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投資攜核心醫療獲2023年度十佳投資案例,這是背后的投資方法論
近日,全球PE論壇聯合財新數據發布了2022-2023年度中國PE/VC行業評選結果,北航投資攜核心醫療榮獲2022-2023年度中國PE/VC十佳投資案例大獎。
經過7年的發展,北航投資的各項業務正密集地進入收獲期,業務增長飛輪持續加速,帶動投出了更多的高科技、高壁壘、高成長項目。僅以醫工交叉領域為例,除投資全球唯一同時布局植入式和介入式人工心臟產品的核心醫療外,北航投資還接連投出了全球唯一擁有原子磁力計、心磁圖儀、腦磁圖儀等全產業鏈技術與產品的量子磁場傳感領域準獨角獸企業未磁科技,致力于實現國產高端眼科診療器械及系統突破的安捷明醫療等項目。
每個項目都足夠好、足夠硬,不斷有核心醫療這樣的投資案例獲得行業大獎,在北航投資,早期投資仿佛變成了一件更具確定性的事情——甚至被投企業創始人在各方面都十分相似。這背后,是否有不為人知的投資方法論?
一切,都要從“科學企業家”說起。
科學企業家余順周
核心醫療創始人余順周博士是典型的科學企業家。
余順周博士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后來去了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機械工程專業深造,隨后在美國著名人工心臟公司負責研發工作,在團隊中擔任主要電機控制與磁懸浮設計負責人。
2016年,余順周博士回國創立核心醫療。
當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他所在的公司輾轉被并入雅培,第二件是美敦力發起了一起11億美元的并購,至此雅培和美敦力在全球人工心臟市場中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寡頭壟斷的背景下,中國在該領域完全依賴進口,沒有一顆成功上市的國產人工心臟,行業的議價權和話語權進一步被削弱。
余順周博士決心回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讓更多的中國患者可以用上更好的國產人工心臟。2016年8月,核心醫療落地深圳南山智園,余順周博士決心帶領團隊研發新一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對于產品路線,他表示,小型化是關鍵。
以小型化為目標,余順周博士帶領團隊,利用軸向磁懸浮軸承技術,解決了傳統磁懸浮的體積問題,最終成功研發出全球最小、最輕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Corheart?6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該產品實現了國內人工心臟產品最廣人群覆蓋——從幾十斤的小體重兒童,到超過200斤的超重患者,年齡跨度從12歲到75歲。
8月13日,Corheart?6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正式發布,這是一顆核心醫療自主研發的直徑34毫米、重量90克的全球最小、最輕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國產人工心臟小型化新時代自此開啟。
投資是一連串的事件
余順周博士畢業于哈工大,依托北航成立的北航投資,是如何找到余順周博士,投出這么好的項目的?
在這種投資敘事下,仿佛投資的重點在于,一個關鍵動作,一種奇妙機緣,就像狩獵者發現獵物,需要蹲守,要看概率。在某個時期,狩獵者的投資邏輯確實是有市場的,當下則顯然走不通了。
北航投資在多個場合,闡述過“種田人”的邏輯,即圍繞科創之田播種,陪伴成長。化用著名經濟學家歐文·費雪的一句話(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來解釋這一理念,我們認為,投資是一連串的事件。
什么是一連串的事件?用經濟學的思維來解釋是這樣的:果樹會結果,果園有收成,結果與收成都是收入。然而收入不是在果熟時才得到的。果樹每天都在變,而每一次小的改變都是收入(或負收入),這就是一連串的事件。
投資也是如此。
一個成功的投資案例,首先是一連串的事件。
以醫工交叉領域的投資為例:2016年,北航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依托北航資源,聘請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北京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樊瑜波,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等專家組成顧問團;北航投資自成立起舉辦了一系列的醫工交叉行業路演會和研討會;連續6年舉辦北航全球科創大賽,發掘硬科技項目;連續6年在北航開辦創業課,提升學生創業認知和創新能力;發起成立“BEU北航投資·科學企業家計劃”,同時北航的醫工交叉學科在國內的排名也上升到了第一……這樣的一連串事件,是一項成功投資案例的底層邏輯,即以播種的邏輯,匯聚資源,圍繞北航科創之田,打造科創生態。
在這個科創生態中的每一次播種,都是后續每一次投資的連續事件。
對核心醫療的投資也是如此。北航投資依托北航在醫工交叉領域國內排名第一的學科優勢,基于對技術與產業的理解,與畢業于哈工大的余順周博士建立起深度鏈接。而且,投資只是開始,北航投資在之后也持續邀請余順周博士參與各種活動,包括北航全球科創大賽,與政用產學研各方資源節點建立鏈接。
將投資視為一連串的事件,日日做功,久久為功,圍繞科創之田,種下一顆種子,陪伴成長,這是北航投資打造成功投資案例的底層邏輯。
