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園》首屆紅色詩歌大賽系列活動在延川黃河乾坤灣景區圓滿收官
七月的陽光燦爛輝煌,七月的黨旗鮮艷飄揚
七月一群胸懷大愛的詩人在陜北黃土高原匯聚。
由《中華詩園》發起的首屆“安泰城投杯”紅色詩歌征文大賽系列活動七月中旬的延川黃河乾坤灣舉行(頒獎、采風創作、朗誦聯歡、助學義捐等)。來自全國各地近百位作家詩人走進了以乾坤灣、清水灣為主體打造的延川黃河乾坤灣景區。走進了“華胥履跡生伏羲,伏羲觀天地創八卦”延川黃河的傳奇色彩中采風學習,接受革命老區的傳統教育。
本活動由《中華詩園》雜志,陜西省延川縣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北京京協辦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延川縣黃河乾坤灣景區管理局,《中華詩園》朗通藝術團承辦。延川縣文學院、延川縣書畫院、延川縣慈善協會、延川縣圣羽小學、聊城市安泰城鄉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蘇州中嬌琪鑫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城市專家網詩歌研究院、香港當代文學藝術協會、倉央嘉措詩社、中安江淮文學、作家報、今日文教報、人人網、 大家網、 記者報、廣西南寧丁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東律成偉業音樂文化教育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支持。
活動為期五天。詩人、作家在革命老區體驗奔放的秧歌、淳樸的道情、動情的說書、火紅的剪紙、五彩的布堆畫講述延川人的黃河故事,感受九曲黃河乾坤大舞臺、羊皮筏子漂流展現延川人的黃河情懷。詩人們行走在母親河邊,攬勝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了眼界和胸襟。他們為祖國江山的壯美而驕傲、也為母親河的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而自豪!更為壺口瀑布的波瀾壯觀感慨萬千詩情畫意。
《中華詩園》紅詩征文大賽為繁榮詩歌事業,宗旨是面對大眾發現培養文學新人,為鼓勵更多的詩歌愛好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促進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的自信。讓詩歌和大眾互動,助推書香中國建設。
7月16日乾坤灣紅詩朗誦會上《中華詩園》大賽組委會為參賽獲獎作者頒發獎項。
一、參會獲獎詩人名單:
一等獎:龐濤 陳思同
二等獎:路軍鋒 卓卿
三等獎:蔡啟發 單潔 陳帆
中華詩星:鄧太忠 丁 燈 黃克斌 伍宏賢 何銅陵 魯 瀚 李清松 郭棟超 王永純 吳冬香
金 獎:張輝利 段春梅 陳淑梅 遠帆 尤永超 李東方 閆偉東 李為 心 慈 閆俊玲 高巧玲
銀 獎: 周柏林 歐陽志容 閆麗欣 黃繼森 丁彩玲 王湘萍 周暉 路桄暢。
實力獎:鄭道遠 沈佐海 黃玉俊 慕容怡 林曉瓊 魏紅福 周 媛
新銳獎:馬騰 董蕓 張波 羅英 張林春。
二、未參會獲獎詩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中華詩星:薩仁圖婭 劉洪波 貢才興 張繼征 張振亮 周步 喬宏慧 王瑞慶
金 獎:曾春根 許星 羅啟晁 徐光銘 張富海 蔣衛平 李繼育 林釗勤 王俊波 吳思章 賀煥明 胡 寧 遼寧山子 李雪 黃玉龍 胡慶軍 無定河 胡龍 楊鐵泓 何曉李 金 茂 李春芳 劉阿江 黃之翊 楊琰
銀 獎: 孟甲龍 王堯天 張增偉 高鋼 張克鋮 唐軍 向遠婉末 韓慶成 方應平 張月琴 楊仲春 李鶴影 唐燕 史盛森
銅 獎; 劉湯明 陳哲言 馬道洲 朱春年 楊株光 趙連友
實力獎:丹飛 羅保傳 郁東 黃治文 劉勝琪 齊林生 林華 軒愛香 孫鳳 李恒民 梓君 王福中 郭曉峰 劉東成 楊安模 李峰 王公球 呂東升 燕金城 周長文 王忠平 張洪芳 莫善賢 王貴春 彭海祥 車夫 王華官 董蕓 阿曙 丁康權 賈友英 萬緋
新銳獎; 孟萌 孫欣 王童 廖俊 心慈 宋金亮 李長空 胡譯 曉晨 唐燕 馬樹德 陳 赫 辛 禾 楊建國 吳玉萍 李 強 褚月華 王亞中 楊啟剛 周 軍 張廣超 周立紅 高汩婕 朱志萍 李建英
優秀獎:張熳 陳芳 單鳳娟 劉彩華 王立君 汪 利 蘇立敏 路志清 徐冬顏 黃 琦 田宗仁 吳志強 祁明杰 沈佐海 陳羅瓊 黃祟遠
以上獲獎名單含倉央嘉措詩社參賽獲獎的15人:(排名不分先后)
