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汽車智能座艙大會隆重召開!
10月20日,2023國際汽車智能座艙大會(ICIC 2023)在蘇州市相城區隆重召開。中國科協常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蘇州市相城區委書記沈志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張侃出席會議并致辭。20日上午的開幕式及“共同構建智能座艙新型產業生態”主論壇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戰靜靜和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鎮海主持。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2052eb9cb503d8ba4aa46a9b462d80a7.jpeg)
開幕式及主論壇現場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7034c02b6afe4d6b9ec1bd4710a8efb2.jpeg)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戰靜靜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48c9f1d78ef24ac85b7d408e0c1edfb4.jpeg)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鎮海
張進華表示,智能座艙作為實現汽車“第三生活空間”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平臺,當前已經成為汽車產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智能車聯網產業集群之一和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昨天,蘇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學會將以此為契機,攜手更多專業力量和產業生態伙伴協同共建汽車智能座艙發展新生態,助力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業加速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關于智能座艙產業發展,他提出一要強化智能座艙頂層設計,積極編制智能座艙技術路線圖;二要加強關鍵共性技術跨界協同創新,持續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三是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強化協同,多元共創,構筑新型生態。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5873b38bb523edb12b3b9ce9528d74fd.jpeg)
中國科協常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
張侃表示,智能座艙作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內容非常豐富、發展潛力無窮。作為創新的主體,智能座艙領域的相關企業要聚焦主要方向、瞄準市場需要,堅持用戶友好的設計理念,找到更多解決路徑和方案,推動研究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占領更多市場,更好服務于市民生活和企業生產。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將進一步拓寬心理學的應用場景,用平臺思維服務產業、以生態模式賦能產業,推動心理學以大數據等可見方式與各類產業實現交融互促,為地方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精準的專業服務。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637786fecc15a88f1d14ea86fd84b41d.jpeg)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張侃
沈志棟表示,智能車聯網代表著未來汽車產業和智慧出行的重要方向,智能座艙作為人車智能交互的重要載體,將成為重新定義智能車聯網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賽道。近年來,相城將智能車聯網產業作為三大產業創新集群之一重點打造,同時推動智能座艙加速起勢突破,集聚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呈現出了旺盛的發展態勢。產業的持續加速和飛馳向前,離不開各位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的助力。相城愿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好伙伴一起,在智能車聯網的“康莊大道”上攜手奔赴更加美好的未來,在相城這片“愿意成人之美、期待相互成就”的發展熱土上書寫更多合作共贏的佳話。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ee6417ffa92705ab07ca71471ab65147.jpeg)
蘇州市相城區委書記沈志棟
2023汽車智能座艙領先科技成果在主論壇上重磅發布。經過項目申報、專家預評審以及專家委員會最終評審等環節,來自華為、東風技術中心與中瓴智行、科大訊飛和星河智聯、航盛電子、吉林大學、重慶大學和重慶交互科技、博泰車聯網、鎂佳科技、億咖通、中汽創智、中科創達、北斗星通等企業和高校的科技成果獲評“2023汽車智能座艙領先科技成果”,本次發布成果涵蓋座艙域控平臺、人機交互系統、系統軟件平臺、大模型創新技術等細分領域。
2023汽車智能座艙領先科技成果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editor_3419_b501b582b8f66c00f3a561e334c31de3.png)
在主題演講環節,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總裁吳保軍表示近幾年智能大屏、語音控制、語音助手、應用生態等紛紛上車,為傳統的機械駕駛產品注入了消費電子的屬性,車企紛紛將會客室、影音室、臥室、露營區等概念與智能座艙進行結合。未來隨著自動駕駛的成熟,將會催生出更多商業模式上的革新,包括可穿戴的移動設備、共享化出行方式等,帶來差異化用車體驗。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9777551cc99ae94572823832797dfbbb.jpeg)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總裁吳保軍