尋找科學企業家
匯聚資源,打造生態,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在移動互聯網高歌猛進時,中國VC行業“賽道理論”甚囂塵上。硬科技火了之后,“投早、投小、投硬”又成為主流。但是,嚴肅投資看的從不是風口,它有著自身延承的投資邏輯和投資理念。
北航投資的投資邏輯是發掘和培養“科學企業家”。關于科學企業家理念,北航投資有這樣一個公式,“科學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四千精神”。
為什么不是“科學企業家=科學家+企業家”?這需要先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先有理念,還是先有概念?如果以概念為起點來拆解,科學家和企業家的結合,自然是科學企業家,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公式。
問題是,這樣的公式,無法幫助你找到科學企業家。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知道要投硬科技,要投科學企業家,但在方法論層面,不一定有系統的打法。
先有理念再有概念,是更務實,也更科學的一條路徑。北航投資的投資理念,直接與北航相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素有工程師文化,從建校初期培養紅色工程師到培養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一以貫之。
1958屆北航學生的畢業設計,是一架名為“北京一號”的輕型旅客機,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種客機。“北京一號”是那個年代的北航學子,懷揣報國熱情,在生產車間和設備缺乏的情況下,基本用純手工的方式制造出來的。“北京一號”的成功試飛,為我國培養了一批熟悉飛機設計建造工程的人才。
這就是北航的工程師文化和工程師精神。
進入新時代,北航提出要培養卓越工程師。國產大飛機等多個重大項目中,均有他們的身影。很多卓越工程師,也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進入企業,并逐步轉變為企業家。
他們首先是卓越工程師,然后具有企業家精神。
關于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定義,學界一直有不同的觀點,包括熊彼特、彼得·德魯克都有相關論述。具體到中國,其實企業家精神,是有成熟且有一定傳播廣度的表述樣本的。這就是源自浙江的四千精神。
四千精神,指的是“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浙商總會副會長、深圳市浙江商會會長、北航投資董事長夏煒發現,具有卓越工程師背景的企業家,身上都有這些共同點。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提出尋找那些具有以下特質的人:
擁有真誠的初心和遠大的使命
擁有博學專精的工程背景,定位精準,十年磨一劍
高智商、高情商、堅韌不拔的毅力
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
也就是“卓越工程師+四千精神”。2022年10月31日,在北航的一堂創業課上,面向北航學子,他又首次公開系統地解釋了“科學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四千精神”這一概念的由來與思考。
卓越工程師背景、四千精神,并不是北航創業家的專屬,國內頂尖理工科高校,也涌現出一批具有這些特質的科學企業家。科學企業家理念,在實際投資業務中不斷得到驗證。
學習型組織的道與術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每一個廣受認可的投資案例,都離不開專業的投資人才隊伍。
北航投資總經理王劍飛認為,組織里最大的變量是人,最重要、最核心的資產是人才。北航投資積極打造學習型組織,在未來空天技術、醫工交叉、新能源、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大領域,培養了一批專業的投資人才。
在人才的選、用、育、留四大環節,北航投資系統性地做了很多具體工作。北航投資認為,“選人”是道,應該排在首位,要找到具有正直真誠底色、學習成長思維、一技之長能力的硬核人才。其中的關鍵在于以育促選,真正的人才,不用揚鞭奮蹄,最優秀的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選拔出來的。
在“育”這一環節,北航投資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包括公司學習會、部門內訓會、企業參訪等。在學習會上,北航投資副總經理陳鴻鶯,也是核心醫療項目組中的重要投資人,向公司科技投資、科創服務板塊的同事分享了投資盡調十準則,這十項準則,也貫穿核心醫療等投資項目的始終。
圍繞科學企業家,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堅持長期主義,并由專業投資人才通過嚴謹的流程管理來篩選項目,同時投后部門持續做好各項服務,這些是核心醫療等投資案例獲得行業廣泛認可的全部秘密。在北航投資,這些并不特殊,只是“常規動作”。我們也相信,投資是一連串的事件,借助生態的力量,每一次耕耘和播種,都是在為未來準備一份金色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