風和日麗(李建英) 心慈(瓜爾佳麗艷)芙蓉婉兒(宋金亮)海闊天空(王俊波)海納百川(張波)海哥(劉勝琪)傷木(林華) 齊家(齊林生)你的眸中有星辰(軒愛香)誰染霜林(孫鳳)
(未到會獲獎詩人的證書正在由快遞陸續寄岀。)
(本次征文活動等級獎獎金由愛心詩人安娟英個人贊助)
本活動同時再為一批積極弘揚傳統文化,創作紅色詩歌,朗誦紅色詩歌獲得較大成績的詩人及朗誦藝術表現者及為賽事做出特殊貢獻的個人評獎表揚鼓勵。
一、紅色文化傳播大使獎
李東才 劉力 劉澤林 峭巖 石祥 桑恒昌 李發模 柳湧 馮曉英 峭巖
金 罡 荒林 林琳 曉暉 韓 強 羅蘭 安娟英 李東方 遠帆 丁燈
心幽 傷木 張一真 龍律成 丁彩玲 費新然
二、 特殊貢獻獎
程麗娜 郭萬軍 閆吉文 孫靜怡 毛生明 馮貴斌 劉浩 李華 禇化冰 曾春根 李文義 吳冬香 段春梅 王福中 亓 雪 沈海榮 心 幽 李建英 李清松 劉改華 廖朝暉 欽 書 秋 玲 馬玉琴
三、 愛心大使獎
陳思同 卓卿 龐濤 王貴春 陳帆 安娟英
參加這次紅色之旅系列活動并為獲獎者頒獎的嘉賓:
著名藝術家、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中宣部離退休干部局副局級秘書柳湧。中華詩詞學會部委機關詩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馮曉英。當代詩歌批評家、詩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譚五昌。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開發研究院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部委機關詩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朗誦藝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倉央嘉措詩社社長、《中華詩園》總編金罡。《中華詩園》主編、愛心詩人安娟英。《中華詩園》常務主編、安徽省倉央嘉措詩社社長郭萬軍。《中華詩園》常務主編閆吉文。山東省聊城市政協委員、聊城安泰城投副總經理程麗娜。聊城市安泰城鄉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薛錦。聊城市安泰城鄉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王新欣。著名詩人、河南省詩歌學會理事、原二級巡視員郭棟超。河南省鄧州市文聯主席閆俊玲。四川南充市作家協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主席鄧太忠。中華詩園朗誦藝術團團長曉輝。著名朗誦藝術家羅蘭。中國詩人角管委會主任、著名“莊稼詩人” 鄭道遠。著名詩人《天涯詩刊》社長、總編路軍鋒。著名詩人、《大家文學主編》西瑪珈旺。安徽省阜南縣作家協會主席馬騰、亞洲流行音樂家協會聯誼會副主席龍律成。延安市政協黨組原副書記、副主席、延安魯藝書畫院書記院長、延川文學院院長白生瑞。中共延安市紀委原副書記、監察局局長、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顧問、延川文學院書記馮世陽。延安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孫文芳。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退休法官、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顧問、延川書畫院書記楊世忠。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榜書委員會會長、延安圣地書畫院院長、延川書畫院院長南華東。延川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延川文學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白月寧。延川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馬根平、延川縣文化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輝。延川縣慈善協會付會長、延川文學院副秘書長馮貴斌。延川縣文學書畫院辦公室主任路亞亞等等。
本活動共收到征文來稿3800多份 經過初評,復評,匿名終評等程序評選岀以上各獎項。
中華詩園紅色詩歌征文大賽評委:
馮世陽 白月寧 李自國 彭驚宇 王謹 霍竹山 羅繼仁 張富英 靳新國 王博生 王法 劉合軍 孫大順 田宇 阮中華 褚化冰 心幽 亓雪 劉改華 張一真 老區山鷹。