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洪提出當前智能座艙面臨兩大技術變革,一是是軟件定義汽車下,面向服務的軟件架構,實現軟硬件高度復用和共享;二是大算力的芯片帶來多技術的融合。兩大變革帶來了包含工作、辦公休閑生活等場景的第三空間全面擴大,各種汽車零部件集成化和智能化,具備情感助手的人車交互友好化和用車場景多元化等。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f58c8c2061a07b1b627b5c07566d9331.jpeg)
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洪
蔚來汽車助理副總裁、數字架構負責人章北海認為智能化的空間具備安全、個性以及懂我的特點,沉浸式?頻、跨域異構融合、可擴展算?架構等技術可以打造領先的艙內沉浸式視聽體驗。接著他分享了以?為中?的分布式跨端?態NIO Link,該開放生態平臺可打通連接技術和NIO云平臺,?-端-路-云協同的分布式能?,端云結合,軟硬結合的全?位多重安全守護能力。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12e1cb644bcfa7f818360a3068509644.jpeg)
蔚來汽車助理副總裁、數字架構負責人章北海
科大訊飛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俊峰指出當前噱頭多于用戶細節體驗價值、端到端的服務閉環體驗差、孤島式的用戶迭代體系等智能座艙的行業痛點,提出了基于場景感知和用戶感知、精準高效提供閉環個性化交互與個性化服務體驗的技術解決方案。他還詳細介紹了訊飛星火汽車交互大模型的深度理解與知識應用、有感情和邏輯回復、快速學習與進化的能力,助力智能座艙體驗升級。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2b059f4a3065c97b278502e7f338ac4e.jpeg)
科大訊飛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俊峰
華為終端BG軟件部副總裁、運動健康與智慧出行軟件部部長季神洲表示HarmonyOS是新一代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的語言,并通過創新技術和性能優化,實現全場景設備協同,助力汽車座艙成為滿足用戶個性、品味、溫暖和舒心需求的第三空間,以打造全場景的、分布式的、隱私的、高流暢度的以及原生智能的體驗。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d71b062385142d7b706d5d780f5377e3.jpeg)
華為終端BG軟件部副總裁、運動健康與智慧出行軟件部部長季神洲
TüV南德交通服務汽車業務副總裁兼型式認證業務全球負責人Christian Gnandt認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需要標準的支撐,歐盟UN-ECE R157、R155、R156作為歐洲L3自動駕駛的法規的落地涉及安全認證、安全評估等型式認證。他認為對于智能座艙而言,需要考慮合規開發、測試方案合理可行以及整個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安全性的使用等因素。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5919b0dc9aa17d0cf79ff7bd288123e9.jpeg)
TüV南德交通服務汽車業務副總裁兼型式認證業務全球負責人Christian Gnandt
清華大學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汽車智能座艙工作組立項委員會主任曹東璞先生發布了《汽車智能座艙分級與綜合評價白皮書》英文版。同時介紹了汽車智能座艙智能化水平測試評價方法相關工作,以及今年智能座艙工作組開展的場景功能體系、多模態人機交互、可擴展互聯設備、艙駕融合、汽車智能功能分類指南等聯合課題。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17de598f48b85ea4424849629441fba8.jpeg)
清華大學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曹東璞
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集團市場及銷售統籌負責人張嵐對汽車智能座艙功能分類指南進行內容發布,她表示通過將智能座艙產品和功能分類,可解決了前期智能座艙功能定義不一的問題,便于后期智能座艙的底座、接口等標準的建設。她還建議可以采用功能調用的“效用比”指標,作為引導汽車智能座艙創新的方向引導。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a89a7437b23e5d378cae7b8b9d7530d1.jpeg)
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集團市場及銷售統籌負責人張嵐
10月20日下午, “大模型時代下智能座艙技術趨勢”主論壇隆重召開。演講環節和圓桌對話分別由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和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郭鋼教授主持。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830910fa20ce6239040c3ce3ac0f5983.jpeg)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4c94c9dd406d546bf2d03c8e49ba59a1.jpeg)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郭鋼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科創達高級副總裁兼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常衡生認為當前座艙正向中央計算單元演化,車載計算芯片也在加速推動艙駕融合發展,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將使得人機交互更加自然,且云端大腦+端側機器人組合的混合AI會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這些使得座艙功能體驗需求趨勢呈現整車場景化、交互友好化發展。他同時對創達滴水OS整車操作系統賦能大模型應用和關鍵特征進行了詳細介紹。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0310728e31656b0108026b035dd206a2.jpeg)
