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伏栃 志在百里——專訪第四屆華泓杯海峽兩岸詩詞大賽金獎獲得者陳永和
三國時代梟雄曹操,曾詠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千載名言,氣勢磅礴,遠識宏量。
新近由北京潤墨齋書畫院主辦的《文化傳承——第四屆華泓杯海峽兩岸詩詞大賽》圓滿收官,共收到詩作2000多首。筆者就此專訪了本屆大賽金獎獲得者陳永和。
這位老先生一直奉曹孟徳名言為臬鎳。他與新中國同齡,屬牛,故借此給自己定下人生座右銘——老牛伏栃,志在百里。
一、揚鞭奮蹄,從知青到高級記者
如今年近75歲的他,典型的“老三屆”。高中成績優異,卻因停止高考而與大學殿堂失之交臂。全國首批下鄉知青,招工進“三線大廠”相繼干過銑工、廠黨委秘書、廠團委副書記、車間主任等。后跨上初中和中專講臺教書育人;再大步一躍,走上業余和專職新聞工作崗位,媒體活兒一干即長達40多個春秋。可謂踐行了他的人生期許……
在解放三峽門戶宜昌市隆隆炮聲中出生的陳永和,70歲正式退休前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高級記者、高級編輯。一生歷經“極左”磨難,挨批斗、掃廁所、除垃圾、關“牛棚”、燒鍋爐等等,卻又不失成才之志。1972年9月入黨。已獲中共中央頒發的“在黨五十年”榮譽紀念章。
1981年開始從事新聞報道工作。1984年12月至1991年6月,先后任《中國電子報》駐湖北記者和武漢記者站站長。1991年6月至2006年,相繼擔任湖北日報評論部編輯、《市場指南報》副總編輯等。1996年破格被評聘為主任記者。曾擔任過湖北省廣告協會副秘書長。
從事報刊新聞采編業務40多年,共撰寫、編輯新聞、通訊、評論、散文、報告文學、新聞論文等500多萬字。
曾10多次受湖北日報指派,采訪領導人,隨同湖北省委、省政府主席負責同志進行考察調研活動等,發表頭版頭條重要新聞、長篇通訊、評論員文章、社論等,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好評。
2009年4月60歲退休后,被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特別關注》雜志社返聘任高級編輯整整10年。《特別關注》單月發行量高????時達400萬份。該雜志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國期刊協會評選為“中國十大名刊”。這位資深媒體人,負責精編、審改該雜志10多種類別稿件,質量好、水平高。他曾經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召開的“全國代表性期刊座談會”上作了專題發言,受到中央兩部門有關負責人高度好評,被編入《內部參考》,引起《人民日報》關注。該報記者據此在《人民日報》第一版顯著位置,作了重磅綜述性報道。
另還擔任過《新聞前哨》、《特別健康》、《商業航天》、《楚天法治》等雜志編審。40多年間,采寫、編輯、終審的8種不同類型報刊稿件,累計4000余萬字。
二、不辱使命,獲得媒體獎80多個
陳永和曾10多次被評為先進新聞工作者、優秀黨員。1993年榮獲“湖北日報社勞動模范”稱號。
早在上世級80年代初,宜昌市電子管廠涌現出一支“學雷鋒義務為市民送牛奶志愿服務隊”。那時,牛奶還是珍稀營養品。女隊長楊麗華帶領10多名共青團員,利用業余時間,為數百戶居民上門免費送牛奶,受到廣泛贊譽。可是,有一次楊麗華拖牛奶的板車被汽車撞倒,不幸犧牲,全市各界數千男女老少紛紛前往吊唁。
對這個青年先進典型人物,各級領導非常重視,要求一個星期內發表長篇報道。重任落到陳永和頭上。他采訪了服務隊、市民、廠領導、楊麗華同事等各方人士。從頭一天下午5點開始動筆(那時沒有電腦),至次日7點晨曦初露,通霄一口氣寫作近14個小時,拿出了10000余字的長篇通訊—— 《新時期雷鋒式好青年楊麗華》,按時在《宜昌市報》頭版頭條刊登。隨后,又在《中國青年》雜志、《湖北日報》發表長篇報道。
省級黨報高級記者,必須具備緊急受命、倚馬可待,限時高質量完成重要任務的功夫。
2004年5月下旬,浙江黨政代表團來鄂傳經送寶、洽談合作。21日下午2點鐘,湖北日報負責人緊急給陳永和下達指令:必須在23日出版的《湖北日報》頭版頭條位置,發表2000余字的重磅通訊,并同時配發重要社論。
