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投資人對話|嚴一投資基金管理集團總經理徐曉剛
他是國內知名投資人,是嚴一投資基金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創立者之一,現任嚴一投資基金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曉剛。
日前,徐曉剛接受記者提問。
記者:作為公司的創立者之一,在經歷了三年全球疫情之后,您如何看待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勢?
徐曉剛:經歷了三年全球疫情之后,盡管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壓力,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改變。隨著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向好。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一點就是, 快速城鎮化高峰已過。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在2000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僅36%,而現在的人口城鎮化率為64%。但是,64%這個數據是以年輕人為主導的城鎮化,很多老年人和小孩被留在了農村。
這個數據相當于歐美70%的城鎮化發展階段,就意味著中國快速城鎮化高峰已過,未來人口城鎮化速度將會越來越放緩。
記者:您認為經濟波動上的風險,對投資的影響有哪些?
徐曉剛:經濟波動風險是指宏觀經濟走勢及波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比如經濟衰退、金融危機、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導致的風險。要應對這些,嚴一一直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在投資中,嚴一會加強風險管理,防范經濟風險的影響。嚴一認為,企業可以通過保持資金充裕、控制成本和加強市場營銷來應對經濟衰退期的挑戰。第二,把握機遇。經濟周期波動不僅會帶來風險,也會帶來機遇。嚴一認為企業可以在經濟復蘇期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投資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第三,加強創新。經濟周期波動也會促進企業的創新和轉型。在經濟蕭條期,嚴一的建議是,企業可以通過創新技術和產品來降低成本和提高競爭力。
記者:在投資項目時,您的團隊成員的配置是什么樣的,具體操作中如何分工?
徐曉剛:我的團隊成員隊通常由合伙人、投資經理、分析師、運營專家、資金募集專家等角色組成。具體說來,合伙人(Partners)是團隊的核心成員,他們負責基金的策略制定、投資決策以及管理。合伙人在募集資金、尋找潛在投資項目、進行盡職調查和談判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投資經理(Investment Managers)是負責具體項目的投資決策和管理的團隊成員。他們與創業者溝通、評估投資機會、進行盡職調查、撰寫投資報告等。
分析師(Analysts)負責進行市場研究、行業分析、項目盡職調查等工作。他們從大量的數據和信息中分析出潛在投資機會,并提供有關投資決策的建議。
運營專家(Operations Experts)在風險投資團隊中負責提供戰略性和運營性的支持。他們可能具備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如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法律等。
資金募集專家(Fundraising Specialists)負責籌集風險投資基金所需的資金。他們與潛在投資人溝通,尋求資金支持,并協助管理合規事務和法律文件。
具體的投資中,因為項目不同,配置的團隊也會根據其戰略定位和需求有所不同。同時,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也可能存在一些交叉和重疊。
記者:從業以來,您認為風險投資框架的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徐曉剛:在我看來,風險投資框架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投資策略的轉變:隨著市場環境的演變,風險投資團隊的投資策略也在不斷調整。
行業重心的變化:隨著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行業重心也在不斷變化。過去,風險投資主要集中在科技和互聯網領域,但現在涵蓋了更廣泛的行業。這種變化反映了市場趨勢和投資機會的動態調整。
投資模式的多樣化:從傳統的股權投資向股債聯動、聯營、投資+建設等多樣化的投資模式轉變。
區域和國際化的發展:隨著全球化的推進,風險投資的區域和國際化程度也在增加。投資團隊越來越關注不同地區的創業生態系統,并積極尋找跨境投資機會。這種趨勢帶來了更多的合作和資源整合,促進了全球創新和創業活動的發展。
總體而言,投資框架的變化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通過調整投資策略、行業重心的調整、多樣化投資模式以及加強區域和國際合作,為投資者提供更廣闊的機會和更好的回報。