終評委:
吳思敬 劉笑偉 譚五昌 何建華 楊四平 荒 林 桂興華 安娟英。
人間溫暖唯有愛 天地動容只為情
《中華詩園》心系老區奉獻愛心,大力提倡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區的貧困學生牽動著參加采風創作的領導和詩友們。在延川縣慈善協會領導和愛心詩人安娟英的帶領下,他們來到延川縣圣羽小學現場義捐。首先由詩人安娟英代表愛心企業蘇州中嬌琪鑫貿易有限公司捐贈了28800元,為36名貧困小學生每人資助800元。愛心在采風人員中涌動,詩人和作家還有孩子紛紛走上捐款登記臺捐款義捐現場令人感動,有的詩人只登記了捐款數字只留下“愛心人士”這個名字!何其高尚的情操,何其美麗的詩心!這種詩心和大愛飛過黃土高原的山山峁峁飛向了詩的遠方!
革命老區記住了《中華詩園》,黃土高原的留守兒童記住了這些來自全國各地關愛他們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名字!學生代表發言說,我們一定不辜負叔叔阿姨的希望,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當新時代的紅色接班人。據延川縣慈善協會的統計,除蘇州中嬌琪鑫貿易有限公司捐贈外,參加活動的詩人作家們現場為圣羽小學捐贈善款23000余元和部分書籍等學習用品。在助學捐贈儀式上,軍旅作家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中華詩詞學會部會機關詩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馮曉英、當代詩歌批評家詩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譚五昌、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開發研究院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部委機關詩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朗誦藝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金罡、愛心詩人安娟英、警營作家陳思同等人都紛紛發言,他們希望學生們積極面對困難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乾坤灣度假村,參加采風創作的詩人們還舉行了創作交流會。他們用原征文活動和現場采風創作寫出來的詩歌進行朗誦交流。他們引亢高歌歌頌革命老區、歌頌延安精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在整個活動中,《中華詩園》朗誦藝術團的曉輝團隊、江蘇羅蘭之聲團隊、遠還載歌載舞為采風詩友助興。在乾坤灣大舞臺,參會詩人、朗誦藝術團隊、羅蘭之聲團隊,還有遠帆,龍律成等等朗誦家歌唱家各展才藝和延川縣山花藝術團聯袂獻上了一臺臺精彩絕倫的文藝節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參加此次活動的作家、詩人、藝術家們不但奉獻了愛心,而且還收獲了不一樣心情、不一樣體驗、不一樣創作經歷!作家詩人們表示,回去后,將會根據采風體驗,創作出更多的文學精品,為文化自信而努力工作。
本次活動,《中華詩園》雜志還為以下四個單位授予創作基地,他們分別是:黃河乾坤灣創作基地、山東聊城市安泰城鄉投資公司創作基地、西北稅務文學交流基地、龍宸音樂文化莊園創作基地。
《中華詩園》是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耿飚,著名詩人臧克家、艾青、賀敬之等詩壇前輩于1989年倡導發起的文化復興工程。這個工程包括《中華詩園》公眾號、《中華詩園》紙質雜志、《中華詩園》園林建設等三個部分。《中華詩園》肩負著傳承中國歷史文明,弘揚中華先進文化,實現美麗中國夢的偉大使命,是中華復興、興國強國之軟實力工程之一!她將是弘揚五千年華夏詩文化的優秀傳統,“以德立國”“以德育人”的重要園地之一。《中華詩園》雜志由“中國社科院西部開發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管,由北京京協辦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承辦。據了解,《中華詩園》園林創建工作目前正在積極籌備之中。 (郭萬軍 、安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