天啦,僅有短暫的一天半時間,要拿出如此兩類重頭文章,陳永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但他轉瞬進入攻堅狀態,馬不停蹄地先后采訪了“浙江省企業家湖北商會”,以及湖北省發改委、省經委等部門,記錄收集了2萬多字的資料。當晚即敲響鍵盤寫作,次日凌晨兩點多,拿岀了2000多字的長篇通訊《浙江:在鄂投資的“狀元省” 》;天大亮,又一氣呵成頗有詩意、又有重大影響力的社論《好風憑借力 西湖催我行——熱烈歡迎浙江黨政代表團》,準時高質量在報紙頭版頭條位置刊出。
23日上午,當還飄著油墨清香味的《湖北日報》,擺放到武漢著名東湖賓館兩省主要領導人案頭時,受到高度肯定與好評。歡迎演講會場,各界五六百與會代表,幾乎人手一份《湖北日報》,引發了兩省與外界的傾情關注。
好作品是好記者的試金石。陳永和共獲得各類新聞獎80多個,其中全國性新聞獎一、二等獎3個;湖北新聞獎一、二、三等獎10個;湖北日報等各類新聞獎、編輯獎60多個。其中《“長江資金”管理模式》、《指南責任重——我們為何提起“松剛話題”》、《湖北人如何是好?》、《我們不能再失血了》、《一種50%多菌靈有效含量竟為零》、《黑馬奔騰》、《對新聞實習的幾點思考》、《報紙都市化發展趨勢》等,這些通訊、消息、評論、報告文學與論文;以及湖北省優秀學術期刊《新聞前哨》系列卷首語——《拒舊》、《拒假》、《拒歪》、《拒空》、《拒庸》,以及新聞核心期刊《青年記者》卷首語《力戒新聞報道的“倒二八現象”》等多種體裁文章,影響面寬,廣受好評,不少成為大學傳媒學院的必修或參考教材。
三、獵涉廣泛,多個領域皆有所成
黨報有三大支柱:內容為王、發行當家、廣告生存。陳永和被譽為“全能型復合人才”。
除分管一份省級經濟類報紙新聞報道外,陳永和還“ 一肩雙挑”,負責或參與多份報刊發行、廣告兩大塊業務。策劃約100萬字的各類營銷方案,有較豐富的運作思路、策略和經驗。
以《特別關注》雜志為例,陳永和的專職是編審每期約13萬多字的文稿。但他又主動額外給自己壓擔子,為湖北一家著名酒業集團策劃了“以發行換廣告”,別出心裁的“集約化大客戶訂閱模式”,由這家酒企每年出資210萬元,利用其遍布全國的客戶分銷渠道,連續七年,創造了單月訂閱量高達50000份雜志紀錄。雜志則在流水線上,不再花毫厘費用,隨機分放在酒瓶包裝箱內,免費贈閱給終端消費者。這個重大成果,相當于一個中型省份郵政報刊發行局的單份雜志訂閱量,成為業內佳話。另還連續八載為該雜志每年凈賺300萬元純廣告利潤,十分罕見。
傳授媒體知識,陳永和也是應接不暇。他先后應邀為中國工商銀行全國信息員培訓班講授《信息的收集與提煉》;為湖北全省四級地方黨委信息處長科長培訓班講授《信息與新聞的區別與關聯》;為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等大專院校講授《新聞采訪與寫作》、《媒體名人成長路徑》等課程;為湖北第一稅收大戶中煙湖北公司媒體部專題講授《文摘期刊標題制作技巧30條》;為湖北省工商局系統新聞通訊員講授《工商新聞的報道與寫作》;為招商銀行武漢分行通訊員培訓班講授《金融新聞的發現與寫作》等。這些講課,理論結合實際,有案例、有操作思路、可學可用,受到廣泛贊譽。
閱歷與見聞關乎記者眼界和思路的寬度與深度——這是陳永和的重要理念。他被公派和自費游歷過亞洲新馬泰柬越等,歐洲英法德荷比俄丹瑞挪芬冰等,還有美國、澳大利亞等數十個國家,以及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等。閱歷豐富、視野開闊,并在省級黨報副刊上發表了《在英國爵士家做客》、《英國女王的陳舊御座》、《海釣》(馬爾代夫游記)等不少有影響的散文。
自2019年5月開始,70歲的陳永和正式退休后,又先后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網絡媒體,發表散文、詩歌、評論等體裁文章,總計30多萬字,引發關注,名列《今日頭條》“大V作者”。其作品常被收錄于眾多權威檢索媒體,成為重要公共資訊。
當筆者詢問陳先生獲金獎有何感想時,他謙和地答曰:不覺老之已至,卻知學海無涯。
“老牛伏栃,志在百里”的形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