中科創達高級副總裁兼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常衡生
微軟中國汽車行業總經理邱欣邦表示大語言模型性能很強大,具有更多的訓練數據和不斷演進的模型版本,大模型已經在客戶服務、銷售市場、知識管理、內容生成、輔助決策等方面具有廣泛的企業級應用場景,但在大模型賦能智能座艙開發的過程中,盡量要避免對現有系統做入侵式改造,不做“除法”,做“加法”,這樣可使得落地性更好。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f93984700e5b9c72199327735ac5c288.jpeg)
微軟中國汽車行業總經理邱欣邦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副總經理、CTO王國進發表主旨報告“猛士917MLink-國內首個全場景智能越野座艙解決方案”,他認為結合越野性能的智能座艙應實現多模交互攝像頭、多系統交互,自動識別路面和用戶進行交互功能;應實現分級智能警示提醒的駐車安防系統,時刻保證越野的安全性功能;蟹行模式時應與用戶進行交互,把車輛的靈活性充分反映在儀表和車機界面上等功能。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dc7e61ef0df68c6aa1c1da263fad51c1.jpeg)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副總經理、CTO王國進
高通公司中國區汽車業務負責人艾和志進行“芯片賦能智能汽車創新演進”表示未來的軟件定義汽車將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獨立域控的中央計算架構,駕駛輔助、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和網聯汽車將進行融合,經安全認證的硬件、軟件/操作系統、感知、融合和駕駛策略算法共同組成下一代汽車體系架構。他還介紹了高通可擴展第四代驍龍座艙平臺以及生成式AI賦能下駕乘者與用戶界面的無縫連接。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c92dfffce2852f68df9d2f6ea7d8fe4e.jpeg)
高通公司中國區汽車業務負責人艾和志
禾多科技產品副總裁毛濤表示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正向域融合,以及中央計算方向演進。艙駕融合的最終形態是基于單SoC芯片打造,在芯片上運行虛擬機,通過虛擬機分割出不同的功能模塊,以實現不同安全級別需求的艙駕功能。由于座艙和智駕技術成熟度及要求不同,艙駕融合正逐步迭代,禾多科技正以漸進的形式推進艙駕融合發展。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1f68a14c4a7595ef4503df846c4ea211.jpeg)
禾多科技產品副總裁毛濤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設計創意學院雙聘教授馬鈞表示大模型正朝著多語言、多參數和開源的方向發展,科技巨頭通過投資不同的應用程序來建立了自己的大模型生態系統。他認為大模型應用到智能座艙不僅僅是針對應用層的OEM App,也需要從核心層(網絡站)和中間件層以及相關硬件進行深入更新,同時也需要考慮人-車-環多要素,重點在于改善汽車內部的用戶體驗和車輛的互動。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025b626bc020e5ab1b5ffbc2f8008a13.jpeg)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設計創意學院雙聘教授馬鈞
圓桌對話環節,中國科學院軟件所研究員、人機交互實驗室主任王宏安,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紹興市智慧交通和智能交互重點實驗室研究院副院長/實驗室主任陳芳,東風汽車集團技術中心智能軟件中心副總監、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馮超、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智艙業務部和交付中心總經理王博,主要圍繞“AI大模型為智能座艙帶來新變量”展開討論。
![](http://pic.wy6000.com/upload/image/rw/doc/20231023/word_3419_27379694c231ed6560d273fc7c5f6e58.jpeg)
王宏安提出AI技術的應用會向自然人際交互方向發展,在駕駛過程要強調更好的用戶體驗,但還要兼顧任務的約束和特殊情況。在大模型應用中,也要考慮大模型上車的算力,可以考慮將大模型裁剪,降低算力需求。陳芳提出未來的交互設計包括界面設計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變化,HMI方面會形成一些新的設計模式和設計理念,但是要以安全為第一考慮要素。馮超提出發揮大模型的價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個性化的去針對每一個用戶,做一個能適配所需的功能的后臺,從用戶需求角度,希望在云端去適配,共享很多資源,最終按照用戶的使用喜好選擇相應的商業模式。王博提出大模型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記憶能力、生成能力等四個方面的變化,并帶來UI設計、導航場景以及娛樂場景化的重大變化,在考慮大模型落地時,智能座艙應基于用戶多場景化的需求進行精細化開發。
本次大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相城區人民政府、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智能座艙工作組、蘇州市智能車聯網行業聯合會承辦,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協辦。本屆大會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端閉門會、6場主題論壇,來自國內外的500多位代表,圍繞產業生態、大模型、人機交互、艙駕融合、用戶體驗、軟硬件系統、標準與測評等熱點焦點話題開展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