審批程序,之后還會簽署一系列的具備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而這種“儀式感”會讓貸款的人重視,及時還清貸款。
3大部分銀行是有法務部的,如果銀行貸款未還就直接提交法院起訴欠款人,沒有情面可講,貸款人自然會畏懼吃官司,輸了官司還要進入征信黑名單。
可以說,銀行是在貸款前,貸款中,貸款后做好了各方面的防范措施。
【欠條說】小程序借鑒了這種模式,研發一套關于熟人借錢的保護方案,希望能夠通過線上電子合同+在線自動訴訟的方式維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
我們國家一個特殊的社會情況,我們非常重視人情世故。往往在法院上爭執不休的曾經是很要好的朋友、親戚、情侶、同學……
他們礙于情面慷慨解囊,而且會迫于一種“給熟人借錢還打借條不是在惡心人嗎?”的社會輿論傾向而不寫借條。
他們往往會說“這么多年的感情還比不上幾個臭錢嗎?”但是反過來想,這么多年的感情一個借條就能摧毀?借錢又不是贈予行為,如果是借款就一定要償還。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所以,欠條說始終倡導這樣的觀念:借錢可以,一定要寫借條約定還款條款,違約就自動交給法律處理
電子合同已經在互聯網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欠條說】小程序就是利用線上電子合同直接簽署借款合同。這樣大幅提高了簽約的效率,而且每份借款合同都是律師起草的規范模板,條款清晰約定明確。也避免了手寫借條欠條不規范的情況。
雙方必須經過身份認證才能使用,這就避免了在發生借貸糾紛后因為無法提交對方的身份信息,法院或者仲裁委不受理案件的情況發生。
事先做好防范工作,簽署規范的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為事后證明借貸關系存在提供關鍵性的證據。
遇到別人借錢不還時,一部分人選擇等別人主動還錢,一部分人選擇了不合法的催收手段,另一部分人則選擇了息事寧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不會是走法律途徑解決。
這也就是為什么網絡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關于“借錢不還怎么辦”的相關話題。因為大家普遍存在一種“打官司”很麻煩的想法。但是目前而言,法律訴訟依舊是解決借貸糾紛最高效的途徑。
【欠條說】同時也提供了訴訟援助、律師函、維訴訟等便捷法律法務,收費在99-299之間,遠低于律師所的費用,也免去用戶自行奔波打官司的麻煩。在【欠條說】每份借款合同不是說簽完就完事了,而是在后期違約后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利用互聯網的解決辦法,用戶足不出戶就能輕松在線完成訴訟。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會礙于情面不好開口提醒對方及時還錢,所以平臺會在雙方約定的還款日期及對方逾期未還的合同起訴時效內進行智能提醒,督促的對方履約,并且告知對方違約的法律風險。
【欠條說】的使命和愿景是讓私人欠款像銀行貸款一樣受到公平規范的法律保障。希望能通過電子合同+自動訴訟的方式,規范民間借貸的行為流程,讓熟人之間借錢真的做到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也通過互聯網法律解決辦法,杜絕欠錢人是大爺變態關系,讓借款雙方從一開始就合法的規范化,借前約定,借后保障。欠款人想拖欠,承諾明天就還?讓他直接跟法官去說。因為每一分借款合同都明確的告知了雙方:到期違約是會自動起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