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召開首屆綠氫產融發展論壇暨綠氫產融研究中心成立大會
導語:2023年8月15日,恰逢我國首個全國生態日,“綠動全球,氫啟未來”:上海交通大學綠氫產融發展論壇暨綠氫產融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長寧校區成功舉辦。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顧鋒,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主任丁文江,原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等出席論壇,200余位“綠氫”領域知名專家和學者共赴盛會,暢論“綠氫”未來發展前景。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李昕榮主持。
綠氫產融研究中心隆重揭牌,組建綠氫產融專家團隊
眾所周知,氫能是最有潛力的新能源之一,但目前全球氫氣產量的95%以上是灰氫,是通過化石能源、工業副產品等生產的氫氣,生產時會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或風能等)制取的氫氣,其碳排放可以達到凈零。綠氫產融研究中心旨在聚焦氫能,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在綠氫領域的科學研究優勢,通過產融結合和產教融合,形成綠氫產業發展的智庫,最終構建全球綠氫產融創新解決方案。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顧鋒,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李昕榮,教育部長江學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終身教育學院院長、全球創新研究院院長胡潔,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頭屯河區人民政府特派代表查新明副主席,申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宋雪楓,上海交大設計研究總院董事兼執行總經理王云武,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楊海燕共同為全球創新研究院綠氫產融研究中心揭牌。本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聯合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新疆新能源集團等機構聯合發起。
綠氫產融研究中心主任為胡潔,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為丁文江院士,專家委員會主任為胡潔。顧鋒和胡潔為趙春萍、宋雪楓、李晶生、忻雷、章俊良、易培云、羅迎江、楊海燕、衛容之、蔣宏(由王云武代表)、賴曉明(由黃穎代表)頒發綠氫產融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聘書。
領導嘉賓對全球創新研究院綠氫產融研究中心寄予厚望
顧鋒在致辭中,代表上海交大對綠氫產業界人士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對綠氫產融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希望氫能產業界、金融界的同仁能在綠氫產融研究中心的平臺上,共同促進氫科學技術和應用場景的蓬勃發展,力爭孕育氫科學科技創新企業,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國家戰略貢獻交大力量。
丁文江在致辭中,首先介紹了自己所帶領的輕氫之鎂團隊在鎂合金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交大氫科學中心在氫科學領域的前瞻性基礎研究。他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積聚產業界、企業家、金融界等中堅力量,通過科技創新和產融結合,為實現中國乃至全球氫能產業的制備工藝創新、材料結構創新和應用場景創新作出貢獻。
查新明在致辭中,指出新疆綠電資源潛力廣闊,期望綠氫產融研究中心和新疆綠氫產業創新研究院的“雙中心”驅動模式,形成完整的產業應用鏈、企業鏈和產品服務鏈,構建滬疆兩地綠氫產業創新解決方案,將新疆烏魯木齊和上海打造成為海上通道和中歐陸上綠色通道的橋頭堡城市。
氫能專家暢抒金融投資、技術創新、產業生態等觀點
原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在發言中,強調綠氫是未來新型能源體系的樞紐,并針對綠氫的綠色化和數字化發展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呼吁企業在綠氫產融研究中心的產學研融用平臺上,提升企業綠色轉型能力和綠色技術創新應用,推動企業數字化能力建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宋雪楓作《綠氫產業創新與投融資機會》主題報告。他表示,申能集團錨定“雙碳”目標,承擔起發展氫能產業的時代使命。如今,申能的氫能業務不斷創新,與交大科研團隊的合作成果豐碩,并制定了氫能發展的“三縱三橫”戰略,推動行業加快由導入期向產業化發展。能源轉型需要建立、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投融資機會,金融行業通過為高碳經濟活動向低碳轉型提供融資,在保證產能和實體經濟增長的同時降低碳排放,最終實現對綠色金融的有效補位。
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易培云作《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主題報告。他指出,未來碳稅將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統籌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打通“源-網-荷-儲”關鍵環節,逐步實現能源轉型,而氫能正是能源轉型的紐帶,必將成為我國能源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他對氫氣的“制-儲-運-加”、氫能行業進展及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模式作出全面分析,介紹了交大在氫能技術領域的突破和產業化成果,并提出氫能行業將是另一個萬億級賽道。
胡潔教授作中心戰略規劃報告,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教育部長江學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終身教育學院院長、全球創新研究院院長胡潔作《全球創新研究院發展戰略與綠氫產融研究中心規劃》主題報告。首先,從全球創新的大背景下,他提出全球創新研究院的發展戰略,給出創新驅動發展的4.0新模式和新路徑,并以第一個“雙碳板塊”院長工程為例,詮釋了完整版的4.0解決方案:雙碳金課體系、面向產業的雙碳咨詢、零碳園區系統設計白皮書與智庫、智慧零碳園區樣板間與全球范式,以及“雙碳板塊”接下來的規劃和展望。然后,從產業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設計創新四個維度,他給出了“綠氫板塊”院長工程的規劃。最后,作為綠氫產融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倡議通過產融結合和產教融合,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在綠氫領域的研究優勢,匯聚綠氫供給側與需求側全鏈條資源平臺,打造東西部新能源產業融合中心,形成綠氫產業發展的智庫,最終構建全球綠氫產融創新解決方案。
隨后,綠氫產融研究中心戰略合作單位簽約儀式隆重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胡潔,申能集團氫能辦陳笠,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上海交大機動學院院長助理、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董事長易培云,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楊海燕,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黃穎,人民日報社國際金融報主任李俊霞,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董事、執行總經理王云武,新疆新能源集團特派代表羅迎江書記,上海創能國瑞新能源科技董事高智龍,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忻雷代表各自單位,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交大校友會能源科技分會副會長、原華東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晶生,上海交通大學原總經濟師、終身教育學院專家顧問劉牧群,人民日報社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衛容之等應邀出席本次論壇。
此次綠氫產融發展論壇的成功舉辦,體現了上海交通大學對綠氫產融的高度重視,對氫科學技術產學研合作交流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將充分利用綠氫產融研究中心的平臺優勢,在氫能人才培養和氫能產業發展創新中,積極發揮高校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重大作用,為綠氫產業創新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