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失靈?給A股開個方子!
8月14日,A股再度跌上熱搜,上證指數收在3200點以下。股民熱議:“利好一出立刻下挫”、“我們真的不要利好了”……
8月10日,媒體發布“A股重磅利好!‘100+1’要來了?”,然而市場卻不買賬,上證指數跌下3200。8月13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媒體冠以“周末利好”,然而,次日A股開盤再度下跌。
為什么政策沒能對資本市場形成立竿見影的“利好”?怎么才能讓大A活起來?不少投資者支招:“廢除融券做空,存量融券限期清還,看看漲不漲!”、“除了T+0,別跟我提利好”……
感冒不能只喝碗雞蛋湯
阿牛智投創始人毛羽形象地表示,關鍵要找準市場的需求,當下大家關心的不是把零錢利用起來去買基金,而是急需“治療感冒的藥”。“一碗蛋花湯”,有安慰作用。當病長時間好不了的情況下,這碗雞蛋湯可能起反作用,情緒會更加劇烈地宣泄。政策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一碗雞蛋湯是沒法治好感冒的。要找到病根子,對癥下藥,才能讓市場真正活躍起來。
給A股市場開個方子
毛羽表示,搞活市場要從市場中最多的參與者出發。A股市值目前38%左右是第一大股東持股,12%左右的市值是基金、北上資金、匯金、證金、保險和社保等機構投資者,占市值半壁江山的是普通投資者和國內活躍資本力量。市場有內在運行規律,干預、指導的措施多了,就會體現出反效果。毛羽給A股市場的“方子”是:考慮大多數投資者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各項交易監管措施適當解綁。
交易印花稅每年約2500億,占國家稅收2%左右。毛羽表示,千分之一印花稅,高頻交易成本很高,一年累計甚至要超過本金的10%以上。美國、日本、德國均在上個世紀取消了印花稅,新加坡也于2000年取消了交易印花稅。我國香港地區因為一直保留交易印花稅,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交易活躍度一直排名靠后,是有名的“估值墳場”。目前港股也在討論降低交易印花稅的問題。當前全球量化交易占比已經非常高,我國只占20%,海外成熟市場在50%左右,有的市場高達60%。如果把交易成本降低了,變成全球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市場,那么全球資產配置的錢就會主動來了。這些資本來了,資本市場活躍度就高了。
至于創業板、科創板和主板市場的分類監管措施,在推出的初期為了控制市場的風險是有必要的,但由于限制過嚴,目前看到科創50指數的表現已經明顯弱于創業板。如果人為把市場規則切得過細,必定會對兩創板塊的健康發展產生反噬效果,最終會影響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